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萍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公共教學部,浙江溫州 325006)
全溫州范圍內大力推廣和使用普通話。普通話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度以壓倒性優勢超出溫州方言。這使溫州兒童和青少年缺少他們父輩年少時所擁有的良好的教方言、學方言、說方言的語言環境。同時,溫州家長和教師注重培養下一代孩子的普通話和英語能力,卻忽視培養他們的溫州方言使用能力。溫州兒童和青少年自幼兒園教育時便使用普通話。他們自幼兒時代起就被剝奪了學講溫州方言的良好語言環境。
以上原因使溫州方言傳承出現斷代現象。據統計,大部分中小學生不能流利使用溫州話。絕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溫州方言。溫州方言出現衰退局面,甚至面臨消亡的危機。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語言資源庫,探索方言使用和保護的科學途徑”。因此,如何在推廣普通話的基礎上使溫州方言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成為語言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溫州方言因其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而有著極大的學術價值。2017年8月,蒼南蠻話方言被列為國家保護語種。
第一,溫州方言是南吳語的代表。它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與普通話和中國其他地區方言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它極具研究價值。溫州方言種類多且差異大。溫州方言十分龐雜,達到“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的程度。溫州方言包括十幾種分支,它們彼此在詞匯、語音和語法上完全相異。溫州話(甌語)的使用人口最多。它的使用區域集中在溫州市區、瑞安、樂清、永嘉、文成和平陽。
第二,溫州話有著“古漢語的活化石”之稱。它有著最完善的語音體系和較實用的音素。普通話有21個聲母,而溫州話有35個聲母。普通話里有四個聲調,而溫州方言卻留存了古漢語八個聲調。鄭張尚芳寫道:“作為南部吳語代表的溫州方言,其聲調系統屬于典型的四聲八調。”因此,溫州方言和普通話有著完全不同的語音系統。溫州話(甌語)保留了大量的吳語古詞。溫州方言保留有相當多的古音古詞古語法。溫州話中有一些常用的口語保留有許多古音古義的古詞。溫州話吸納了一些古越語、古楚語、古江東語甚至古閩語。唐宋期間的幾次中原人士遷入溫州的移民潮使大量中原漢族百姓進入溫州,也將中原漢語帶入溫州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通用的溫州方言起始于唐,成熟于宋。現在民間使用的溫州話是唐宋士大夫所常用的漢語。自唐以來,地處東南一隅的溫州話語音變化極少,因此溫州方言保持著中古唐宋音的特色。溫州話被南懷瑾先生稱為“唐宋之間的國語”。因此,溫州方言研究對研究古漢語和語音史都有著特殊的學術價值。
第三,溫州方言是溫州地方文化、溫州民俗文化和溫州本地藝術的載體。以溫州方言為載體的地方戲曲曲藝如南戲和地方鼓詞、民間文學、地方傳說、民間音樂等溫州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將隨著溫州方言的衰落而衰落。“方言既是文化,又是文化傳承的工具”。傳承溫州方言將有利于保護以溫州方言為載體的溫州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
因此,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拯救瀕危的溫州方言并實現溫州方言的代代相傳是一件刻不容緩、亟待我們付諸行動的重大項目。
溫州方言保護和傳承工作任重而道遠,還需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才能打贏溫州方言的保護仗。因此,我們應該對溫州方言開展多層面的保護工作。
1.政府和政策層面:保護溫州方言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第一,搶救性地記錄和保存方言資料。組織一批方言專家著手建立更系統更深入更全面的、語料價值更高的溫州方言語言資料庫,包括紙質版、網絡版和聲音影像。內容應包括方言概況、語音、詞匯、語法、話語、口頭文化等方方面面,以便于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展現溫州方言的獨特韻味和地方特色。第二,建立方言博物館,并適當組織兒童和青少年參觀方言博物館和觀看方言藝術表演。第三,鼓勵社會各界出版方言書籍和雜志。出版圖文并茂的可讀性強的溫州話書籍,尤其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的科普讀物,并將之推廣為兒童和青少年的課外讀物。出版一部規范溫州話語音的工具書。第四,鼓勵利用現代聲像技術(如視頻、錄音、錄像)留存方言資料。制作方言視頻、錄音和錄像攝像產品來建立書面語與口語語料庫。制作包含語音、圖像、文本、動作、語言使用環境和真實生活應用情景模擬的多模態語料庫,方便在將來的方言研究和教學中可以還原真實全面的語言使用情況。第五,公共場所堅持普通話和溫州方言并用。公交車報站、超市廣播和小區廣播堅持普通話和溫州方言并用。
2.學校教育層面:溫州方言需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得到傳承,并實現代代相傳,所以方言教育要從孩童教育著手,從幼兒園和小學的學校教育著手。幼兒園和小學教育期間,允許普通話和方言并存并用。幼兒園和小學師生和學生之間在課外時間和放學后時間使用方言交流。溫州話學習適當進入幼兒園課堂教學。每周兩天使用溫州話作為幼兒園課堂教學語言。小學期間每星期開設1節方言學習課。一方面,正如某些專家建議,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教會學生通俗易記且朗朗上口的方言順口溜、方言童謠和方言歌曲,并進行方言游戲。另一方面,學生在幼兒園和小學教育階段學會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溫州話生活用語,如購物對話、點菜對話以及和父母同學交流的日常生活常用對話。同時,適當給幼兒園學生和小學生講述方言故事和方言諺語俗語。邀請精通方言的民間人士進入幼兒園和小學講述方言故事、方言傳說和方言諺語。兒童和小學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國外有學者提出語言習得關鍵期的假說,認為兒童的大腦里有天生的“語言習得機制”,也即兒童具有學習語言的生理優勢。兒童和小學時期方言學習空白,將會使他們錯失方言學習的最好時機。同時,高校也應為方言保護和傳承貢獻力量。高校可設置方言課、方言音樂和方言曲藝為選修課,可計入學分。高校校內廣播臺和電視臺可以適當播放方言節目、方言歌曲、方言詩歌朗誦、方言相聲小品和方言曲藝。高校宣傳欄可以多一些方言作品。在校園內組織方言社團和開展方言藝術活動。高校鼓勵教師和學生開展地方方言和地方文化研究,轉化成課題或論文成果。
3.家庭教育層面:家長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進行方言早教。家長在孩子入幼兒園之前用方言和孩子進行方言的家庭幼兒啟蒙教育。在孩子幼兒園和中小學時期對孩子多使用方言。
4.社會宣傳層面:在小區宣傳欄刊登圖文并茂的方言順口溜或諺語或日常生活用語以吸引兒童和青少年。
5.學界和學者層面:鼓勵學者鉆研提高溫州方言教學效率和傳承效率的途徑,提高溫州方言的傳承效果。鼓勵學者多總結溫州方言語言的規律規則,鼓勵學者做好溫州方言和普通話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較研究,并將以上研究成果應用于溫州方言教學和傳承,因為好的研究成果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和傳承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鼓勵研究機構和高校科研人員多挖掘溫州方言與普通話的相似相通之處,因為新學語言與已知語言相似相通的地方越多,越能幫助學習者快速掌握該門新學語言。鼓勵學者多關注世界各國和中國各地有效的方言保護和傳承措施,并將它們及時總結成理論成果并在實踐教學中推廣應用。
6.民間組織層面:號召熱心方言的民間人士在小區內開辦方言沙龍。在小區宣傳欄張貼方言宣傳作品,如方言漫畫。方言民間愛好者可以定期在小區組織方言學習活動,讓小區成為方言保護和傳承的前沿陣地。同時,整理方言童謠、方言諺語、方言歌曲、方言曲藝、方言故事和方言民間傳說并且編輯成圖文并茂的紙質版書本或者雜志,也可以拍制成視頻錄音錄像等視聽產品。在社區放置這些書本雜志或者視頻錄音帶錄像vcd等視聽產品,以便社區區民尤其幼兒青少年觀看或閱讀。
7.文化建設層面:鼓勵發展溫州方言相聲小品、溫州方言文化小視頻、溫州方言民間歌曲和溫州方言詩歌朗誦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文化活動。開發方言卡通片、漫畫或動漫片等受幼兒和青少年喜歡的圖文并茂的文化產品。發展溫州戲劇或溫州曲藝,如溫州鼓詞、溫州南戲、溫州甌劇。在溫州農村文化禮堂、城鎮文化廣場、城鎮社區和城市群眾文化基地播放或演出這些方言文化活動。溫州各地方廣播臺和電視臺適當播放這些方言文化活動或方言文化產品。加強建設以方言為載體的群眾文化活動,開發方言民間文化基地,扶持群眾性方言社團或方言文化社團。適當引入方言臺詞的電視劇和電影大受歡迎,如《武林外傳》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因此鼓勵文化作品合理使用方言。方言歌曲一直在流行樂壇獨占一席,如廣東粵語歌曲和多地民歌,因此鼓勵挖掘溫州本地方言民間歌曲的優秀成分,和創作優秀的溫州本地方言民間歌曲。
8.關注國外、少數民族地區和其他地區先進的方言保護措施并借鑒之。例如,東干族有一俗諺語:“一個人精通幾門語言是可敬的。一個人丟掉了母語是可憐的”。東干族從陜西和甘肅遷往中亞后,“東干人學齡前在家學說‘老回’話,入學后學俄語。”這使東干人至今會使用母語和俄語。
讓鄉音在唇齒間流轉。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保護地方方言,并使地方方言代代傳承,才能保護中華民族語言的多樣化和多元化。我們也完全可以實現普通話和溫州話在溫州大地并存共用,使溫州話這塊“古漢語活化石”世代相傳,永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