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芳 呂 琛/哈爾濱劍橋學院
空間思維是一種從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混合思維方式,是打破原有單一線性思維方式,能讓思維立體化的一種思考方式。簡要說,空間思維即是一種立體思維,同時也是一種復合思維,一種快速、高效、優秀的思維。空間思維模式就是在原有空間思維的系統下,有目的性的面對問題進行思考,解讀,提出解決的方案。具體說空間思維是基于空間,從空間的事物著眼,對空間事物迅速高效地進行一系列分析、判斷、應對。空間思維其實是一種縱橫統一,多元思考,全方位反映思維整體的一種思維方式,可以極大地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可以說它是迄今為止最為科學有效的思維方式。
空間思維能夠用高效、快速的思維方法在藝術設計專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藝術設計類專業中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思維理念,從中尋找到有價值的思維靈感。
人的思考能力決定著人的行為和情感的延續與發展,在設計的環境中,思考力越強,其可能存在的設計想象力就越強。人的空間想象力的強弱,直接反映在寬度、廣度尺寸基礎上的思維拓展能力。比如:在欣賞某幅繪畫作品的時候會想到與自己經歷相關的人或事,在勾起回憶的過程中,慢慢梳理出某種思維線索。或者從觀看一部電影中延展到自身的經歷、感受和體驗,有時候會沉浸其中,感同身受,甚至會激發出某個一直不解的設計難題。在思考內容中延伸是隨個人條件和當時的情感意識形成的。思維是一種意識活動,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在人的關注力、行為作用、語言表達等方面,會自然地反映出種種現象,有了思考,人才能顯現出直觀反應;思考頻繁和強烈的人,才能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化現象。因此,設計中的靈感需要在思考過程中變得更加強烈,隨時能夠被激發出來。
設計是一種腦力風暴,在設計中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讓設計具有生命力。一般意義上的設計思維常持續在某一個問題的橫向中思考,而深度的思維是設計的動力源泉。從某一個點出發,不斷深入思考,展開對問題的研究,直至對策的產生,這樣一個流程需要深入細致的思考過程,沒有一個思考是停留在紙面上,都是實踐中得來。空間思維模式,可以讓更多的思維環境變成有利于產生設計共鳴的基礎。比如,設計男士夾克衫,首先要明確男性代表元素,然后在某個元素中深度挖掘內容。例如選擇象征男性的陽剛作為設計點,就可以順著這個線索繼續深度思考,是否可以滲入力量、挺拔、干練、簡潔造型、面料紋理效果、猛、酷、魅力等。從設計思維中尋找催化劑,在深度思維過程中突破思維局限,為設計意識添加活的動力。
設計是以創意為目標的工作,在設計思維過程中,每做一件設計都要找尋合適的點進行線索梳理,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內容,都要以全新的感官挖掘每一個思考的點和線。通過空間思維訓練就可以輕松找到設計的突破口,發現并創新設計環境。比如,在進行座椅設計推廣時,直接鎖定目標座椅的舒適性來創意是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也可以轉換思維角度,從事物構成的各個節點來進行設計創意。找尋座椅的結構、材料、加工工藝、尺度、裝飾、造型,也可以尋找當代社會因素、人文因素、歷史因素等來揭示座椅在設計中的深度內涵。這種轉換的形式,不僅可以大大增強設計的角度,還可以從被忽略的賣點找到與眾不同(如圖1)。

圖1
空間思維在設計領域里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從調查研究看,很多高校藝術設計課堂并沒有將空間思維的重要性融入授課環節,傳統的藝術教學片面強調技能或技巧,忽視空間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空間創造性的缺失,因此,空間思維的訓練迫在眉睫。正如波蘭科技學院教授貝那茲(Lukasz?Bednarz)所言:“空間思維是一個控制桿,它能夠通過課程學習使得學生對事物的了解更深刻、具有更深的洞察力。因此,為了達到空間思維模式教學的目的,我們應該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重點,改善傳統教學環境,把空間素養的提升與教育教學有效性結合起來。
立體構成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是在學生大一階段從平面思維到立體思維過渡的課程之一。該課程是通過材料的差異找出在空間中呈現的不同。因此,課程里要明確空間的概念,系統講解空間的重要性。
空間是由形與形之間包圍的空氣形成的“形”,它依靠“正形”存在。造型設計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如何有效利用空間的設計,從而延伸出房屋設計、車廂設計以及各種生活器具的設計,實質上就是使用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舒適地享用空間。在課程中貫穿始終的是對空間思維的滲透,除了正形,負形在空間中也較為重要,也能給我們造成心理效能和物理效能。所以授課時,正負形在空間中的作用和影響都要強調。立體構成中涉及到很多材料,應該注意材質帶來的變化,如透明的材質容易產生透氣、輕巧和延伸感;不透明材質會產生穩固、厚重感。理解了材料的特性,再運用空間思維的構成方式,考慮將這些材料制作成什么樣式放在什么樣的空間里就能做出預先判斷,便于未來的修改和完善設計。而這些立體構成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就會變成未來的城市雕塑、現代建筑、公共設施等,因此進行空間思維訓練從大一基礎課就開始滲透十分有必要。
環境設計專業主要是解決空間中的設計問題,如室內設計、娛樂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別墅設計等。在實際設計的時候,空間的模擬、想象、規劃尤為重要,設計之初的空間思維更是為設計的成功奠定了有力基礎。首先,在最初階段,要在頭腦中形成空間劃分的草圖。其次,進行不同空間的分割,根據不同的功能分區,建立合理的分割系統。再次,將劃分之后的空間進行細微調整,將空間大小進行進一步規劃。最后,敲定方案,完成空間的布局。空間布局是設計構思表現的重要環節,是將抽象的室內使用功能以空間布局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空間感十分重要。既要在設計之初在頭腦中想象出立體空間效果,又要將材料性質融入空間,形成具體空間實施預測。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想要在設計中有所提升,就要不斷提升對空間的認識。任何一個空間從本質上來講都是一種立體的形,想要設計成什么樣就要先設定成各種形狀,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將缺少的地方補上。從環境設計的各門專業課中可以看出來,其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利用各種手段進行空間劃分,無論是軟間隔還是實體墻,都是為了將空間充分利用并展示出一種符合空間需求的效果。空間思維的培養能有效產生對空間效果的預知,并且能迅速應對可能突變的問題。
傳統的視覺傳達專業都是在平面中進行設計,如今隨著時代發展,平面設計也有了一定的變化,比如從平面中逐漸開始融入立體化的設計理念,將原有平面性質的事物設計成三維效果。
第一,改變傳統課程中單一的授課思維。從空間思維入手,對善于平面思維的同學增加三維空間立體思維培養。如,標志設計課程中,可以在內容中滲透空間思維,讓學生結合材料進行更深層次的訓練,把設計好的標志做成立體效果,并考慮其應用材質,以及在實際空間中的效果。
第二,在課程中增加材料學的研究。人類造物離不開材料,而設計是人類造物的能動的活動。在視覺傳達專業的課程中,可以將材料學融入課堂,視覺形象本身蘊含著潛在圖形刺激,當我們進行設計時,可以結合材料特點進行設計分析,例如光滑材質表現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會有不同的視覺感覺。想要讓傳統平面設計產生新的空間思維感覺,就要從空間的角度出發,將圖形元素展開立體材質表現,會讓原本單一的二維平面思維發生全新的變化,并為設計帶來創新思想。
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開展空間思維模式訓練,不僅可以讓原本單一的課堂產生豐富的內容變化,還能讓學生通過空閑思維訓練,對平面化的事物產生全新的體會,增加創新意識和想象力。尤其對于實際工作中的項目,可以有一個提前預知,幫助學生從二維思維過渡到三維思維。也能讓教師授課過程中不斷出新、出奇,挖掘教學中的新思路,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