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緯
摘 要: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下的比較研究很有意義,首先,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應對疫情時在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差別;其次,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來臨之際,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都制定了不同措施挽救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的沖擊;最后,疫情防控在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體現出不同結果,從理論、實踐以及人道主義角度看,社會各界都認為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突發事件下社會主義制度更優于資本主義制度。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制度對比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54
1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疫情期間的制度對比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救治日益上升的感染患者、控制住疫情的傳播和對經濟生活停滯帶來的影響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在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內的國家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表現出非常大的差別,資本主義國家被全世界公認不如社會主義國家做得好,究其緣由是制度問題導致的應對政策上的不同,制度根源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
1.1 經濟方面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資本主義是資本屬于個人所有的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的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經濟行為以尋求利潤為目標。疫情在全球擴散使世界各地的醫院都處于緊張狀態,醫療問題是社會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資本主義在醫療資源配置方面通過市場來衡量需求,資本世界下醫療問題與利潤掛鉤,在新自由主義政策下越來越強調削減成本,政府和企業在疫情下將利潤和積累置于公共衛生之上,資本主義制度在公共衛生保障方面將醫療保險也越來越多地歸為企業私有。
社會主義經濟是和資本主義經濟根本對立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必須建立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形式,將實現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即建立社會公有制。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不是以占有生產資料和資金的多少而是以勞動或者社會需要來分配的,因此面對新冠肺炎的大規模感染,社會主義制度下醫療資源可以優先服務于更有需要的人。中國應對疫情造成的短期沖擊,一方面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用穩健的財政金融政策撫平疫情所帶來的經濟短期波動,另一方面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等微觀主體的支持,加強資金扶持力度和放寬金融政策,力圖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1.2 政治方面
資產階級利用自身經濟優勢控制國家的政權機關,使政策制定和制度符合資產階級利益,國家政權成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專政工具。資本主義宣揚“自由”“民主”和“天賦人權”等民主口號,但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私有制利益,只有少數有錢人或其代理人才能掌握國家政權和政策實施。美國大選使人們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兩黨之爭上,特朗普政府花費大量精力準備大選,制定的抗疫政策也明顯帶有拉攏人心的特點,媒體報道都是兩黨之間的互相謾罵與指責,特朗普還在疫情期間大搞種族主義,將國內民眾對政府疫情防控失利的怒火轉移到國外,而此時國內疫情尚未結束,感染人數仍在持續增長。
社會主義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上層建筑,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代表著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是代表著最廣泛的、多數的人民大眾的民主。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具有先進性和人民性。社會主義中國在疫情期間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實施了嚴格的出行限制,禁止了各種商業和生產活動,在疫情大爆發時,中國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共產黨的領導優勢,由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將救援和醫療物資調度到武漢,并發動全國醫護人員、建筑工人和軍醫部隊支援武漢,并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社區防控體制,在隨后北京、大連等地的疫情復發中能夠快速高效地控制傳播,短時間內遏制疫情在國內的反彈。
1.3 社會方面
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使資本主義形成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階級道德,在社會上逐漸同無產的廣大勞動人民逐步形成對立的兩大階級,這種對立在疫情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面對災難資本主義的私人議程嚴重妨礙公共利益的實施,政治集團與政治勢力操控中央與地方政府堅決制止采取暫停經濟生產的路線,近幾年由于新自由主義的緊縮政策,醫療衛生和社會服務被大幅削減也導致了疫情病死率的居高不下。
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符合人的本質,社會主義制度下為人民服務的質量能夠得到更可靠的保障。疫情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將人置于政治倡議的中心,將與病毒作斗爭和群眾需要置于不容商量的優先地位。在這種制度下,能夠實現兩方面的結合,即政府的行政命令與民眾的主動性、參與度的結合。
2 新冠肺炎疫情下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具體應對行動
2.1 “貨幣刺激”與“政府調控”
美國國會眾議院2020年3月27日通過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以防止美國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陷入嚴重衰退。2020年3月9日到3月18日,美股十日內發生四次“熔斷”,堪稱世所罕見,3月16日盤前,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并推出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一方面,在降息至零利率后,美聯儲宣布了一系列資產購買計劃,包括購買國債、啟用CPFF、MMLF、TALF,通過購買資產使缺錢的企業和居民獲得現金,使市場流動性增加。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在財政政策上推出了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的組合拳,既有給居民的現金補助與失業保險,也有給企業的貸款和給地方政府的補貼。英國同樣出臺“組合拳”應對疫情影響,英央行2020年3月11日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0.25%,英財政部隨后提出300億英鎊的經濟刺激方案。
中國在疫情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發行債券、加大財政補貼、針對中小微企業出臺應急措施、針對基建項目做好措施、整改醫療方面不足等具體措施使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恢復平穩運行。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爭取空間,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旅游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相關領域投資,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在勞工、物業、行業補貼等方面給予必要扶持,做好基建項目復工、開工和儲備工作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經濟潛在競爭力,加大防疫物資和醫療產品的供給保障力度,提高財政支出中的醫療占比,大力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制,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