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良 梅文生
高血壓在我國的發病率非常高。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現狀藍皮書2018版》的調查,全國年平均新增高血壓患者將近1000萬人。目前,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農村高血壓患病率(28.8%)高于城市(26.9%),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女性。
藍皮書稱,隨著近幾年高血壓防控工作的落實,高血壓的控制狀況雖有所好轉,但依舊處于較低水平。在18歲以上的成人中,平均每3~4個人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雖然高血壓的發病率高,但知曉率卻不到50%,相當于有一半的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
分兩種情況
在沒有使用任何降壓藥物的情況下,在安靜狀態下,進行3次診室血壓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但這三次血壓測量不是同一天測得的血壓數值,可診斷為高血壓。
家庭自測血壓5~7天,平均血
壓≥135/85mmHg,也可考慮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臟病、腦卒中、腎病發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危險因素,可損害多個器官,造成如動脈硬化、冠心病、腎動脈硬化(慢性腎病、腎萎縮)、視網膜動脈硬化等疾病。
高血壓也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血壓每升高10mmHg,腦卒中風險就增加53%,心肌梗死風險增加31%。每年,全球會有約1040萬人死于高血壓。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在24小時內是不斷波動的。
清晨時段血壓最高,血壓晨峰現象通常發生在6:00—10:00。一般覺醒后2小時是血壓快速上升期,較夜間最低血壓高出29~24mmHg,導致這一時段高發心腦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發病高峰均在覺醒前后4~6小時內,卒中在清晨時段的發生風險是其他時段的4倍。
堅持生活方式改善
1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壓治療的基礎:預防高血壓,需要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我國推薦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注意不要攝入過量。
2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高血壓的患病概率。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可通過體重指數計算公式,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體重指數大于或等于24為超重,大于或等于28為肥胖;另外,男性腰圍大于等于85厘米的,女性腰圍大于或等于80厘米的為腰部肥胖,也需引起重視。
3戒煙限酒:煙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都不利于高血壓的防治。吸煙易引發心肌梗死、動脈硬化性閉塞癥、腦中風等與高血壓有關的心腦血管并發癥。酒精對神經系統有刺激作用,飲酒后血壓會升高。除此之外,酒精還會降低患者對抗高血壓藥物的反應性,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壓患者不宜飲酒。
4養成運動習慣,減少久坐時間:堅持日常鍛煉,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每日散步步數在6000步左右;久坐辦公室時,記得每小時起來動一動,做10分鐘健身操。
合理應用藥物
合理應用藥物是降壓治療的關鍵。與不服用降壓藥相比,服用降壓藥能減少40%~50%卒中發病風險和15%~30%心肌梗死的發病風險。
※?定期隨訪密切監測血壓
高血壓患者應堅持定期隨訪,與醫生保持良好溝通,密切觀察降壓療效,監測各種危險因素,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家庭血壓監測不可少。高血壓患者通過家庭血壓監測更容易檢測到尚未控制的血壓,從而為醫生調整降壓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1測量血壓時要擺正姿勢,保持精神和肌肉處于放松狀態。測量時不要說話,更不要運動。
2剛做過劇烈活動后要休息至安靜狀態至少10分鐘再測量。
3血壓儀袖帶高度應該和心臟高度處于同一水平,袖帶下緣應距離肘橫紋大約是測量者的兩指,松緊度也是兩指能伸進,測量時裸露手臂,如果穿有較厚的上衣,測量時不要卷長袖,應將上衣脫去,僅穿貼身薄衣進行測量。
4兩次測量血壓的間隔不得少于3分鐘,并且部位、體位要固定,一般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早晨測量定在起床后1個小時內、排空小便后、進早餐和服降壓藥前,晚上測量定在睡覺前。
5清晨測量有講究。起床后30~60分鐘內測,通常是6:00—10:00。服藥前測,能真實反映血壓控制水平。排尿后測,憋尿會導致血壓升高。

服用降壓藥物時,要避免陷入兩個誤區。
一些高血壓患者認為,血壓應該降得越低越好。殊不知降壓過低伴隨著不良反應增多,甚至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根據我國設定的血壓標準:
一般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該控制在<140/90mmHg;若伴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血壓應該控制在130/80mmHg;伴有腦卒中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而老年高血壓患者,要適當放寬血壓控制的目標,只要收縮壓<150mmHg即可。
很多患者以為血壓下降了,就可以停藥了。但貿然停藥會導致血壓上升,造成高血壓急癥,若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甚至會造成腦出血。正確的做法是,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后,根據醫囑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在減藥過程中,注意監測血壓的變化,以防不慎。
總之,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監測和規范治療。高血壓患者應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門診隨訪,以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