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
學習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通過大道理說教出來的,它必須落實到一件件具體事情上。細節決定成敗,教師應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慢慢成自然,學生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并且受益終身。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任何一個人,都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一個優秀的學生一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習效率。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管住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手和大腦,使其通力合作,才能達到專心學習的目的。同時,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時間的積累,也需要學生不斷提高思想認識。
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課堂上要專心聽課,耳朵尤為重要,眼睛也必須幫忙,將相關信息輸送給大腦,大腦再積極地去思考。大腦一旦處于思考狀態,就無暇指揮嘴巴說閑話了,也沒有時間指揮手做小動作了,也就達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小學生往往自控能力較弱,需要教師不斷提醒、不斷督促。另外,未形成良好習慣之前,教師要隨時關注,讓學生每時每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抓住每個學生的特點,加以分析判斷,究其根源,同時務必注意語言的溫度,以鼓勵教育為主。
針對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在班級建立一套監督機制,例如可以小組為單位,一般五人一組為宜,在組內開展各種形式的評比活動,激發學生養成好習慣的積極性,形成良性競爭。
學校有學校的規章制度,要讓學生熟記《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反復理解,并真正落實到日常言行中去,變成自覺的行動。如課堂上身體必須保持中正,目視前方,兩耳傾聽,雙手平放在課桌上;兩耳認真聽教師講課,大腦還要積極思考,嘴巴還要隨時準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隨著自覺性增強,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隨之形成,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好習慣是一種負擔了。
學習要有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班有一男生,聰明,但做事馬虎,感覺自己都學會了,但考試時總不仔細審題,自然失分較多,成績總不夠理想。其實這就是學習習慣不好造成的,家長為此很頭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姐姐拿回來好多獎狀,這對他觸動很大。他想起老師曾經對他說過的話:“別人能做到的事,你也應該能做到,你又不比別人笨?!痹诶蠋煹年P愛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他改掉了粗心馬虎的毛病,開始展現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之勢,讓老師和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一旦展現,往往說明在學生身上已經存在相當長的時間了。想一下子改正過來,談何容易!家長和教師一時的高壓也許有點效果,但只是暫時的,不能長久。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并非靠喊喊口號,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計劃,再加上堅持不懈的訓練。好習慣的形成不是號召出來的,而是在訓練中獲得的。尤其是對一些特殊學生,更要逐一單項加以強化訓練,這個過程中教師無需講太多大道理,只要指導具體訓練方法即可。在強化訓練的過程中,用正確的習慣來代替不良習慣,壞毛病自然也就改掉了。
習慣的養成必須靠耐心、信心以及相當的毅力。學生在具體事情上得到磨煉煉,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好習慣了。改掉一個不良習慣,不是靠整天枯燥的說教,這樣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適得其反。對教師來說,可以從學生的作業中看出一些端倪,具體看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完成質量高,那么學習態度一般來說也端正;完成質量低,通常學習態度也有問題。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從學生學習習慣抓起,從小事著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一個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在學習和將來的工作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