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山西 長治 046000)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屬于髓系造血細胞惡性疾病,具有代謝異常、貧血、發熱、出血、感染等臨床癥狀,該病具有較高的危險程度,而且預后效果不理想,若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因為老年人身體狀況偏差,再加之各項機能減弱,使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難度增加。臨床上,針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因而,本研究針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取地西他濱治療效果進行綜合分析,詳情如下。
1.1 研究資料。本研究58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均為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基準分組,對照組(29例)中,男15例,女14例;年齡61~84歲,平均(70.35±3.54)歲;文化水平:初中以下14例,初中及初中以上15例;FAB分型:M2型、M4型、M5型、M6型分別有10例、8例、9例、2例;觀察組(29例)中,男17例,女12例;年齡62~87歲,平均(70.32±3.49)歲;文化水平:初中以下12例,初中及初中以上17例;FAB分型:M2型、M4型、M5型、M6型分別有11例、9例、8例、1例;研究資料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較小(P>0.0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2]:①簽署書面協議書;②與WHO疾病判定標準及分型相符;③臨床資料齊全、完整;④意識清晰;⑤溝通、表達、理解能力均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理障礙或者具有精神疾病史;②合并器官功能不全,包括腎臟、心臟、肝臟等;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存在器官衰竭者;⑤具有認知障礙、聽力障礙和溝通障礙等;⑥合并惡性腫瘤;⑦低于60歲患者;⑧合并嚴重家族遺傳疾病;⑨拒絕參與本研究或者中途選擇退出。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CAG方案治療,方法如下:靜脈滴注15 mg鹽酸阿柔比星(批號:國藥準字H10910093;廠家:深圳萬樂藥業有限公司),日用1次,第1-4天;皮下注射25 mg鹽酸阿糖胞苷(批號:國藥準字H20055128;廠家:國藥一心制藥有限公司),q12 h,第1~14天;皮下注射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日用1次,每次300μg,第1~14天,用藥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問題:治療期間,加強對白細胞變化的觀察,在白細胞水平提高到10×109/L時,馬上停止用藥(白細胞回落繼續使用)。血小板<20×109/L時,輸血小板、TPO、IL-11。每個療程28日,兩組均接受為期3個療程的治療。觀察組在采取常規化療治療的同時采取地西他濱(批號:國藥準字H20130067;廠家: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治療,靜脈滴注15 mg/m2,日用1次,連用5日。用藥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加強對血小板變化和中性粒細胞變化狀況的觀察,同時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密切觀察,減輕毒性反應對患者的傷害。每個療程28日,兩組均接受為期3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統計臨床治療效果。根據《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診療規范》(2018年版)確定療效判定標準,主要有:經藥物治療后,感染、貧血、發熱、出血等臨床癥狀均得到顯著控制,骨髓原始細胞低于5%,為完全緩解;經藥物治療后,以上癥狀改善,但是依舊需要進一步治療,骨髓原始細胞為5%~20%,為部分緩解;病情未改善,或者加重,骨髓原始細胞超過20%,為未緩解。(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治療總有效率。②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包括腎臟毒性反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和黏膜炎等。③統計疾病復發狀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 20.0軟件分析研究數據,率(%)用于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優,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不良反應發生狀況。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于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 疾病復發狀況。對照組中,有8例復發,復發率是27.59%;觀察組中,1例復發,復發率是3.45%,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χ2=6.444;P=0.011)。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當前老年人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白血病,而且男性患病高于女性,臨床診斷方法相對簡單,通常可利用骨髓、流式實驗室檢查便可以明確診斷。急性髓系白血病屬于骨髓造血異常疾病之一,大多數血液源于骨髓造血,而血液是傳送氧氣及營養的主要方法,患者血液代謝異常,導致機體許多器官氧氣輸送及營養輸送發生異常[3],嚴重時可發生臟器衰竭,因此,應對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目前,針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以常規化療方法為主,其中阿糖胞苷能夠結合腫瘤細胞DNA對腫瘤細胞DNA復制和轉錄進行抑制,從而加快腫瘤細胞凋亡速度,并對腫瘤生殖進行抑制,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阿糖胞苷水平提高,促進阿糖胞苷對白血病細胞的細胞毒性增強。阿柔比星屬于高親脂性抗腫瘤藥物,其可以經磷脂雙分子層進入到腫瘤細胞核內,使腫瘤細胞DNA復制及轉錄被阻斷,并對腫瘤細胞增殖進行抑制。雖然常規治療方法具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是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探討新的治療方法,在常規化療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取地西他濱治療,有助于臨床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改善患者身體各項功能。近年來,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地西他濱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地西他濱屬于天然2’-脫氧胞苷酸的腺苷類似物,其被廣泛應用于癌癥化學治療中,主要通過抑制腫瘤細胞DNA甲基轉移酶,減少DNA的甲基化,使腫瘤細胞分化死亡,是目前臨床已知的最強效的DNA甲基化特異性抑制劑。經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4],該藥物可活化腫瘤細胞的抑癌基因,增強分化基因等調控基因的表達,臨床是多用于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但由于大劑量使用容易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時應注意劑量。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3.10%)比對照組(62.07%)高,差異顯著(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疾病復發率方面,觀察組分別是10.34%與3.45%,對照組分別是44.83%與27.59%,觀察組均比對照組低,差異均顯著(P<0.05)。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常規化療利用細胞毒性反應將抗腫瘤細胞的功效充分發揮出來,而地西他濱利則是用去甲基化功效,激活抑癌基因,進而重新發揮抗腫瘤作用。除此外,地西他濱還能促進腫瘤細胞對T淋巴細胞殺傷敏感性的提高[5]。同時,地西他濱利用免疫激活分子誘導方式進行表達,加快白血病細胞重要腫瘤抗原表達速度,實現機體腫瘤免疫功能的提高。地西他濱應用期間應加強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顯著骨髓抑制功效或感染、貧血、出血等臨床癥狀[6],如果出現不適應立即予相應對癥、支持治療。
總而言之,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常規化療治療聯合地西他濱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而且能夠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疾病復發率,值得臨床進一步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