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遙,張辰昊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糖尿病足潰瘍(DUF)是以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感染為基礎病理,以足部潰瘍創面形成、皮膚燒灼感、肢端壞疽等為主要表現的糖尿病常見并發癥。臨床上,DUF的傳統治療干預以局部清創+定期換藥為主,不僅操作復雜、經濟費用高,且療效不甚滿意。封閉式負壓引流(VSD)是近年來在負壓引流技術及創面愈合病生理機制不斷完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創面治療方法,本文主要探討VSD的應用方法及其在DUF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根據本研究方向定向選擇于我院收治的140例DUF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收集時間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診斷者;②能配合完成臨床各項診療工作者;③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療藥物及方案有禁忌癥者;②有DUF史者;③合并心肝肺腎腦等重要臟器疾病者。在予以患者編號、隨機分組后,將其分為C組70例和F組70例。最后對C組、F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結果呈一致性(P>0.05),如表1。
表1 C組和F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C組和F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例數 性別 年齡(歲) 糖尿病足病程(月)男 女C組 70 33/47.14 37/52.86 64.62±3.15 7.45±1.35 F組 70 35/50 35/50 63.59±3.28 8.13±1.20
1.2 方法。C組70例患者實施傳統局部清創+定期換藥治療。即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下切除足部潰瘍面壞死組織,并予以創面徹底清洗(生理鹽水),確定創面無殘留壞死組織后,根據創面分泌物細菌培養結果,選取附有敏感抗生素的紗布予以外敷,定期換藥。F組70例患者實施VSD治療干預,清創方法同C組,于徹底清創后,采用75%乙醇的創面周圍局部皮膚進行清潔,再用具有生物透性薄膜的封閉 VSD 敷料將整個創面進行完全覆蓋,并保證創面與敷料充分接觸后用透明貼膜將其密封,后安置引流管,予以負壓吸引裝置連接,設置引流參數:負壓值為-125至-450 mmHg。引流過程中密切觀察敷料下有無積液形成,每5~7d予以VSD敷料更換1次。
1.3 觀察指標
1.3.1 創面情況:根據C組和F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評估結果,統計甲級愈合率。判定標準:潰瘍面基本全面愈合,無滲出、積液、紅腫、硬結等不良征象[1]。并統計兩組創面愈合時間。
1.3.2 足部血液循環:于C組和F組患者治療干預前后,分別檢測足部血液循環指標,包括足部踝肱指數(ABI)、足背動脈血流量(BF)和血管內徑(VD)。
1.3.3 潰瘍創面面積和疼痛評分:于C組和F組患者治療干預前后,對潰瘍創面面積進行測量;并采用VAS評分法對創面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嚴重[2]。
1.4 統計學分析。統計軟件采用SPSS 20.0軟件(中文版),本研究所有統計數據為計數、計量數據,記為(n/%)、(±s)的形式,χ2、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創面愈合情況。C組70例患者中共51例患者創面甲級愈合,甲級愈合率為72.86%(51/70);F組70例患者中共63例患者創面甲級愈合,甲級愈合率為90%(63/70),F組患者創面甲級愈合率高于C組(P<0.05)。C組70例患者創面愈合時間為(28.27±3.17)d,F組為(20.16±2.34)d,F組短于C組(P<0.05)。
2.2 足部血液循環。治療前,C組和F組患者ABI、足背動脈BF和VD比較,P>0.05;治療后,F組患者ABI、足背動脈BF和VD均大于C組(P<0.05),見表2。
表2 C組和F組患者治療前后足部血液循環比較(±s)

表2 C組和F組患者治療前后足部血液循環比較(±s)
足部 例數 ABI BF(ml/min) V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C組 70 0.70±0.07 0.85±0.09 24.17±2.32 26.48±3.12 1.46±0.23 1.78±0.30 F組 70 0.72±0.06 1.05±0.07 23.55±2.16 30.17±3.04 1.42±0.20 2.10±0.35
2.3 潰瘍創面面積和疼痛評分。治療前,C組70例患者潰瘍創面面積為(6.45±1.12)cm2,F組70例患者為(6.51±1.08)cm2,C組和F組比較,P>0.05;治療后,F組患者潰瘍創面面積為(2.33±0.32)cm2,低于C組的(4.08±0.41)cm2(P<0.05)。治療前,C組70例患者潰瘍創面VAS評分為(6.61±1.33)分,F組70例患者為(6.56±1.25)分,C組和F組比較,P>0.05;治療后,F組患者潰瘍創面VAS評分為(2.58±0.25)分,低于C組的(4.26±0.61)分(P<0.05)。
相較于傳統清創換藥,VSD的主要應用優勢在于:①持續引流,控制感染。潰瘍創面的壞死組織及分泌物是誘發感染及造成感染病情進展的主要原因,VSD通過持續負壓吸引能夠將創面上的積液、壞死病灶持續清除、徹底清除,從而控制感染;且VSD敷料完全密封,每5~7 d才換一次藥,能有效避免傳統治療方案下反復多次換藥而造成的感染風險[3]。②釋放生長因子,利于創面愈合。有研究報道強調,VSD敷料能夠促使大量生長因子的釋放,并提供創面愈合所必需的營養和氧,促進創面成纖維細胞生長,從而加速創面愈合[4];③改善創面微循環。VSD在負壓作用下能夠有效改善創面處血管緊張度,促進創面內血流量的增加,從而改善血流灌注,最終發揮改善創面及足部微循環的作用[5]。本研究中,C組、F組患者分別行傳統局部清創+定期換藥干預、局部清創+VSD干預。研究結果顯示,
VSD能有效提高DUF的創面愈合效果,加快愈合進程。本研究中,F組創面甲級愈合率為90%,高于C組的72.86%(51/70)(P<0.05);F組創面愈合時間為(20.16±2.34)d,短于C組的(28.27±3.17)d(P<0.05);且F組患者潰瘍創面面積為(2.33±0.32)cm2,低于C組的(4.08±0.41)cm2(P<0.05)。VSD治療下通過持續引流,解除創面愈合危險因素,為創面愈合創面良好的環境;并通過生長因子的釋放,提高血管內皮功能,促進血管新生,從而促進創面愈合。VSD能有效提高DUF患者足部血液循環[6]。本研究中,治療后,F組患者ABI、足背動脈BF和VD均大于C組(P<0.05)。即VSD治療下患者足部血液循環改善效果更佳,這主要與VSD改善足部創面微循環的作用機理有關,可有效提高患者足部血流動力學。VSD能有效改善DUF患者疼痛程度,減輕患者痛苦。本研究中,F組患者潰瘍創面VAS評分為(2.58±0.25)分,低于C組的(4.26±0.61)分(P<0.05),VSD通過治療效果的提高,可有效緩解患者創面疼痛癥狀;且減少傳統治療下的換藥次數,減少患者疼痛應激刺激。
綜上所述,DUF患者通過VSD治療能有效提高創面愈合效果,加快愈合進程,并能夠有效改善足部血液循環,可推薦于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