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春景/河南省交通技師學院
英語和漢語由于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并且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之下發展,因此兩種語言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眾多差異。由于外語學習者一直處在漢語的語言環境之下,所以受漢語的句子結構影響較大,會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將漢語的句子結構代入其中,導致其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些概念性的錯誤。因此,分析英語和漢語句子結構的差異,并使外語學習者能夠合理利用這些差異來進行英語學習。下面筆者將從幾個不同的方面來分析英漢句子結構的差異,給外語學習者提供學習英語的一個新途徑。
外語學習者都知道,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動詞一般都有嚴格的時態之分,主要有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和其他時態。不同的時態可傳達出一個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例如,“He studied in the primary school last year.”動詞“study”本身后面以“ed”為后綴,外加其他變換規則,構成動詞的“過去時”,表示事情已經發生。通常表示過去時態的句子除了動詞形式發生變化以外,句子中還會出現表示過去時間的時間短語,比如“last year、last month、last week”等。除此之外,還有以“ing”為后綴的動詞形式,用來表示現在進行時,即表示事情正在進行,例如“He is study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now”。動詞變換成為“am/is/are+動詞的現在分詞”,以此來表示某一件事情或某一個狀態正在發生。
一般情況下,由于英語時態較為復雜,易于混淆的主要有以下三組。第一組是過去進行時和一般過去時,這兩個時態的基本差別是,過去進行時表示在過去某一個時間段正在發生的動作,而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經常發生的動作。例如:“Tom was doing his homework at this time yesterday.”是指Tom在昨天的這個時候正在做作業,而“Tom did his homework yesterday.”則是完全不一樣的意識。第二組是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這兩個時態都有關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主要差別是,現在完成時表示的動作對現在有影響,而一般過去時單純談過去的事,與現在沒有什么聯系。例如:“I have just had my lunch.”和“I had my lunch in a cafeteria.”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三組是現在完成時和現在完成進行時,這兩個時態的主要差別是,現在完成時表示動作已完成,而現在完成進行時表示的動作可能剛剛結束,也可能還要繼續進行下去。另外,許多靜態動詞常用于現在完成時。例如:“I’ve known that for a long time.”由此可知,英語通過在語句中改變動詞的形式來突出時態的不同。(見表1)英語動詞時態及其變化是外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必須要掌握的內容,若分不清英語動詞的時態,也就無法打開英語學習的大門。

表1 常見常用英語時態形式(以study為例)
而漢語中的動詞則沒有時態變化,中文語句主要是通過在句中出現表示時間的特殊詞語來表現出一句話的時態。若是需要表達涉及到時態問題的時候,要表達一件事情過去已經做了、還沒有做或者將要做的時候,是通過在句子里面使用不同的表示時間的詞語。例如:“我剛才已經寫過作業了。”“剛才、已經、過”這些字詞的使用就相當于英語中的“過去時”或“現在完成時”;“我一會兒再寫作業?!耙粫骸本拖喈斢谟⒄Z中的“將來時”;“我正在寫作業。”“正在”就相當于英語中的“現在進行時”等等。許多英語初學者都對動詞時態表示難以理解,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沒能弄清英語和漢語中關于動詞時態的差異,英語學習者要想避免這種因為動詞時態而產生的錯誤,則必須對英漢中各種時態的變化都了解清楚,找到英漢動詞時態的差別,正確理解并應用。
英語中及物動詞有兩種語態,即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主動語態表示主語是動作的執行者,被動語態表示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大多數情況下,與漢語相比,英語句子結構中多使用被動語態。這是由英語的語境所決定的。當然,被動態的使用是視實際需求所決定的,通常是為了使上下文得以連貫或是遇到無法或者不必列出動作的執行者時的情況,英語句子則常常使用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由“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助動詞be有人稱、時態和數的變化。一般現在時的被動語態構成:is/am/ar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例如“Our classroom is cleaned everyday.”。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構成:was/wer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例如“A new shop was built last year.”?,F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構成:has/have + been +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例如“This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一般將來時的被動語態構成:will 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例如“Many more trees will be planted next year.”。含有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構成:情態動詞+ 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例如“Your mistakes should be corrected right now.”(見表2)?,F在進行時的被動語態構成:am /is/are+being +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例如“Trees are being planted over there by them.”。特別地,一些動詞如“sell、wash、clean、cook”等與副詞如“well、easily、perfectly”等連用來描會事物的特性,在英語中也會出現以主動表被動的情況。

表2 一版常用情態動詞列表
在漢語句式中雖然也有表達被動的被字句,但是由于漢語所產生的歷史環境的影響,認為是人支配任何事物,因此在表達思想時,往往要說先出動作的執行者,所以在漢語表達中多采用主動語態。同時,在漢語的語境之下,被動語態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因為下雨,運動會延遲了?!逼溆⒆g為:“The sports meeting is delayed by rain.”我們很容易感覺到英語中存在被動的涵義,然而,漢語中并未出現被動形式,因為漢語中更常用主動語態。
不管是英語還是漢語,語言的發展無一不是經歷了悠久的歷史才呈現出來此時我們看到的樣子,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英語和漢語都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載體。二者無論是在句子結構,還是單詞發音和語法規則等方面都有著較多的差異??傮w來說,英語多用被動語態,在句子主謂結構組成較為齊全,表達也較為邏輯嚴謹,而相比之下,漢語多用主動語態,句子結構要求沒那么嚴格。外語學習者需要熟知這些差異,盡量避免中式英文的出現。因此,外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需要正視這些差異并合理利用這些差異,在差異中發現英語學習的訣竅,不讀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