王勇
(湖北省孝感市安陸市普愛醫院/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湖北 孝感 432600)
高血壓腦出血作為臨床上常見的高血壓并發癥,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對于高齡高血壓患者來說,一旦發生高血壓腦出血,因其生理功能衰退,極易發生致死致殘,影響患者預后。相關研究表明[2],臨床上治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關鍵在于以最小手術創口清理血腫。而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微創鉆孔引流技術,該治療方式大大降低了手術的困難程度,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高齡患者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4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如下論述。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高血壓腦出血高齡患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其中觀察組男11例,女9例,年齡為65~89歲,平均(72.43±2.78)歲。病程7~13年,平均(7.97±2.89)年,基底節區血腫13例,破入腦室者7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為63~85歲,平均(72.57±2.51)歲,病程6~12年,平均(7.89±2.93)年,基底節區血腫14例,破入腦室者6例。本次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①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已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并近三個月未參與其他醫學實驗;②排除標準:患者患有其他傳染性疾病。
1.2 方法。為確定兩組患者身體基本情況及顱內血腫位置大小形態,兩組患者均在術前檢查后6 h內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前確定穿刺點,并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對照組患者應用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按照CT檢查方法定位血腫位置,切開患者腦皮層,進行清除手術。術后使患者血壓回升至原來水平,根據患者顱內壓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去除骨片減壓。注意避開患者顱內主要血管及神經功能部分[3]。觀察組患者采取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經術前CT顯示的血腫形態及位置,進行定位穿刺。使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以軟通道置入血腫腔,另一端接入注射器,緩慢將血腫抽吸出,手術過程中注意禁止觸碰患者顱內神經部位以及周圍密布的神經血管。術中抽吸30%~50%血腫,剩余部分注入尿激酶使其液化,抽吸同時進行引流,如在引流過程中出現阻力,需暫停引流措施,避免發生二次初學的現象,引流抽吸工作結束后,進行切口消毒縫合工作。術后CT復查,當血腫部位小于15 mL時,中止注射尿激酶,拔除引流管。術中、術后注意患者血壓控制,將其保持在正常水平。術后兩組皆行常規治療[4],嚴密監測患者身體各項生命體征,給予患者進行吸氧措施。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醫院自制評分量表,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和ADL評分;②實時記錄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死亡率、不良發應發生率以及臨床療效并將其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錄入SPSS 25.0中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通過標準顯著的方法得到P值,如P<0.05,代表差異顯著,具有學術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 AD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0 25.57±5.82 15.13±6.19 4.63±1.25 10.27±2.93對照組 20 25.12±5.79 20.18±5.89 4.81±1.23 8.61±2.19 χ2 - 0.245 2.643 0.513 2.269 P - 0.808 0.012 0.610 0.028
2.2 兩組患者死亡率及不良發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死亡率(10.00%)及不良發應發生率(15.00%)低于對照組(死亡率為32.0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死亡率及不良發應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高于對照組(6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患者臨床療效[n(%)]
隨著現代社會快速發展,人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不斷改變,高血壓患者人數比例一開始迅速增加,且病情發展迅速。相關專家表明[5],長期高血壓會使患者腦部動脈血管呈玻璃樣病變,降低患者血管彈性,使血管易破裂。長期高血壓患者情緒發生突變時,其血壓會上升,患者腦內血管破裂,形成高血壓腦出血。其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會出現嗜睡或是昏迷,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一個好的治療方式對其尤為重要。目前 臨床上主要通過清除顱內血腫進行治療,這種方法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患者的病情,但具有較高的危險性,且手術時間較長,為患者造成傷害的幾率較大,尤其對于老年患者來說,會面臨更大的危險。與常規的治療方法不同,微創鉆孔引流術完全能夠做到縮短手術時間,并大幅度增強治療效果[6-7],并為患者手術過程增強了安全性,為其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礎保障。
本研究對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高齡患者大量高血壓腦出血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其結果如下:治療前,兩組患者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死亡率及不良發應發生率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及臨床療效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8]。究其原因,以CT檢查確定血腫位置為前提下,觀察組患者應用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較對照組而言,所涉及手術創面較小,能預防患者術后傷口感染及并發癥產生,且操作簡便易行,費用低廉,有利于提高患者恢復速度。
綜上所述,應用微創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高齡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同時,降低術后不良反應及死亡率的發生,具有重要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