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祖恒 黃巧玲
田林,有田有林,山清水秀。田林的森林資源豐富,遙感監測森林覆蓋率達82.5%,享有“森林公園”的美譽。縣域總面積5577平方公里,是廣西面積最大的縣。讓我們一起走進田林,看田林如何結合脫貧攻堅戰打造金山銀山。
優化傳統產業,壯大特色產業
在田林縣林業局,當談及林業對脫貧攻堅的貢獻時,黨組書記、局長陳文開說:“優化傳統產業,壯大特色產業,在發展縣級‘5+2、村級‘3+1產業上做文章。”
縣級“5+2”特色產業是指縣級5個優勢產業和2個自選產業;村級“3+1”產業是指村級3個優勢產業和1個自選產業,由各村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確定。
田林縣的“5+2”特色產業包括杉木、油茶、糖料蔗、八渡筍、豬、芒果、雞等項目。
杉木、油茶、八渡筍既是田林縣傳統產業,也是田林縣特色林業產業。但杉木生長周期長,群眾管理粗放,來錢慢;油茶絕大多數是老品種,種植時間久,大多已經老化,加之群眾種植過密,掛果率和產量低,效益不高;對八渡筍的采收,還是采用傳統的管理方法,投入少,技術含量低,產量、效益上不去。
引進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是田林縣發展林業產業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縣林業局科教站,站長、林業高級工程師鐘琿一語中的:“八渡筍也好,油茶也好,其他樹種也罷,缺乏科學管理是不行的。”
鐘琿是自治區林業廳(林業局)、科技廳科技特派員,在林業產業扶貧中,她主要承擔技術方面的培訓指導。據她介紹,2016年至今,田林縣共組織各種林業栽培技術培訓245期,培訓農戶18500多人次。其中她親自授課的八渡筍技術培訓41期,培訓農戶5308人次,貧困戶占40%以上。
通過技術培訓,八渡筍產品品質得到了提升。2019年,田林縣發酵筍每公斤價格從60元飆升到106元。
六隆鎮平細村貧困戶楊光勤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通過參加技術培訓,楊光勤每年八渡筍收入都在8萬元左右,2017年脫掉了貧困戶帽子。
那天,我們來到六隆平細渭六溝移民點,與楊光勤談到脫貧致富,楊光勤充滿感激地說:“我種了20年的八渡筍,要不是鐘站長培訓指導,我們夫妻就不會掌握全套的八渡筍管護技術,就不知道給自家的80畝低產低效八渡筍林進行改造,就不會有現在這么高的產量和這么高的收入。”
5年來,田林縣實施八渡筍低產改造11萬畝,覆蓋八渡、六隆等9個鄉(鎮)60個村的貧困戶2300戶;實施油茶低產改造12.86萬畝,覆蓋14個鄉(鎮)67個行政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602戶。
引進優良品種和示范帶動,也是田林縣發展林業特色產業的重要舉措。
5年來,縣林業局調整涉農資金155.26萬元,購買優質苗木308.045萬株,贈送給建檔立卡貧困戶1607戶;打造良種油茶產業示范基地13個,面積1.87萬畝,輻射帶動全縣油茶種植4.3萬畝,覆蓋14個鄉(鎮)68個村的貧困戶10051戶。
位于潞城瑤族鄉旺吉村的油茶基地便是田林縣良種油茶產業示范基地之一,是田林縣人民政府于2016年通過利用深圳市光明區扶貧資金1000萬元著力打造的產業扶貧示范基地。
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新型林業經營模式進行市場化管理,受益分成按4.5:0.5:3.5:1.5的比例,以此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
據田林縣豐裕經濟果木林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永山介紹,示范基地助推脫貧攻堅的效果十分明顯——
2017年,油茶示范基地通過分紅,帶動148戶實現脫貧;2018~2019年,通過勞務補助,帶動668戶脫貧,3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脫貧;2020年,縣人民政府將油茶示范基地納入易搬后續扶持產業,將示范區的油茶林經營權按人口多少分別以每戶3~4畝量化承包給百花寨、潞城瑤族鄉兩個安置點的711戶易地搬遷安置貧困戶,以確保易地搬遷安置貧困群眾“來得了、穩得住、可脫貧、能致富”。
據了解,脫貧攻堅期間,田林縣實施的“5+2”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17782戶。其中油茶覆蓋貧困戶14228戶,杉木覆蓋貧困戶9434戶,八渡筍覆蓋貧困戶1899戶。
林業惠民政策落實著地
田林縣注重抓好林業惠民政策落實著地。
縣林業局副局長蔡村旺向筆者介紹,幾年來,田林縣通過利用國家林業惠農項目、生態資源保護利用、推動林業企業扶貧帶動等助力脫貧攻堅。
在利用國家林業惠農項目方面,通過優先安排貧困戶申報退耕還林工程、珠江防護林工程、中央財政補貼等項目,帶動貧困戶造林積極性。
5年來,全縣實施退耕還林2.2萬畝,覆蓋98個行政村465戶貧困戶;實施珠江防護林項目6.22萬畝,覆蓋135個行政村271戶貧困戶;實施中央財政造林補貼項目6.04萬畝,兌現惠農資金608萬元,覆蓋115個行政村782戶貧困戶;實施中央財政補貼森林撫育項目4.9萬畝,兌現惠農資金472.5萬元,覆蓋37個行政村69戶貧困戶;實施油茶造林項目2.0665萬畝,油茶低產林改造項目6.7838萬畝,覆蓋133個行政村933戶貧困戶。
王民興是家住者苗鄉渭龍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林業部門進村開展植樹造林惠民政策宣傳時,經過咨詢得知自家責任山適合種植杉木,符合申請造林補助條件,便于2017年在自家責任山種植杉木106.4畝,第二年經鄉林業站驗收、縣林業局核實,高高興興領到了5.32萬元的造林補助。
采訪時,當問到這筆造林補助怎么用時,王民興告訴筆者,他把這筆造林補助款全部用在杉木后期撫育管理,確保造林成效。目前,杉木長勢良好。
隨行的鄉林業站技術員說,按目前杉木市場價,每畝可以得到8000元左右的純收入,王民興這片杉木首輪采伐銷售收入可達80萬元,在農村可以說是發大財了。
在生態資源保護利用方面,通過聘用生態護林員、落實國家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優先解決采伐指標等方式助力貧困戶脫貧。
5年來,全縣投入8064萬元聘用10777名貧困勞動力作為生態護林員,戶年均增收7220元;累計管護生態公益林面積657.91萬畝,發放生態效益補償資金9805.13萬元,覆蓋貧困戶15043戶65325人,人均增收854.2元;優先安排貧困戶采伐指標37.53萬立方米,覆蓋貧困戶2181戶,戶均172立方米,戶均增收近8萬元。
者苗鄉八中村貧困戶黃亞選,上有體弱多病的母親需要照顧,下有兩個女兒在校讀書,無法外出務工,主要靠種植經濟作物,收入來源少,生活困難。村“兩委”看到這種情況,2018年年初,推薦他為生態護林員,經鄉政府和林業站審核,通過考察、面試等程序,他順利成為一名生態護林員。受聘后,他主動學習生態保護、林業法律法規等林業知識,積極巡山護林,為保護生態做出了積極貢獻,而他自己也有了一筆穩定的收入。像黃亞選這樣的生態護林員,2018年八中村就選聘了14名,整個者苗鄉共選聘了107名,實現戶年均增收7500元。
在推動林業企業扶貧帶動方面,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精品示范基地、林產品加工、組建農民合作社助力脫貧。
引進廣西和宇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施的林下經濟林下養殖野豬精品示范基地,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5戶,平均每戶年收入1.23萬元。
引進上規木材加工企業15家,其中山茶油加工企業3家,八渡筍深加工企業1家,其他加工企業11家。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94人,平均人均月工資3000元/月,人均年收入3.6萬元。
積極引導群眾整合資源,組建農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通過土地流轉,鼓勵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促進山地資源生產經營向種植能手集中、向專業化分工和規劃化發展,提升土地資源價值,盤活農村沉睡資產。
者苗鄉騰躍種養專業合作社,是世界銀行貸款廣西貧困片區農村扶貧試點示范項目,通過申請世界銀行貸款,同時吸納社員股金20萬元,以油茶為主導產業,2019年至今已完成油茶種植2000多畝,以后還將逐步發展蔬菜、水果等種植和家禽家畜養殖,同時為社員提供所需生產資料的購買,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運輸、儲藏及包裝服務等。項目覆蓋八亨、八中兩個村731戶2896人,其中貧困戶145戶572人。項目將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鞏固脫貧成果。
像者苗鄉騰躍種養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林業產業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全縣有32個。
點面結合抓好項目實施
田林縣注重點面結合,在抓好全縣脫貧攻堅項目實施的同時,抓好林業局局定點幫扶村和干部職工聯系戶的幫扶工作。
縣林業局派駐浪平鎮委貴村第一書記黃綠告訴筆者,在“點”的幫扶上,把定點幫扶村和本單位派駐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所在村作為重點,幾年來幫扶浪平鎮委貴村集體經濟牛心李撫育項目資金2萬元;與區直雅長林場、欽廉林場、東門林場、六萬林場和上規企業、個體企業等公司企業和愛心人士牽線搭橋,為貴村村委捐贈扶貧資金12.4萬元,用于發展林業產業;籌措資金5.86萬元,扶持新建、三幫、臘那、六功、板圖等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籌措資金購買肥料18噸、水泥105噸、太陽能路燈等物資送給部分貧困戶和部分村屯、學校。
縣林業局對本局選派的3名第一書記和11名駐村工作隊員,在工作上給予大力支持,在生活上給予關心關愛,鼓勵他們在脫貧攻堅戰中建功立業。
營林工作站站長韋旺君,2018年4月被組織派駐樂里鎮新建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他一心一意抓扶貧,把水、電、路、房、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積極申報項目,籌措建設資金,努力改善基礎設施。
韋旺君多次到縣財政、交通、民政、扶貧、林業、住建、文體等部門匯報工作,爭取項目建設資金,完成了多項好事實事:
完成河口到平旺屯3公里的人畜飲水提升工程。
完成324國道到六桑屯7.8公里水泥硬化,修復通往六桑等屯的浮橋,解決群眾雨季行路難問題。
完成平旺屯屯內道路硬化和324國道到趕依屯4.6公里的水泥硬化,改變該屯群眾走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塵”的問題。
實施平旺、六桑、趕依、東關等屯太陽能路燈安裝112盞;實施新建村籃球場、戲臺的建設,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創造有利條件。
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通過成立勞務服務公司承包項目建設、油茶基地入股分紅和服務企業等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4.35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85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為脫貧奔小康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田林縣大力開展林業科技培訓、提高林業產業科技水平,組織各類科技培訓63場次,受訓群眾4710人次。其中油茶技術培訓35場次,受訓群眾2578人次;涉及全縣科技下鄉培訓覆蓋貧困村47個,培訓貧困戶2900多戶;同時大力開展林業技術推廣宣傳工作,每年發放各類林業技術宣傳資料5000份左右,內容涵蓋油茶、八角、板栗、八渡筍、杉木、桉樹等種植和管護,為貧困戶脫貧后期產業支撐,鞏固脫貧成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