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王晨曦 張洪波
隨著我國電力企業的迅速發展,面對科技進步帶來的新挑戰,電力企業對其員工的素質要求與日俱增,除提高招聘門檻外,入職后持續不斷、高質量的企業培訓也必不可少。但在電力企業傳統的教育培訓實踐,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企業不能及時獲取信息,使企業對行業發展情況了解相對滯后,且新技術在企業內部的推廣速度滯后于其發展速度,因此亟需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員工培訓當中,提升培訓的時效性,實現培訓方法多樣化。
一、電力企業員工培訓現狀
(一)培訓方式相對傳統
電力企業多是國有企業,日常工作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較多,企業制度改革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相對較慢,使得企業培訓機制改革相對滯后。當前電力企業自有師資的理論知識難以應對高質量培訓要求,對新技術的發展情況和運用有所欠缺,在培訓中難以及時將前沿電力理論與技術知識傳授給企業員工,在培訓模式的選擇中也多沿用傳統模式,缺乏創新。同時,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員工培訓面臨更大的挑戰,這就要求電力企業的培訓手段與內容必須緊跟新技術的發展進程。然而,當前企業的培訓多以完成任務為主,沒有深入思考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培訓內容與需求和契合度不高,導致更新培訓方式與內容的迫切需求和滯后的培訓機制之間的矛盾沖突日益加劇。在實際培訓中,存在培訓師單純將相關資料讀一遍,將資料內容作為授課內容,并沒有聯系企業實際情況;員工提交的培訓反饋內容也大多相似,沒有體現出不同部門員工培訓之間的差別,培訓效果不佳。
(二)培訓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強
企業組織員工進行培訓是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夠根據工作內容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目前,我國電網的專利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技術更新速度較快,但企業自有師資不能緊跟技術發展步伐,導致實際教育培訓的時效性不強。相關人員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對員工具體需求了解不足,培訓內容沒有與員工具體的工作內容相結合,培訓大多形式化,培訓師講解的內容枯燥乏味,實用性不高,員工無法學以致用,同時也導致員工產生厭倦抵觸心理。
(三)培訓的效果評估體系不健全
培訓結束后的反饋機制,不能準確地反映培訓效果,使得企業無法從反饋結果中提煉出哪些方面有待改進,當前的評估機制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讓參與培訓的員工對培訓內容和師資等進行打分和提出建議,這樣的方式難以避免評估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部分員工在評估階段能夠對培訓項目提出建設性意見,但評估結果沒有得到企業的重視,使得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企業需要有一套完備的評估反饋機制。
二、創新電力企業現有培訓制度的措施
(一)培訓方式多元化
互動學習培訓方式。員工培訓要貼合員工的需要和工作的要求,還應確保培訓方式符合時代要求,避免培訓形式化。因此,在實際培訓工作中,可采用互動的培訓形式,如定期進行員工技術交流,搜集員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在交流過程中以員工為主導而不是以培訓師為主導,促使員工增強自身能動性,主動進行相關資料查找,提高參與培訓的意愿。
案例研究培訓方式。員工培訓可采取案例培訓的方式,促使員工將培訓中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中,在培訓的過程中可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分析培訓中的具體案例,培訓教師可采用文字或視頻的方式分享案例,也可組織受訓員工進入問題發生場地進行現場觀摩。對于本企業的案例,可以請當事人親臨講解、分享經驗,同時與員工共同討論,以求找到更優解決方案,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參與度。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采用師徒結對的模式進行培訓,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互動性,并將培訓常態化,使其滲透進日常工作內容,構建學習型組織,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線上教育培訓方式。隨著互聯網廣泛應用,線上授課成為受大家歡迎的授課方式。將線上教育培訓方式引入到電力企業員工培訓當中,不僅可以使員工能夠隨時隨地參與培訓,降低培訓前的協調成本,還可以降低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的成本,充分做到降本提效。
(二)增強培訓內容的時效性與針對性
在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能否快速將新技術投入到生產中是取得競爭勝利的關鍵,確保企業內員工能夠及時了解到前沿技術,這就要求企業優化員工培訓時務必保證培訓的時效性。同時,教育培訓若想避免形式主義,在培訓前就要對員工的現有知識儲備量、崗位具體要求,以及國內領先技術進行充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制定培訓目標,確保員工有能力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各部門的培訓內容在制定上應更具針對性,這部分內容的設置主要是由于各部分分工不同、具體的工作內容不同,根據各部門的特點制定貼合的定制化培訓方案,并要順應技術發展,同時結合本部門工作特性,從而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三)基于信息技術重構員工培訓考核體系
集體培訓項目考核指標。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開展學習培訓模式,為企業創造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良好環境,提高員工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針對一部分適合電力企業所有員工共同學習的模塊,可以進行在線學習和考核,設立統一的考核標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進行考核結果分析,綜合衡量各部門員工學習情況,以及與同行業其他企業進行對比,以便及時發現不足,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同時形成企業內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員工愿意學習、主動學習。各部門設立分項考核指標。分項考核指標的設立,主要是為確保各部門的培訓能夠貼合本部門的特點,使培訓更具針對性,考核指標要結合部門實際情況來制定。分項指標的制定可以使培訓更加貼合實際工作的需要,避免培訓內容陳舊、與時代脫軌,也避免培訓流于形式,沒有實際作用。
(四)與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
企業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情境下,若想及時掌握新技術,保證人才的充足供給,就需要依靠高校豐富的知識資源和人才資源進行員工培訓的創新,通過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自身的科技管理、提高員工素質。電力企業加強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能夠使企業員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成果,加快企業內技術升級速度。還可以與高校共同開設校企合辦專業,使企業能夠獲得高匹配度人才,減少新員工培訓時長,提升培訓效率,同時也能避免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出現與社會脫節的問題,實現學科專業交叉融合,補足企業自身師資力量薄弱的缺陷,進一步實現培訓內容和教學模式與新技術、崗位要求之間的緊密聯系。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