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路走來

2021-07-22 05:02:11秦勇
時代報告 2021年5期

人生是一條路,我每天都在行走。路途中有我灑下的辛勤汗水,有我留下的歡聲笑語,也有我掉下的眼淚。無論路怎樣坎坷,我都無所畏懼,堅定信心,勇往直前。回過頭看一看,自己在路途中留下的一串串腳印,都是一道道獨特的風景。

我出生在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過去叫東方紅大隊)一個農民家庭,小的時候一直在姥姥家生活,是姥姥一手把我帶大。5歲那年,父親把我從姥姥家接回來。我們一家借住在別人家的倉房,后來買了一處舊土坯房,面積不到30平方米,雖然小了一點,但畢竟是自己家的房子。

我9歲那年開始上學。那個年代,村里很窮,沒有像樣的校舍。學生多,而教室不夠用,就把兩間民房改成了教室。一個教室容納兩個班級,我們一年級和三年級是一個教室,班里有二十幾名學生,其中三年級有十幾名學生。教室里擺放三排桌子,我們班在南側兩排,三年級在北側一排。

每次上課,老師都先給我們班講課,三年級上自習;給三年級講課時,我們班上自習。我從小就愛學習,老師講完課留的作業我很快就能做完。有時間就偷聽三年級的課,給三年級留的作業我也會做。老師知道后批評我,不讓我做別的年級的作業。由于家庭生活困難,沒錢買作業本,我的作業本都是兩面用。每用完一個作業本我都會拿給母親看,母親覺得合格了,沒有浪費,才肯給我幾分錢再去買新的作業本,有時在家拿一兩個雞蛋到小賣店去換。

有一次三年級上語文課,老師講的課文是《朱德的扁擔》。我做完自己的作業,也在細心地聽老師講。回家后,我把這個故事講給父親聽,父親聽得很入神,就問我:“是誰給你講的?”我告訴父親這是三年級的課文,老師給三年級講課時我偷聽的。父親夸我記憶力好,故事講得也不錯,但還是批評了我,告訴我上課不要分散精力,把自己的功課學好就行了。

記得我13歲那年,讀小學四年級,家庭生活非常貧困。全家8口人,在姊妹中我是老大,母親長年有病,只能靠父親一個人在第一生產隊打魚養活全家。父親在生產隊是最棒的勞力,一般勞力一年能掙4000左右的工分,而父親每年都掙5000多個工分。那些年,第一生產隊的工分值是比較低的,最好的年頭一個工分只合人民幣七八角錢。每年年末分紅算賬時,我們家都欠生產隊的錢,成了有名的“漲肚戶”。

有一天,生產隊長來到我們家對我父親說:“生產隊有一個看場院的好活,適合小孩干,讓你兒子下來看場院吧?一年能掙3000多工分,幫你還一還饑荒。”那個年代,欠生產隊錢多了,是要斷口糧的,父親實在沒辦法,征求我的意見,我知道父親很為難,含著眼淚點了頭。

看了3天場院,這件事就被我的老師王清和知道了。他找到父親,說:“困難是暫時的,孩子上學是長遠的,這個孩子學習好,以后會有出息的,讓他這么早就下來干活,耽誤他的前途了。”在王老師的勸說下,父母回心轉意,終于讓我重返學堂繼續讀書。我深知家庭生活貧困,父母還能讓我繼續讀書不易,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我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和父母對我的希望。

1970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初中,我們大隊沒有初中班,要到龍安橋公社中學去讀書。學校離我們大隊有8里多路,每天我和同伴們都是步行上學。上學路雖然遠,我卻從不遲到,就連刮大風下大雨,也從不耽誤一節課。

上學時,我利用星期日和放假的時間主動到生產隊干活。父親和母親都不同意,說我年齡小怕累壞了,而我堅持要去干。

那個年代,我們村有四個生產隊,我們隊是第一生產隊,共有四十多個男女勞力,其中男勞力有30多個,女勞力有十幾個。生產隊的隊長負責全面工作,還有一個婦女隊長。一般重體力活都是男勞力去干,女勞力干輕體力活,有些活則是男女勞力在一起干,比如種玉米時,一般都是男勞力刨坑或蓋土,女勞力撒種或捋糞。依據活的輕重確定掙的工分多少,男勞力干一天活能掙10分,女勞力一天只能掙8分。分開干活時,男勞力由隊長領著,女勞力由婦女隊長領著。我年齡小,身材又矮小,跟男勞力一起干活跟不上,只能跟著女勞力一起干。

記得我頭一天參加的勞動是拔谷草。走到地里一看,綠油油的谷地像一塊綠絨絨的地毯,我以為都是谷苗,其實里邊隱藏著很多雜草。婦女隊長告訴我怎么區分苗和草,有的草和苗長得差不多,很難分辨,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把谷苗拔掉。如果被隊長發現這是要扣分的。頭一天干活,我就被扣了3分。干了幾天后就熟悉了,隊長夸我干得快、質量又好。上初中時,每到星期天和放暑假,我就與婦女們一起參加勞動,也是婦女隊伍中唯一一個男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身體也強壯了,讀高中時,我就和生產隊勞動的男勞力一起干活了。除了星期天和節假日參加勞動外,還參加生產隊的“夜戰”,也叫“大會戰”。

秋季,生產隊把成熟的莊稼都拉到場院里,有的莊稼是帶著桿進場院的,它們被堆成垛,像一座座小山似的。玉米棒子被拉進場院后,用高粱桿做成簾子圍起來,把玉米棒子裝到里邊,叫做“玉米站子”,便于通風晾曬。

剛入冬,莊稼在場院已經曬干,開始脫粒。那個年代是要交公糧的,每個生產隊都有任務,在限定的日期內必須完成,時間緊,任務重,為了盡快完成任務,生產隊開始搞“夜戰”了。把全隊男女勞力分成兩個組,實行兩班倒,白天晚上不休息。隊里把新打的麥子磨成白面,三兩天就殺一只羊,安排一個社員專門做飯,半夜在隊部吃一頓夜餐。我主動參加夜戰,請求隊長給我安排上半夜,下半夜則睡覺,白天照常上學。脫粒一般都是先脫小麥,全大隊只有一臺小麥脫粒機,四個生產小隊輪流用。玉米脫粒機每個生產隊都有。谷子、高粱沒有脫粒機都是用馬拉石頭磙子壓。“夜戰”時,整個場院燈火通明,機器聲、壓磙子聲、人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場院如同大舞臺在表演著一曲曲豐收的歌。這一干就是十幾天,直到完成公糧任務才能松口氣。

有一次,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我趴在桌子上不知不覺睡著了,老師發現后在同學面前狠狠地批評了我,我眼淚汪汪,只能和老師解釋說我在家沒休息好。每到中午,一起上學的走讀生,吃完中午飯都能玩一會兒,唯獨我趴在自己的桌子上睡覺。開始有些同學以為我有病,后來知道我每天晚上都在搞“夜戰”,大家都很同情我。

冬天一下雪,我特別高興,因為能套兔子了。別的學生上學只背個書包,我不但背著書包,還要背著幾個兔套子。每天上學都比別的同學早一點走,在上學的路兩側的草地里,把兔套子下在兔子常跑的道上。下午放學再遛套子,有時一天能套一兩只兔子。每年冬季都能套幾十只,每只兔子能賣2元錢左右,一年買書本和交學雜費的錢不用家里拿了。

冬天放寒假,我到生產隊找活干。社員們都是用鎬刨凍土糞,這是個重體力活,我干不了,隊長就分配我趕牛車到野甸子撿糞。無論你到哪兒去撿,只要能撿滿一車,經隊長驗收合格就給記8分。有一次,我到河套附近去撿糞,離村子有10多里路。一車糞快撿滿時,突然從河套邊的枯葦子里,竄出來3只狼。老牛先發現了,它哞哞地叫了兩聲,我才發現有狼,離我不到300米遠,我嚇得頭發都豎了起來,心怦怦直跳。我趕快拿著鐵锨上了車,往家走。狼在后邊跟著,我知道牛是不怕狼的,這狼是沖著我來的。我聽母親說過,狼是最怕火的,我旁邊有草,可沒帶火柴。急中生智,我把身上穿著的紫紅色的外衣脫了下來,綁在鍬把上,用手一邊搖晃一邊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不知道它們是看到我搖晃衣服的原因,還是聽到了我的喊聲,不再跟著了,我緊張的神經開始舒緩,心也平靜下來。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一個人出去撿糞了。

冬天有時生產隊沒有活干,我就偷著到烏裕爾河去打魚,那個年代是不允許到河套打魚的,打魚被視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為了躲避村干部,我是兩頭不見太陽,早出晚歸。每年靠打魚也能收入100多元,一年買衣服的錢也就夠了。

我上學期間,利用課余和節假日時間堅持參加生產隊勞動,每年都掙800多工分,能自己養活自己,不用家里掏一分錢,給父親減輕了負擔。

一邊上學一邊參加勞動,對學習是有影響的,但我把課間休息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在班級始終是前幾名。高中畢業,我的學習成績也是最優秀的,雖然成分不好,但因我政治表現好,特批我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75年,我高中畢業后回到家鄉務農。參加生產隊勞動不到3個月,此時村里缺一名教師,要從回村的高中畢業生中選拔。我的家庭成分不好,按常理是不可能用我的,可村領導考慮到我在校讀書時學習成績好,還入了團,所以我很榮幸地被選上了。那個年代,能在村里當一名民辦教師,是非常光榮的,也是讓人敬佩的。

我教了3年學,1978年全國開始恢復高考,允許成分不好的學生參加考試,這讓我高興得一夜沒睡。沒恢復高考前,上大學都是保送,保送的都是貧下中農子女,成分不好的只能靠邊站。現在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我積極報名參加了考試,考完試便開始報志愿了。

我的家鄉坐落在烏裕爾河畔,我是在河邊長大的,對烏裕爾河有著深厚的感情。在親屬和老師們的參謀下,我填報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當時我誤認為哈船舶工程學院就是造船的,如果能考上這個學校,那是最理想的。考完試一個月后,我接到了通知書,我的考試成績已經過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錄取分數線,我被通知到縣里參加體檢。體檢項目和當兵檢查身體是一模一樣的,有一項不合格就過不了關。我的體檢結果全部合格,下一步我便在家等著政審。

別的院校沒有檢查身體這個程序,也不需要政審,為什么這個學院需要政審呢?我當時很納悶。一打聽才知道,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哈軍工”,原來是重點大學,需要政審。我在家心急火燎地等著政審結果。

有一天,一個招生辦的領導告訴我政審不合格,原因是我本人是富農成分,姥姥家還是地主。聽到這個消息,我如遭雷擊,期待已久的大學夢一下子化為泡影。當時我的腿就軟了,頭也抬不起來了。母親也心如刀絞,她看我難受的樣子,耐心地勸我:“孩子別上火,咱們在農村當個老師也是不錯的啊!”

考上了大學沒上成,我認為是志愿報錯了,想來年繼續考。可母親卻不那么想,她認為我成分不好,就算考上了,政審也是過不了關的,非逼著我成家不可。

有一天晚上,我剛躺下要休息,母親語重心長地和我說:“孩子,過些日子媽求人給你找個對象吧?”我和母親說:“我不忙著找對象,我要考大學。”母親又接著勸我:“你再考一年,考上了,再走不成,又耽誤一年,你都23歲了,年齡一年比一年大,以后找對象可就不好找了。”我不耐煩地和母親說:“無論你怎么說,我是不會找對象的。”母親接連勸我兩個晚上都無濟于事。

母親了解我的脾氣,如果求人給我說媒,去跟人見面,我肯定不會去的。于是她想出個辦法,求人先替我去相親,如果姑娘確實好,再來做我的工作。

母親聽說龍安橋鄉東風村的李老師有個小姨子,21歲,還單身,就托人過去看。這個人回來和母親說:“那個姑娘個子挺高,長相也不錯,能配得上你兒子。”母親喜歡個頭高一點的,俗話說“爹矬矬一個,媽矬矬一窩”,我就是隨母親的個子才這么矮。母親聽說個子高,心情格外高興,應許人家馬上去相看。母親開始做我的工作,非讓我也去看看不可,我說什么也不去,這讓母親下不來臺。

后來母親又相中了村子里一個姑娘,姑娘也同意和我處一處,同樣被我婉言謝絕了。

母親一天天為我找對象上火,不知怎么辦是好。母親聽說崔老師有個小姨子沒找對象,就跑去找人家,求崔老師給說媒。

崔老師和我都是本村的老師,我們在一起共事3年多,他對我是最了解不過的,平時我都稱呼他“崔大哥”。母親求他給保媒,還是他小姨子,崔老師很高興,認為我和他的小姨子很般配。可母親犯愁的是怕我不去相看啊!

崔老師想出個妙招,他和母親說:“我們家的一窩豬崽子已經滿月,可以出手了,我求他幫我賣豬崽子,他肯定會去的。”

有一天,崔老師和我說:“秦老師,明天是星期天,你有事嗎?沒事就幫我賣豬崽子去。”我問他到哪去賣,他告訴我到周三村去賣,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周三村與我們村只隔著一條烏裕爾河,我們村在河東岸,周三村在河西岸。河上沒有橋,河兩側都是沼澤地,蘆葦雜草叢生。其他季節兩個村只能隔河相望,只有冬季結冰了才可以在河上直行,路程不到20里。河開化了就得繞道而行,有30多里路。

星期天早上,我吃完早飯,太陽剛出來就騎著自行車來到崔老師家。我們倆到豬圈里抓了4只豬崽子,分別裝到麻袋里,一個人馱兩個。

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了周三村。在村子里叫賣一個多小時,4只豬崽子全都讓人家給買走了,賣的價錢也很理想。崔老師高興地和我說:“沒想到能賣得這么快啊!”

他用手指著村子東邊說:“往那邊走,咱倆到我老丈人家去吃中午飯,我得好好地慰勞慰勞你。”

他老丈人家在村子東頭住,幾分鐘就到了。這是一個標準的農家院兒,兩間土坯房,窗戶是三塊透明的大塊玻璃,院子不大,干干凈凈,連一根草棍都沒有。院子前是小園,一米高的土圍墻把小園圍得嚴絲合縫,大門在房子西側。我們倆剛進院,停放車子時,他的三姨子和四姨子隔著窗戶就看到了我們,馬上從屋子里出來迎接。崔老師還小聲地和我說:“那個個子高一點的,是我的三姨子,叫李玉環。矮一點的是我的四姨子,叫李美環。”四姨子還開玩笑地和他說:“來也不提前說一聲,是不是沒地方吃飯了?”

屋內讓我耳目一新,屋子墻壁都是用白土粉刷的,寬敞明亮。外屋還有一個小暖閣,里屋有南北兩鋪大炕,靠西墻擺放一個地桌,一邊放著一把椅子,我小心翼翼地坐在北側的椅子上。進屋后,崔老師把他丈母娘拉到外屋,不知在說什么。不一會外屋又進來了幾個人,都是他們家的親戚。沒多長時間,崔老師的三姨子和四姨子就炒了一桌子菜,吃飯時坐了滿滿一桌子人,崔老師一一給我介紹。

三姨子和四姨子沒有上桌。我看出來三姨子有點不高興的樣子,站在外屋不進里屋。我聽崔老師的丈母娘在外屋大聲地說話:“白面白,那是吃的,電線桿子高不就是架線的嗎?成分不好,和他有什么關系,你沒有文化,人家不嫌棄你就不錯了。”

吃完飯,崔老師把我叫到外屋的暖閣里和我說:“你看我的三姨子長得怎么樣?給你當媳婦行不行?”

我是真的被她那大大的眼睛、白嫩的皮膚、高挑的個子、苗條的身材給打動了,特別是她梳著兩個齊肩的短辮子,烏油油的更加可愛。我很靦腆地說:“人家能同意我嗎?”崔老師說:“只要你同意就不用管了,小姨子的工作我去做。”我這才明白,他丈母娘剛才說的那些話是在勸姑娘啊!姑娘嫌我個子矮,長得黑,家庭成分不好。

我答應后,晚間并沒有在她家吃飯。這個村有我一個叔伯姑姑,姑姑在村子西頭住,我是第一次來這個村,打聽了好幾個人才找到姑姑家。一進屋,姑姑感到很驚奇,叫著我的小名說:“小虎,你什么時候來的?吃飯了沒?”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和姑姑說了。姑姑說:“那姑娘能干,長得又好看,家庭還好。”聽姑姑這么一說,我心里有了底。

我又急急忙忙趕到崔老師老丈人家,太陽已經離地面不高了,我恨不得用桿子把太陽支上。崔老師見到我,急忙問:“怎么樣?想好了嗎?”我說:“只要她同意,我沒意見。”就這樣,通過賣豬崽子,把對象相妥了。

回到家母親聽說對象相妥了,高興得合不攏嘴,還和崔老師說:“這個法子真靈,不然他是不會去的。”事后我才明白,賣豬崽子是“引子”,相對象才是“正戲”啊!

我和李玉環相處一年多時間,母親就張羅結婚的事。

記得我結婚那天是1979年9月30日,第二天就是國慶節。結婚的頭一天刮起了大風,還下起了小雨。母親一夜沒合眼,擔心第二天還會刮風下雨。沒想到第二天晴天碧日。一般人家接親都是趕著馬車去,也有騎自行車的。我接親是我的二姑父從他們單位找了一輛長廂的黃河汽車,那個年代縣里都沒幾臺車。她們家的親戚多,每家只限來一人當娘家親的,減了又減還來30多人,整個車廂坐得滿滿的。

結婚的頭一天,我們家還殺了一口豬,要把婚禮操辦得紅紅火火。

結婚那天很熱鬧,我們村有200多戶人家,基本上每家都來一個人參加婚禮,有的是一家人,那都是我們家的親戚。參加婚禮是要隨禮的,錢并不多,一般人家都是2塊錢左右,有點親戚關系的都是5塊到10塊不等。我有幾個高中同學,遠道而來參加我的婚禮,給我買了一面大鏡子,上面寫著“鏡子照亮你的人生路”。那年我在村里教初中二年級語文,還是班主任。全班26名學生,聽說我要結婚了,從家里要錢,一角兩角錢湊到一起,大家一起合伙給我買了一個洗臉盆、一雙襪子、兩條毛巾。雖然東西都不貴,卻是他們的一片真情啊!

結婚后,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將近一年,妻子孝順老人,與兄弟妹妹們的關系處得都很融洽。可母親和父親非讓我們分家單過。母親和妻子說:“咱們家人口多,在一起生活也不方便,你們分出去單過,免得和我們在一起受窮。”我們家兄弟姊妹7個,加上妻子全家10口人,吃飯都得放兩張桌子。我是同意分家的,可妻子不同意,她說:“結婚時間這么短就分家,不讓外人笑話嗎?”母親做妻子的工作,妻子算是勉強同意了。

分家后我們居住在一個小土坯房里,有20多平方米,這是結婚前父親從村里給我們要的宅基地,因為沒有錢蓋大房子,先給我們蓋了一個小房。父親還叮囑我們:“這個房子小一點,你們先住著,以后有錢了再蓋大的,這個房子可以做倉房用。”搬家時因為沒有太多的東西,借一個小推車,推了兩趟就把家搬了。搬家時母親給我們最值錢的東西就是那口大缸了,這口大缸是母親結婚時姥姥陪送給母親的,很有紀念意義。

我們分家后不長時間,我的大兒子降生了。小小的家增添了一口人,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樂趣。

第二年,也就是1981年,村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集體農田都分到了各家各戶,我們家三口人,分到了20多畝地。也就是那一年,富裕縣開始“內招”,在民辦教師當中通過考試招收一批國家正式教師,到依安師范院校富裕分校學習,兩年畢業后享受中專待遇。我不負眾望,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這對我來說既是喜事又是愁事,喜的是圓了我多年的上學夢,愁的是我上學后,孩子才兩歲,家里的承包田怎么耕種啊?妻子看出我發愁的樣子,鼓勵我說:“你去上你的學,家里的事你就不用管了。”說是這么說,可我知道家里的擔子有多重,我不在家就全都壓在妻子身上。

我上學那天,妻子給我換了一套新衣服,家里僅有的幾元錢也給我揣到兜里,又給我炒了一罐頭瓶咸菜讓我帶著到學校去吃。我上學后,妻子在家,忙活完家里,又忙活家外,還得照看好孩子,再能干也是忙不過來呀!再說晚間她一個人領著孩子,心里總是有些害怕。沒辦法,她去求她二姐,讓她姐家5歲的三姑娘晚間給她做伴,白天幫她看護孩子,這樣她能騰出身來到地里侍弄責任田。種地是與父親家一起合伙,父親不讓妻子去,讓她在家看孩子就可以了,地由父親負責種。可妻子非常要強,非和父親一起種地不可,一天也不耽誤。種地時上午回家一次,下午回家一次,給孩子喂奶。在外邊干一天活,回家還得忙活家務,一天沒有閑著的時候。

也是那年,我們家有一個小園,一畝多地,妻子用鍬挖、用鎬刨,種上了各種蔬菜,費勁巴拉把小園兒侍弄得干干凈凈,蔬菜長勢喜人,茄子、黃瓜,豆角都結果了。沒想到一場冰雹把蔬菜葉子打了個干凈,只剩下光禿禿的桿了。那場冰雹下得很奇怪,就下在我們家前后三趟房。沒有菜吃,妻子就靠家里僅有的一點咸菜就飯吃。有時親戚家給送點菜,那段時間是最難熬的。我回到家,看到妻子明顯見瘦,心里像被貓爪子抓了一樣難受!

那個年代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只允許生一個孩子。可我們村有一個特殊政策,只要你交200元罰款,就可以生第二胎。母親說一個孩子太孤單,非讓我們要第二胎。我上學的第二年,我的二兒子降生了。

1982年畢業后,我被分配到龍安橋中學任教。平時我酷愛寫作,利用教學的空閑時間,寫一些散文、詩歌、通訊報道等文章,時常在國家、省、市等報刊雜志上發表。1983年,時任龍安橋鄉黨委書記的楊洪明,在報上看到我的文章后,認為我適合在鄉里當通訊干事,于是,1984年把我從中學調到鄉政府工作。

龍安橋鄉是全縣農村改革的先行者,各村都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田分到了各家各戶,農民在集體經濟中由單純的勞動者變成了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改革后村干部在干什么,這是個新問題。我在富欣村下鄉時,發現這個村的村干部做得比較好,他們積極為村民們搞好服務,把黨的政策宣傳到戶、科學技術培訓到戶、種子化肥送到戶、科學種田指導到戶。于是,我寫了一篇調查報告《富欣村村干部指導農民發展生產十到戶》。這篇調查報告被刊發在富裕縣委辦公室的《情況通報》上,又被省委的《情況通報》轉發。省委召開全省縣團級電話會議時,省領導表揚了富欣村的做法,向全省推廣富欣村的經驗。

一夜之間,富欣村成了全省的典型,省里決定要在這個村召開現場會,推廣這個村的經驗。市領導見到我,握著我的手說:“這篇調查報告是你寫的?”我點點頭,他又拍一拍我的肩膀說:“這是改革后農村干部的工作方向啊!”縣委書記見到我說:“小伙子寫得好,抓住了農村改革后的主要問題。”接著縣委書記又和我說:“你們鄉有一個叫喬寶榮的,事跡比較突出,你動筆寫一寫。”我當時哪知道這是縣委書記在有意考我啊!

喬寶榮是農村改革后龍安橋鄉第一家開飯店的,她致富后不忘眾鄉親,救濟貧困戶,幫扶殘疾人,經常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她是全縣的“三八紅旗手”。我前后三次到她家飯店采訪,寫了一個長篇通訊《喬寶榮致富不忘眾鄉親》,稿子發出后,沒幾天就見報了,黑龍江省廣播電臺全文播發了這篇通訊。沒多長時間,縣委辦公室主任石發到龍安橋鄉找我談話。見到我,直截了當地說:“縣委書記說你的文筆不錯,縣委辦缺一名調研秘書,準備調你去,你看可以嗎?”我當時感到很突然,這是我沒想到的事,好像天上掉下了一張餡兒餅,我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了。

回到家我把這個事和妻子說了,以為妻子會高興,沒想到,妻子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流下了眼淚。她一邊哭一邊和我說:“你在鄉里上班,我在家侍弄那點地,在村子里咱們家是個富裕戶。到了縣里就你一個人上班,我沒有工作,咱們家三口都是農村戶口,吃的是農村糧,到那咋生活啊?”一頓牢騷過后,妻子接著說:“人往高處走,水往底處流。這是最好的機會,不能錯過。”面對這些眼前的困難,妻子雖有顧慮,卻依然支持我。

1986年4月,我被調到縣委辦公室任調研秘書。工作半年多,10月初的一天,開始往縣里搬家。搬家那天,縣里派了3臺車,2臺是日本進口的日野卡車,1臺是北京212吉普車。兩臺大卡車裝得滿滿的,連家里的100多捆燒柴、500多塊舊磚頭、兩口豬都裝到了車上。搬家那天,老天不作美還下起了小雪。路不太好走,車行駛了一個半小時才到了縣城。縣委辦公室主任領著全體員工早就在我租的房子門前等著。車到了,大家齊動手幫著從車上往下搬東西。周圍的一些鄰居都在看熱鬧,有人還嘲笑地說:“一看就知道是從農村來的,屯老二進城什么也舍不得扔啊!把家里的燒火草和豬都拉來了。”

拉來的草有地方堆,可豬沒地方放啊。沒辦法,在院子西側,大家用拉來的磚頭砌個臨時豬圈。蓋豬圈時,西側的鄰居說什么也不讓蓋,說影響她家生活,經過多人勸說才勉強同意。我也知道在縣城里很少有人養豬的,因為有味、不衛生。

家安頓下來后,我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忙著給妻子找工作。找了多少個單位,都因妻子文化淺、不能勝任被拒絕。為難時刻,我問妻子,你為什么不讀書啊?妻子含著眼淚和我道出了不念書的實情。她13歲那年正讀小學三年級,大姐、二姐都先后出嫁,哥哥讀初中,妹妹和弟弟也在上學,家里只有父親一個人在生產隊勞動,養活一家7口人,生活非常困難,必須有個孩子幫父親。為了讓哥哥和弟弟妹妹們能安心上學,她才決定棄學和父親一起干活。妻子是個高姿態啊!我和妻子是同命相憐,我13歲那年,如果沒有王老師做通我父母的工作,我和妻子將會是同樣的下場,我能有今天,得感謝王老師啊!

我上班不長時間就向公安局提交了申請,解決了妻子和兩個孩子的農轉非問題。那個年代,從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是非常難的,全縣夠條件的每年都有150多人申請,卻只能批十幾口人,有數量控制。我上班不到一年,縣委召開一次常委會,討論了我們家三口人的農轉非落戶問題,同意把三口人的戶口落到縣城。這樣,由過去吃帶殼的糧變成了吃成品糧,減輕了我生活上的負擔。

那時,大兒子已經讀小學二年級了,為了方便孩子上學,我把家搬到了縣二小附近。有一次,妻子早上起來晚了,來不及做飯,就給孩子一元錢,讓他到學校附近的小賣店買點吃的。結果中午放學了,孩子把一元錢拿了回來,又交給了妻子。妻子問他,你怎么沒花啊?早上沒吃飯不餓嗎?孩子說:“媽,我不餓,咱們家沒有錢,留著下次再花吧!”妻子撫摸著孩子的頭,眼淚就在眼眶里,說不出話來,心里酸溜溜的。孩子知道家庭生活貧困,寧可餓著,也舍不得花這一元錢。妻子很愧疚地說:“可不能再有下次了。”那年我的工資是42元,交房租費、四口人吃喝穿戴就靠這點工資,每個月都花個精光。妻子在家呆不住,總是叨咕著讓我給她找活干。

在縣委和縣政府所有上班的職工中,我是數得上的困難戶。1988年,縣人事局為幫助貧困職工脫貧,借給全縣3個最貧困的職工每戶500元扶貧資金。這筆錢我拿回家,妻子見了,高興得不得了。她對我說:“這是組織對咱們的關懷,一定把這筆錢用在刀刃上。”

用這筆錢干什么?我們倆商量來商量去,最后決定養雞。可我們當時租的房子是在城內,養雞怕影響環境,沒辦法又搬一次家,在城附近的楊屯村租了3間房。雖然我上班遠了些,需要走5里多路,可為了養雞,多走幾里路算不了什么。兩間房住人,一間養雞。我從省畜牧研究所買回200只肉食雞,妻子精心飼養,不到3個月就出欄了,去了成本,每只雞純掙2元多。接著又抓了500只肉食雞雛,3個多月又賺了1000多元。那年,妻子靠養雞賺了2000多元錢,大家都很高興。

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縣里分給我一套舊房子,是60年代蓋的兩間連脊磚瓦房,過去都是縣領導居住的。妻子聽說給房子了,照常說應該特別高興,可她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這處房子離縣委縣政府辦公樓不到200米遠,住這個房子意味著以后雞就養不成了。因為養雞有味,還不停地鳴叫,怕影響人家辦公。

房子前有一個小院,我和妻子商量,用養雞賺的錢,在院子里蓋一個小房,開一個小賣店,也能維持生活。蓋房子的時候,家鄉來了十幾個親戚幫忙,很快就把房子蓋了起來。

開小賣店是最忙活人的,進貨賣貨,沒有閑著的時候。利用早晚下班時間和星期日,我也幫著進貨,妻子文化淺,識字不多,可她記性好,每件商品只要你告訴她一次,她都能記得住。200多樣貨,每個商品價格她都記得清清楚楚。由于小賣店不在主要街道上,第二年在我們家前邊,有一戶對著大道也開了小賣店,我們家的店讓人家給搶了生意。

小賣店停擺了,房子空著,干點什么呢?我從外地買回一臺面條加工機,利用這個房子加工面條。妻子起早貪晚地忙活著,干得很用心,周圍住戶還有一些飯店都到我家買面條,效益很可觀。可好景不長,后來在我們家附近又有幾家搞面條加工的,有一家規模還挺大。加工面條只干了一年多,又被人家給擠黃了。

妻子是不服輸的人,也是個閑不住的人,這樣不行就琢磨干別的。她聽說富路鎮有一片河套地向外發包,毅然決定重返農村種地。她多次到地里去看,最后選了一塊地,有150畝,租種一年。她雇了當地的播種機,播上了黃豆。由于她精心侍弄,黃豆長勢喜人,豆稞高、豆角密。眼看就要到手的果實,沒想到老天不做美,接連下了十多天大雨,所有黃豆都泡了湯。妻子傷心難過,一連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我勸妻子:“咱們別種地了,風險太大,干點別的吧!”妻子非常要強,再大的困難也壓不垮她。她鼓足勇氣和我說:“莊稼不得年年種,我在哪地方摔倒的,就在哪個地方爬起來,老天會幫我的。”她很自信,第二年又換個塊地,繼續承包150畝,承包期1年,又播上了黃豆。那年風調雨順,黃豆獲得了大豐收。第三年,她在龍安橋鄉承包了300畝耕地,繼續播種黃豆。妻子一天天在地里侍弄,黃豆長到齊腰高,正在灌漿時,天氣驟變,下了一場大暴雨。南側鄰居種的黃豆有的地方都被水給淹沒了,幸運的是妻子種的地只下點小雨,安然無恙。我對妻子說:“咱們見好就收吧!”妻子同意了我的建議。我們回到縣城,用種地掙的錢買了一個兩室一廳的高層樓,從此,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

古人云:“家有賢妻勝過良田萬頃。”妻子幫我解決了家庭生活之憂,讓我安心在事業上奮斗。我是調研秘書,經常陪伴縣領導下鄉搞調研。每次下鄉,我都要記錄大量的筆記,回到家不是寫論文就是寫調查報告。理論來源于實踐,只有深入實際掌握大量的一手材料,才能寫出有分量的調查報告。

1988年正是企業改革的關鍵時期,企業的廠長實行競爭上崗。由此我聯想到黨政機關領導也應該競爭選拔,于是把競爭機制引入干部人事管理。那個時期,選拔用人都是靠“伯樂”、憑“關系”,靠“檔案”、憑“資格”,選拔人才的方式都是由組織統一調配。這種用人體制埋沒了大批人才,有些人才因遇不見“伯樂”而不能施展才華。為了改變這種單一的用人渠道,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了一篇《把競爭機制引入黨政機關干部人事領域》的文章,提出黨政機關在用人上不能只憑“伯樂”發現“千里馬”,而是要通過考試考核,在賽場選“千里馬”的新觀點。文章寄出后,先在1988年第六期《決策與探索》雜志上刊發,后又被一些雜志和報紙轉發。

有一天,縣委辦公室主任接到一個電話,是中央電視臺一個記者打來的,說要來采訪我,進一步研究探討黨政機關用人機制問題。當時我害怕了,因為我過去家庭出身不好,我怕觀點不正確,人家抓我的小辮子,以后再追究我的責任,當時就被我拒絕了。事隔10年,我提出的理論已經變成了實踐,全國各地選拔人才都是通過考試考核競爭上崗了。

1993年9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調到縣國土資源局任副局長。也許是因當過秘書的緣故吧,國土資源局工作再忙,我也沒有停筆。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有好的素材時,就動筆寫。據統計,在土地局工作期間,在省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論文、調查報告50余篇,有很多論文和調查報告獲得了上級業務部門的調研成果獎。如,刊載在《中國土地》雜志上的《國土后備資源開發亟待加強管理》《保護耕地的立體工程》兩篇論文分別獲得省國土資源調研成果一等獎;刊載在《國土資源》雜志上的《加強土地資產管理、規范國有土地出讓行為》獲得市國土資源管理調研成果一等獎;《日常地籍管理應用科學技術》獲1995年國家土地管理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3年黑龍江省縣域經濟學會召開理論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是“如何提高農業生產的競爭力”,我從富裕縣近幾年發展畜牧業,特別是奶牛業的實踐出發,寫了一篇《淺談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競爭力》的論文寄給學會,這為我贏得了在大會上發言的機會。大會發言有時間要求,每個人發言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到我發言時,我總是在看時間,怕超時。我還沒發完言,時間就到了,我正要下臺,組織會議的領導卻讓我接著說,我足足用了20分鐘時間。從臺上走下來,人民日報社經濟部主任要單獨采訪我,說我的發言生動,對畜牧業發展有指導性。在發言前,我接到一個電話,我的弟弟得了腦出血,所以我急著往家趕,就謝絕了采訪。由于我每次參加研討會都有突出表現,2005年在黑龍江省縣域經濟學會上,我由理事當選為學會常務理事,這也是全省唯一的由土地戰線上最基層的干部當選的學會常務理事。

在工作崗位上,我度過了40個春秋,歷經教師、通訊干事、調研秘書、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等不同的崗位,無論在哪個崗位上,我都腳踏實地把工作干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國土資源局工作期間,連續8年受到縣委、縣政府的嘉獎,有兩年記三等功,2001年還被獎勵一級工資。多次受到上級業務部門的表彰和獎勵。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兒子,能夠走上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崗位,并取得一定的成績,除了自己努力工作外,這和組織的培養、同志們的幫助、領導的關懷和支持是分不開的。更重要的是,我有一個賢妻,她為我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讓我安心地工作,我每前進一步,都是她在前邊給我鋪路,所以我才能有今天這樣的收獲。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一晃,就到了退休的年齡。2014年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這標志著我人生的工作歷程已經走完,開始步入養老的征程。離開辦公桌,站起身往家走那一刻,心情很沉重,步子很緩慢。為黨的事業奔波了40多年,在一起朝夕相處的同志們、陪伴我工作的辦公桌,都讓我戀戀不舍。

“退休后干什么?”這個問題困擾了我一段時間。2014年春節剛過,著名作家趙國安邀請朋友到他家做客,我是應邀的客人之一,參加宴會的還有他的一些文友們。在酒桌上,大家對文學創作談得津津有味,談文學我是個門外漢,只能洗耳恭聽。有人對我說:“你已經在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過去當過秘書,有文字功底,加入我們這個隊伍吧!咱們一起搞文學創作,蠻有趣的。”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答應下來。

那年,我的表弟承包了富裕縣的老魚場,創建了雁翔湖旅游景區。我在雁翔湖被湖中的自然景觀所陶醉,回家動筆寫了一篇散文,題目是《春游雁翔湖》。我把這篇散文寄給了青年文學家雜志,一個月后給我郵來兩本樣刊。手捧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果實,我心情格外激動,寫作的積極性像一堆干柴一下子被點燃了,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步入文學創作之路。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家鄉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在我的頭腦里已經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往事如歌,回憶多多。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想起過去的往事或遇見了新鮮事,覺得素材好,我就馬上就動筆寫。

有一次,我回到家鄉參加婚禮,遇見了我四叔,在酒桌上,四叔嘮起他在河套捕魚保護鶴巢的故事,他還給我講他救過一只丹頂鶴。我覺得這素材很好,回家就寫了一篇散文《小河東村守鶴人》。投給《北極光》雜志后,很快被采用了,沒多久就收到了兩本樣刊。我用這篇散文參加了第二屆玉龍藝術獎全國文學作品大賽。2015年6月我接到了大賽組委會的通知,告訴我散文《小河東村守鶴人》入選了,這對剛剛走上文學道路的我來說,是一個特大喜訊。通知要求我對文章再進一步修改,我把題目改成了《鶴的守望者》,文字被壓縮到2200多字。之后又寄給了評委會,沒幾天就接到了反饋信息,告知我散文初審評上了,并邀請我參加2015年8月9日在赤峰召開的頒獎大會。

我到赤峰參會時,很榮幸與蘇州著名作家韓樹俊住在一個房間,韓樹俊是第一屆玉龍藝術杯大獎賽散文詩一等獎得主,是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第二屆大賽他也有一篇散文參賽,我把我參賽的散文送給了他,他看后肯定地說,你的作品寫得不錯,至少能獲二等獎,我說,能獲三等獎我就知足了。

沒想到,開會公布結果時,我的參賽作品《鶴的守望者》在全國參賽的4600多篇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特等獎,也是唯一一個散文特等獎。當時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懷疑是不是聽錯了。讓我上臺領證書時,我都愣住了,大家一陣陣掌聲,把我推上了頒獎臺。頒完獎,領導讓我發言,這讓我很為難:一方面是沒準備,另一方面自己在文學創作上是個新兵,而臺下坐著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我有點膽怯。

記得當時發言,我講了兩個問題,一是談了談這次領獎的感受,二是談了談今后的打算。我在會上向大家表態,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我爭取3年邁出3大步:第一步是2015年出版一本詩集,第二步是2016年爭取出版一本散文集,第三步是2017年爭取出版一本小說集。那年我的詩集已經完稿,已送到出版社審稿,散文才開始寫。對我來說,這三步是“好高騖遠”的目標,我在寫作中體會到“敢想才有機會,敢干才能成功”。一個人連想都不敢想,怎么能成功呢?散會后,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執行主席夏寒當時就答應我,散文集完稿后寄給他,他給寫序。協會副秘書長韓樹俊答應給我寫賞析。他們的大力支持,等于在文學創作的路上給我又加一次油。

到了2016年9月,我用了一年多時間,共寫了44篇散文,5個方面內容,確定了5個小標題:一是情牽故鄉;二是往事回眸;三是綠野尋蹤;四是旅游拾趣;五是歲月留痕。散文送到北方文藝出版社,于2016年11月與讀者見面了。這本散文集記載著我過去和現在的生活片斷,里邊的文字像一個個鏈條把我的情感經歷連接起來,讓我的故事流傳,也為后人留下一筆無形的精神資產。出一本小說集的目標還沒有實現,但我會努力。我相信,只要鍥而不舍,鐵棒也會磨成針的。

我深知自己的文學功底不深,但我堅持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寫出來的作品能讓讀者看懂就很滿足了。正如夏寒序中所說的那樣:“他用極其樸素的語言、用緩緩的真情和感悟訴說,以春風化雨般的方式娓娓道來,輕輕敲擊讀者的心扉。梳理著春秋,梳理著歲月,梳理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我認為,名作家的作品都是在文學的百花叢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我的作品則是黑土地上綻放的一朵野花,默默地開著,開出自己的風格。

2019年4月,我的第二本散文集《歲月細語》問世了。出版說明是這樣寫的:“今年年初,我社(北方文藝出版社)征得作者秦勇的同意,將他近兩年發表在報刊雜志上的散文作品進行整理編輯,共收錄49篇文章。每篇作品都是他人生路上留下的閃光足跡,也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鄉土氣息很濃,希望廣大讀者能用心地去品味。”雖然作品比較“土”,可一些報刊雜志喜歡用。我的體會是,無論寫什么作品,必須有特點,寫出自己的風格,或者是素材、或者是文筆、或者是思想。有些知名的作家寫出來的作品在文筆上是超人的,我的寫作功夫雖不如人家,但我在選材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我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閃光點,這是別人不能比擬的,特別在農村里的一些往事,都是很突出、很精彩的,把這些故事用文字記載下來就是一篇篇很好的作品。

有人說我的作品不是土而是接地氣,像一泓清泉在黑土地上流淌。有一位文學評論家看了我的散文后說:“這是從生態中來,寫生態中事的生態散文家。”有位作家為我的散文集作序寫道:“他是從綠野中走出來的歌者。”有些讀者看了我的作品,很形象地說:“這是在黑土地里長出來的文學作品,果實飽滿,有鄉土氣息,我們愿意品味。”農村的黑土地養育了我,我要歌頌黑土地,贊美我的家鄉。

灑下的是一滴滴汗水,收獲的是一篇篇作品。2004年以來,我在《北方文學》《山東文學》《綠葉》《參花》《奔流》《西部散文選刊》《時代報告》《散文選刊(下半月)》《詩林》《青年文學家》《北極光》《中國綠色時報》《黑龍江日報》等雜志報刊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文學作品數百篇。出版了一本詩集《綠野短笛》,兩本散文集《留在心中的時光》《歲月細語》。2016年我成為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2017年成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2019年成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2018年還被《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聘請為簽約作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志不已。自己認為快樂的就要不斷去尋找,自己認為值得的就認真去做,自己認為幸福的就要倍加珍惜。干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文學是我的愛好,我要緊握手中的筆,寫出更多的優秀作品,給自己的后半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回想起來,自己走過的人生路,讓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的道路充滿著荊棘,總會遇到風風雨雨,跌跌撞撞。路途再坎坷、再難行,只要我們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勇敢地往前走下去,一定會見到彩虹,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作者簡介:

秦勇,筆名詠禾,中國作協會員、齊齊哈爾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喜愛文學,2014年以來在《北方文學》《山東文學》《綠葉》《參花》《奔流》《時代報告》《西部散文選刊》《詩林》《青年文學家》《北極光》《中國報告文學》《中國綠色時報》《黑龍江日報》等雜志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數百篇。著有詩集《綠野短笛》,散文集《留在心中的時光》《歲月細語》。多篇作品被書刊選用,多次獲得各種文學作品大賽獎。

責任編輯/張美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91小视频| 欧美日本不卡|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片| 91色在线观看|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国产另类视频|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3344在线观看无码| 高清码无在线看|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中文|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她的性爱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91系列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综合色88|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网|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啪啪永久免费av| 亚洲啪啪网| 国产三级毛片|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香蕉伊思人视频|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综合|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九色综合视频网|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婷婷伊人久久|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99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