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龍興明:農科園圃躬耕牛

2021-07-22 05:02:11魏來楊貴飏
時代報告 2021年5期
關鍵詞:科技

魏來 楊貴飏

果實的事業是珍貴的,花的事業是甜蜜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總是謙遜的、專心地垂著綠蔭的。

——泰戈爾

初冬的薄霧給川東北重鎮蓬安城披上了一層輕紗,嘉陵江涌動一江墨綠繞城流淌,明麗的朝陽穿過霧靄灑下火紅的光芒,點燃了科技晚霞照耀在賦圣司馬相如故里,真可謂“賦圣故里添新景,科技晚霞彩紛呈”。

2020年11月16日,在四川省蓬安縣河舒鎮老科協科研基地、在縣科協會議室,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邀請基層鄉鎮、農業產業化企業舉辦了科技新產品鑒賞評議、推廣簽約活動。科技晚霞的綻放為賦圣故里增添了美妙新景——當天,縣老科協同該縣河舒鎮政府及四川人間印象等10家省內外知名產業化企業,簽訂了無償轉讓他們研發的彩色紅薯、相如辣木、降香黃檀、龍徊紅臍橙、陽光玫瑰葡萄等五個新產品協議書,約定推廣種植近二萬畝。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發出了由衷驚喜的贊嘆:“縣級老科協成了名副其實的農科研究院,研發培育這么多實用型新產品,真令人欽佩!”“老驥奮蹄,桑榆不晚。老科協無償轉讓科技成果在全省老科協系統尚屬首次,這是為鄉村振興在無私奉獻。”“取得這些創新成果,全靠博學深研、躬耕不輟的龍會長,他是農科園圃的老黃牛、拓荒牛、孺子牛。”

不搞科研渾身都不舒服

人們提到的龍會長,就是現任南充市科協副主席、市彩色紅薯研究中心主任、蓬安縣老科協會長、縣老干部志愿服務團常務副團長、中國老科協顯著業績獎獲得者龍興明同志。龍會長20世紀50年代出生,八旬老人看上去臉龐清爽,少見皺紋,慈眉善目,神采奕奕,像是耳順之人。也許是得益于科技的滋養和科研的力量,他身材健碩,腰板筆挺,肩臂結實,“國”字形臉上那雙眼睛總是閃爍著睿智而溫和的光芒。站著,如一尊鐵塔,不容振動;走路,似閑庭信步,穩健自如;說話,如山泉飛瀑,擲地有聲。“他是一個干事干練,思想深遽,意志堅定,追求卓越,熱愛科學,樂于鉆研的老科研、老黃牛,在蓬安很受尊重。”知道他的人,都這樣評價他。

龍興明所在的蓬安縣,是漢代賦圣司馬相如的故鄉。原名相如縣,因司馬相如出生此地而得名。明太祖洪武年初,相如縣入蓬州,1913年,改蓬州為蓬安縣至今。蓬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孕育了著名農學家藍夢九,哲學家伍非百,藏學家張怡蓀,數學家、物理學家魏時珍,著名革命先烈王白與,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軍投降的中將司令蕭毅肅等一大批杰出歷史人物。唐代詩人元稹,書法家顏真卿,畫家吳道子,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散文家、理學家周敦頤等古圣先賢都在這里留有寶貴的文化遺跡。蓬安縣地處嘉陵江中游,被譽為嘉陵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現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佳生態旅游示范城、中國五十佳最美小城,是一座新型工業城市和宜居城市。“相如故里,辭賦之源”“山水園林城,愛情伊甸園”是蓬安靚麗的歷史和現代文化名片。

龍興明從小受到辭賦文化的熏陶,喜歡獨立思考、好學苦鉆、熱愛科技、潛心發明。他高中畢業后回鄉勞作,業余時間全都投入科學種田的小創造、小發明中,在苕尖越冬栽培、農家肥發酵增量、紫云英開發利用等方面頗有研究和建樹,作為科技型人才被選拔為生產隊長、大隊長。后來歷任公社黨委副書記、書記、區長、區委書記、縣鄉鎮企業局局長等職務。盡管平時工作繁忙,會議多、下鄉多,但他始終沒有遠離農業科技,始終向往科技興農、科學強農。退休以后,他第一時間重操舊業,一門心思投入到農業科技產品和技術的研發試驗中,自費購買農科書籍、儀器設備、化學藥品,專門租用新園鄉踏坡梁村幾畝土地搞科研。每天一大早,他就趕到試驗地忙碌,晚上回家做記錄、查資料、寫日記,晝夜連軸轉。他愛人看他比在職時還忙,心疼地說:“你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了,還天天這么忙,身體哪能吃得消?”龍興明爽朗一笑,拍著身子說:“閑下來不搞科研渾身就不舒服,會得病。搞研究身心都很舒坦,不僅吃得消,還會延年益壽。”愛人一聽有道理,轉而也支持丈夫實現科研夢想。

蓬安地處淺丘地帶,沙黏混合土質居多,適宜紅薯種植。在生活困難時期,紅薯充擔當地大半年口糧,是蓬安縣重要的糧食作物。這些年隨著城鄉生活向綠色生態、健康安全轉型,紅薯再度成為大受青睞的食物。龍興明研究發現,科技界篩選的20種對腫瘤細胞有明顯抑制效應的食品中,紅薯排在第一位,熟紅薯的抑癌率為98.7%,生紅薯為94.4%。紅薯中含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抗癌物質糖脂,還有一種活性物質脫氧異雄固酮,它們可以抑制和殺滅癌細胞,并且能使衰弱的免疫系統重新振作,防治乳腺癌和結腸癌效果顯著。這一研究發現,讓龍興明精神大振,興奮不已,他看到紅薯研究大有可為,十分必要。但他犯愁的是,蓬安及周邊縣區種植的紅薯口味差、產量低,營養保健成分不充分,不利于發展成為農村致富產業。龍興明在擔任領導干部時,就發現了這個短板,于是,他退休后確定的首選科研攻關課題,就是紅薯新品種研究開發。他帶領農業老專家一頭扎進課題中,他們按照新技術、高標準的要求,制定了紅薯研發技術規程,創新采用劈接法進行嫁接繁育、對照栽植試驗,選用臺灣紅心薯與本地栽培較好的紫薯、“南薯88”和“西成007”等8個紅薯品種,在新園鄉踏坡梁村、玉牛坡村進行原種——雜交一代——雜交二代三級良繁品種進行無性多元雜交。他們共栽植了100多個組合,嫁接培育出了蓬薯系列新品種34個,對照試驗后又優選16個紅薯優良品種對比種植。走過了春的播種、夏的耕耘、秋的成長,迎來了冬的收獲,經過龍興明和同事們3年埋頭苦研、心血澆灌,不舍晝夜地頑強奮戰,五彩紅薯新品種終于研制并種植成功。

龍興明并沒有喜形于色,又開始探索把臺灣紅薯與蓬薯系列8個本地品種進行復合嫁接雜交,在110多個嫁接組合品種中,培育出了6個產量高的品種,其中有5個畝產達到3600公斤以上,尤其是經國家商標總局注冊的“蓬薯013”品種畝產量在4000公斤左右,單窩最重的16.3斤,單個最重的7.8斤,其葉片成三角形,葉橘黃,葉脈、葉柄為綠色;頂葉紫,分枝少,蔓細長;薯塊紡錘形,薯皮紫紅色,鮮薯削去表皮后,肉紅色、橙色、紫色、淺黃色、白圈、白點顏色分明。

“這種彩薯既有紫薯的外形,又有比紫薯更好的口感。”2013年2月3日,時值春節,蓬安縣老科協全體會員圍坐在一起,品嘗龍興明團隊歷經5年嫁接培育的彩薯新品種。他們對試驗地挖出的“蓬薯013”“蓬薯011”“蓬薯005”署名、編號、分類、蒸煮,邀請會員及家屬、朋友品嘗,對比肉質、口感、外形、色澤。“這個新年里,大魚大肉一點也不稀罕,餐桌上五顏六色的紅薯,其色澤、口感和味道讓人回味無窮,都是家鄉的綠色食品,環保無污染。熟薯色澤晶亮,紫紅鮮艷,口感極好,甜味濃,面、沙、軟為最大特點,是我最愛的一道過年飯桌上的養生美食。”縣老科協會員雷發遠的在省政府工作的兒子感慨地說。此次品鑒會,給了龍興明極大的信心和激情,他馬上整理、撰寫資料,向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彤茈1—10號系列彩色紅薯農產品商標。龍興明將通過鑒定評選出來的優良紅薯品種300斤,送給新園學校20名家在農村的初中學生家庭,進行推廣栽植,為他們送去脫貧致富項目,也為在全縣大面積種植推廣鋪路搭橋、奠定基礎,讓廣大農民群眾分享科技成果的盛宴。

彤茈1—10號系列彩色紅薯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提藤,以免紅薯只長藤不長薯塊。”8月30日一大早,龍興明便在河舒鎮燕山村紅薯大田進行指導。村民楊建平算了一筆賬:栽種普通紅薯,畝產2000公斤左右,每斤市價只有1元。而栽種龍興明培育的新品種,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每公斤收購價約3.6元。“怎么算,栽種龍會長培育的新品種都更劃算。”楊建平喜笑顏開地說。如今,蓬安縣已有2700多戶農戶選擇栽種龍興明培育的紅薯新品種,每畝產量最高5000公斤以上,因其品質和保健功能受到信賴,市場十分暢銷,畝產值達1.8萬元以上,成了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首選項目、持續項目。三年前,產品通過了國家質檢,獲得了創新發明專利,龍興明因對紅薯新產品科技攻關的成功與奉獻,以及大面積種植的巨大收益,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與群眾贊譽。南充市人民政府發文,要求加快蓬安彩色紅薯推廣應用,并將其列入現代農業產業的主攻方向之一。2015年3月18日,龍興明被南充市老科協任命為市彩色紅薯研發中心主任,當天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面對人們的贊美,龍興明情真意切地說:“紅薯的價值和成功,是埋于地下的薯塊,不露頭臉,默默成長。這也正象征了我們老科技工作者的品質,低調誠實,不染鉛華,老當益壯,默默奉獻。”

搞科研就不要怕被否定

五彩紅薯培育成功后,龍興明更加增強了科技研發的信心和力量,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項目的研究開發中,他要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拓展更多的科技門路。

2013年3月,龍興明到攀枝花市參加科技成果展示展銷會,發現了被業界譽為“健康神樹”的熱帶樹種——辣木在攀枝花亮相。作為農業型老科技工作者,龍興明深知,原生長于非州、印度、紅海沿岸的辣木,渾身上下都是寶,具有高鈣、高蛋白質、高纖維、低脂的特質,能夠治療貧血、抑制病菌、驅除寄生蟲,其根、皮、葉、花、果、種子、樹膠均可藥用和食用,經濟價值極高,被世界各國看好,被稱為“長壽樹”。如果把它引種到蓬安,定能發展為支撐農民群眾脫貧攻堅的好項目、好產業。當他把引種想法告訴當地辣木專家時,對方睜大驚奇的眼睛與龍興明足足對視了3分鐘,斷言道:“辣木在你們蓬安活不過一個冬天,它是熱帶作物,最低氣溫16℃以上才能存活。”龍興明聽了,心涼了一半,但沉醉于科研的犟牛勁驅使他仍然想試驗一下,于是提出購買辣木種子試種,對方卻搖頭而去。龍興明哪肯善罷甘休,會議結束時,他悄悄拔了一顆辣木苗藏于衣袖中,連夜趕回蓬安,把辣木苗栽植于自家陽臺盆土中。雖然他精心管護,辣木也青枝綠葉長勢良好,但最終卻沒有抗住冬天的寒冷,應了那位專家的預料,辣木苗變成了枯柴。面對挫折,龍興明沒有退縮,他向科研組堅定地表示:“搞科研就不要怕被否定,我認準了發展辣木是農民致富的好項目,一定要把它引種培育成功。”

于是,龍興明幾次趕赴四川攀枝花和云南、海南等地求購辣木種子,研學播種、移栽和越冬管理技術。回到蓬安后,他租用了一塊向陽、疏松、平坦的砂黏性地塊為種育基地,用磚頭砌成一個長8米、寬1.2米、高0.4米的育苗床,把充分腐熟的農家肥、葉糠和細沙按同比例均勻混合撒布于苗床,將辣木種子用0.5%~1.0%的多菌靈浸種20小時后,澆水濕透苗床,按35~50g/m的用種量將辣木種子均勻撒播于育苗床上,再用同體積的復合基質肥覆蓋種子5~7cm厚度,把育苗的每一步關鍵技術都做得十分到位。他每天在辣木苗圃兜兜轉轉,除草澆水,遇雨排水,施肥壯苗,像養育襁褓中的嬰兒那樣精心照顧。不到半月,辣木苗齊刷刷地破土而出,一大片綠茵茵,生機勃勃。當小苗長至15cm高度時,他帶領科研組,搶時間加班加點,移栽定植于試驗田塊,兩周后中耕培土,防止倒伏,加強樹形管理、病蟲害防治。

但不愿看到的一幕又發生了。樹苗沒有抗住當年冬寒,絕大多數被凍死了。龍興明沒有氣餒,不怕否定,把科研的重點放在辣木越冬管理上。他采取多元科技手段探索多種越冬途徑,反復試驗、尋求突破,終于研究出溫室種植和田間挖溝儲存辣木根塊覆蓋塑料薄膜兩種越冬方法。他帶領科研組同時試驗兩種方法,投資一萬多元建成了500平方米的透明溫室,當年11月上旬將辣木根塊挖出并移入溫室,保持溫度10~20℃,土壤濕度35%左右,觀察辣木生長情況。同時,他帶領科研組在試驗地向陽地方挖出深約1.2米、寬約0.8米的地溝,將辣木根塊置于溝內,上面覆蓋20cm厚度沙子,上面蓋上薄膜,待來年5月露地栽培定植。龍興明將兩種方法對比試驗,發現效果都好,溫室辣木和溝植辣木均正常生長,枝干粗壯,葉片多而肥大,且溫室和挖溝投入不大,農戶可根據經濟和勞動力情況自由選擇越冬管理方式。

辣木樹苗首次度過川東北陰冷的冬季后,龍興明沒有止步,在此基礎上不斷摸索研究,成功實現了辣木樹在川東北無性和有性繁殖雙突破。當年試種的辣木在成功越過3個冬季后,龍興明謹慎且樂觀地宣布:辣木樹在川東北種植成功。如今,當年越冬的一株株幼苗已長成一大片辣木森林,高大挺直的辣木樹枝葉繁茂,白色的小花綴滿枝頭,宛若藍色天空中閃爍的星辰,成為相如故里另一道別樣的風景。

辣木越冬技術難題攻破,蓬安縣老科協系統一片歡騰,盛贊龍興明把“搞科研就不要怕被否定”的名言變成了攻關克難的巨大成效,在西部科技界是個創舉。隨后,縣老科協把辣木種植列入脫貧項目,積極宣傳推廣。第二年4月,在龍興明的推介下,新園鄉踏破梁村村民唐誼清試種了0.14畝辣木樹。“沒想到銷路這么好。”唐誼清說,辣木樹已經給他帶來了4000元的收入,辣木種植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龍興明和老科協又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動員指導十多個鄉鎮于當年種植辣木500畝,產值達3000多萬元,原產于熱帶的辣木植物終于扎根在川東北地區。緊接著,龍興明引進企業成立了蓬安縣九天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指導建立了蓬安縣英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個辣木種植、加工企業。為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辣木產業,他幫助企業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產品行業標準,并進一步研究辣木深加工技術和產品,幫助企業開發辣木精粉、辣木面條、辣木酒等新產品;協助企業注冊產品商標,申報專利,辦理生產許可證書;指導內外包裝設計。企業生產的辣木酒、辣木面條、辣木精粉等系列產品受到市場青睞,暢通了銷路。2017年南充市科技研發示范推廣成果展示會后,企業的辣木產品已銷往成都、重慶、西安、山西、河北、湖北、上海等7個省、直轄市,企業年產值已過千萬元,辣木科研成果轉化成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南充市人民政府[2018]22號文件把辣木產業項目列入了全市2018~2025年現代農業產業創新驅動助力重點工程推廣項目之一。2020年,龍興明研發的“川東北辣木種植技術”已申報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7年,龍興明榮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老科協會長陳至立親自簽名的中國老科協顯著業績獎,以表彰他在科技創新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貢獻。地方黨政領導也贊揚他的科研成果彰顯出老科技工作者科技“拓荒牛”的晚霞風采。他以科技創新、科技為民服務的典型事跡,在眾多專家學者中脫穎而出,2020年11月被選任為南充市科協副主席。

處處彰顯生機的唐宜清梨園

蜜梨飄香時季

醉臥多少游人

陽光下的誘惑

齊天大圣偷吃了

夸它賽過五百年不老人參

這是南充著名作家、嘉陵區作協主席蔣川龍《梨花開過》詩作中對蓬安縣新園鄉盤古村種植業主唐宜清梨園景色豐收喜悅的生動描寫。提到唐宜清的梨園,知情者都把欽佩的目光投向龍興明,稱他的技術指導不僅讓唐宜清翻了身、走富路、奔小康,而且還帶動了全縣梨產業大發展、大增收。

唐宜清原在外地打拼多年,有了一些積蓄,10多年前響應當地黨委政府回鄉創業的號召,回家租賃了110畝土地辦起梨園。3年后梨樹開始掛果,但產梨只有3萬斤,果小且口味差,收入僅3萬元,除去土地租金和前期投入,不算自己辛辛苦苦地勞作,總計虧損11萬元。唐宜清苦不堪言,之后兩年嘗試改良品種,加強管理、拓展市場,但都不見效,梨園經營每況愈下,虧損很大,不僅帶回家的積蓄全部虧完,還欠了一大筆債,焦頭爛額的唐宜清痛下決心,丟下梨園不做,全家再次外出打工還債。就在唐宜清決定離鄉的前幾天,下鄉推廣農業技術的龍興明聽到這個消息,馬上來到唐宜清家了解情況。他像老朋友一樣拍著唐宜清的肩膀說:“老科協是以科技為民服務的組織,各方面的老科技工作者、老專家眾多,我們一定幫你解決梨園技術和管理難題,助你增收致富,安安心心在家鄉創業,帶動鄉親們共同富裕。”

龍興明同唐宜清結成科技幫扶對子,每隔兩天就自費乘車來到唐家梨園,手把手傳授梨樹管理技術。“梨園需要嫁接改良,果樹管理不規范,農藥使用太多。”龍興明教授唐誼清按技術要領給梨園鋤草、施肥,示范拉枝角度達到45度,疏花疏果保證一個果子有22片葉子供養,不能多也不能少。這些清規戒律,讓一向粗放管理的唐誼清既開眼界,又感困難。

“科學種田必須標準化操作,不要怕麻煩。我幾乎天天都是和麻煩打交道。”龍興明不厭其煩地現場指導唐誼清,每個環節一一示范。看著每天在自家梨園忙碌的這位科技老人,唐誼清打消了心中的畏難情緒,專心致志地學習種管技術。隨后兩年,龍興明帶領唐誼清對梨園進行了徹底改造,全部嫁接優良品種,梨樹統一修剪成蘑菇形,使用太陽能殺蟲燈和黏蟲板防治病蟲害。梨園管理日益精細化,產梨量大增,畝產由原來的200多公斤,逐步提高到3000公斤左右,銷售總收入近200萬元。龍興明還指導幫助唐誼清發展林下養殖,當年收入達到10萬元。這讓唐誼清不僅兩年內還清了欠賬,還大有結余,在縣城購置了商品房、貨車、小轎車,修建了魚塘和小別墅。如今,唐誼清成了遠近聞名的科技致富帶頭人,獲得了科技示范戶的金字招牌和政府科技示范獎金20萬元。

雖然唐宜清學到了梨園管理技術、發展了林下種養殖,經濟效益穩步大增,但龍興明還是放心不下,因為他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梨樹品種的褪化難以避免,必須適時嫁接改造,才能增產增收。于是,他把優良品種的遴選和嫁接作為技術重點傳授給唐宜清,指導幫助他識別梨種優劣及生長趨勢,指導唐宜清選擇引進日本愛巖梨,嫁接改造了全部梨樹。這種梨品質優、口味好、含糖量適中,特別適宜中老年人食用,而且耐儲藏,如無損傷,在常溫下可保鮮兩個月以上,通過低溫儲藏可達半年之久。2020年唐宜清又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發展愛巖梨,預計掛果后將增收至上千萬元。他感慨說:“以前人們都道,沿海一帶遍地是黃金,我看有蓬安老科協的幫助尤其是龍會長的科技服務和成果轉化,家鄉遍地都是黃金了。”受唐誼清示范效應的影響帶動,鄰村的張德勇租賃200畝土地也搞起了梨園,而唐誼清向張德勇提出的第一個建議,便是找龍興明尋求技術指導。如今,四鄉八鄰都向唐誼清學習請教,復雜的技術難題找龍興明解決,錯位發展梨桃李等產業,全縣果業躍上了新臺階。2021年果園面積達8萬多畝,預計收入8億元。唐宜清心疼地說:“果園發展得這么快、這么多,科技老黃牛龍興明又要添累了。”

的確,龍興明的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更多更快了,人也更累了。如今,他又瞄準了降香黃檀(海南黃花梨)、龍徊紅臍橙、陽光玫瑰葡萄等產品,他從這些品種的特色優勢、種植技術、市場前景、效益預測等方面入手,確信這些產品是脫貧奔小康、鄉村振興的好項目,于是出現了本文開篇提到的新品種鑒賞評議、推廣簽約活動。10家企業代表和河舒鎮政府相關領導對這5個新產品情有獨鐘,十分看重,愉快地簽訂了引進推廣協議。龍興明表示:“縣老科協和老科技工作者將長期為所有簽約單位無償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隨叫隨到,服務周到。把技術活兒交給我們,把發財致富留給大家。”他冒著寒涼的春雨,不顧身患感冒,一連幾天在簽約企業——四川人間印象公司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上千畝辣木基地指導技術。公司老總說:“有龍會長這樣的科技孺子牛幫助,公司一定會轉型為科技企業。”

老科協工作大有可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人到暮年,壯心不己”,“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龍興明把三國詩人曹操和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句摘抄并裱在墻上,激勵自己老當益壯,老驥奮蹄,綻放晚霞風采。

作為縣老科協會長、老科技工作者,龍興明在潛心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的同時,帶領老科協班子任勞任怨,做好老科協工作。2019年10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老科協成立30周年之際作出重要指示:“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成立30年來,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老有所為、積極作為,為促進我國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老科技工作者人數眾多,經驗豐富,是國家發展的寶貴財富和重要資源。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和關懷他們,支持和鼓勵他們發揮優勢特長,在決策咨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推動科技為民服務等方面更好發光發熱,繼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同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王滬寧也作出重要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就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成立30年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的積極貢獻。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繼續把老科協工作做好。”

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對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龍興明心明眼亮,干勁更足。他在學習報告中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高屋建瓴,意義深遠,他充分肯定老科技工作者和老科協工作老有所為、積極作為,表明習近平總書記對老科協非常重視、非常關心;他作出的重要指示對老科協工作和老科技工作者評價之高,肯定之充分,希望之殷切,是前所未有的。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關心關懷老科協和老科技工作者,支持和鼓勵他們發揮優勢特長的諄諄教誨、滿滿期待,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對老科協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進一步提供了發展動力,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任務,進一步增強了干事信心,是我們做好老科協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指導方針。”

因此,龍興明始終把科技興農、科技為民服務作為老科協工作的重點和支撐點,注重以科技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龍興明帶領班子成員以組織研發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新產品,以出智、出錢、出力為途徑,先后在新園鄉、河舒鎮、龍云鎮、利溪鎮、相如鎮組建了農業種植、養殖、農機、植保、果業等專業合作社9個,農產品加工企業1個,惠農供銷合作社1個,組建水果、辣木等技術協會3個。指導這些專業合作組織和企業發展科技項目支撐鄉村產業發展,穩增了經濟收入。目前,這些合作社、協會、企業收入過1000萬元的1個,超100萬元的7個,50萬元以上的6個,它們為縣域經濟發展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龍興明始終把老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擔當和服務職能放在工作首位,先后組織48名老專家成立了梨、辣木、核桃、桑樹、西瓜、蔬菜種植技術服務隊以及養蠶、生豬、漁業養殖服務隊。他帶領隊員堅持送技術到果園、到田邊地頭,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和老科技工作者的身影”。每當產業發展到了關鍵時刻,他組織農業老專家親臨現場指導技術和科技服務;服務隊近兩年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43期,受眾5700余人次,培養種果、畜禽養殖、名貴樹木栽植、農產品加工、農機、植保專業技術人員171人;每年堅持開展送點子、送項目、送技術、送服務“四送”活動,大范圍助推產業發展。

龍興明注重以基地示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先后建立了踏坡梁村新冠梨基地、玉牛坡村翠冠梨基地、龍云鎮桑果基地和九天農業辣木種植加工基地,堅持以基地示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定期組織基地人員相互學習借鑒,幾個科技基地既有棚室種植項目,也有養殖項目。他指導種養品種相互滲透、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既為企業職工、農民群眾提供了技術和經驗,又為鄉村、村社、村企融合發展搭建了平臺,形成了產業催生帶企業,企業反哺農業促農村,超市農戶互利保雙盈的良性發展道路。

龍興明帶領老科技工作者大力支持和參與鄉村振興,從實際情況出發,把著力點放在聯系和指導鄉、村,立足培育1~2個有特色的典型,發揮示范、帶動和導向作用。他積極動員在外務工青年回鄉創業,開辦家庭農場,精心幫助、培育、扶持打工返鄉致富、科技創業成帶頭人的新冠梨種植業主唐誼清,舍小家獨自回村興產業的翠冠梨種植業主張德勇,情系家鄉熱土、樂灑勤勞汗水的龍鳳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鄧道明等10多個科技致富典型。這些典型不僅實現了脫貧致富,家庭年收入都超過百萬元,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創業的帶頭人和新型經營主體從業者。而且,由他們牽頭成立的蓬安縣勝寶樹水果專業協會獲中國科協、財政部“全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先進單位”和“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殊榮。在典型的示范帶動下,龍興明聯系指導的科技示范基地新園鄉踏坡梁村、玉牛坡村、面坊埡村、龍云鎮烏山梁村,已經形成了優質梨、桃、桑蠶、廣柑等一村一品產業示范村。

龍興明發揮老科協資源優勢和協調能力,竭盡所能助力農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和企業發展。近幾年,他為村社、企業爭取修路、田間道路硬化、修蓄水池、企業技改等資金270萬元,為方便村民出行、農產品運輸、抗旱保苗,為改變農村面貌,為企業技改升級、提升效益發揮了最大的余熱余力。他多方籌集資金,對3個聯系村的69戶貧困戶村民解決生產發展資金5.2萬元,對因長期生病且無其他經濟來源和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者、殘疾人等40戶貧困家庭,帶頭捐資送去了良種紅薯、水稻、玉米、地膜、尿素及果園所需的“誘蟲板”等農用物資,價值11.3萬元。他加強科學普及工作,近兩年組織農業專家43人到貧困村為4100余人講技術課17場,為貧困戶、殘疾村民講解大春秧苗田間管理、優質果樹栽植與管理等技術。印發科普資料、圖書1.2萬多份(本),無償發給聯系村農民群眾。他注重為科技業主排憂解難。為解決產品銷售問題,每年水果收獲時節,他出面邀請駐縣城的12家大型超市主要負責人和水果種植戶,召開農超對接聯系會,每年為貧困戶銷售水果15萬公斤以上。

晚霞璀璨,亮點紛呈!龍興明以老科技工作者科技為民服務和老科協工作的優良業績,多次受到四川省老科協表彰嘉獎。

芳菲四月,春雨瀟瀟,百花爭妍。走在川東北的大地上,我們看到蓬安縣新園鄉踏坡梁村縣老科協科研示范基地的紅薯花、辣木花、芍藥花、柑橘花爭奇斗艷,迎春綻放。這些看似普通的花兒,不正是龍興明躬耕于深土,奉獻于大地的真實寫照嗎?“只顧專心地低垂著、奉獻著綠蔭”,他又多像泰戈爾筆下謙遜的綠葉啊!當人們稱贊龍興明是農科園圃的老黃牛、拓荒牛、孺子牛時,他平靜地說:“我只不過做了老科技工作者、組織者的分內事,離習近平總書記對老科協的要求和厚望還相差甚遠,科技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啊!”

責任編輯/孫明星

猜你喜歡
科技
點亮科技之光
中國化妝品(2022年4期)2022-09-15 11:59:04
科技向善
科技智囊(2022年4期)2022-04-28 19:00:58
科技賦能未來
科技智囊(2022年4期)2022-04-28 19:00:58
韋地科技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7:04
筆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來科技之花開放
科學中國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6:34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乱子|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乱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久久|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日韩av资源在线|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天堂.com| 国产91丝袜| 欧美啪啪一区|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自视频|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国产|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九一九色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99成人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欧美国产视频| 久久九九热视频|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毛片视频网|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aⅴ免费在线观看|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在线看AV天堂|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国产成人夜色91|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精品人妻AV区| 午夜三级在线|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在线网| 91毛片网|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久草性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欧美在线伊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页|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香蕉色综合|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欧美a级在线|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欧美|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