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為切實做好學生思想引領和培養工作,宿遷市沭陽縣各學校通過大力開展傳承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培養紅色基因鮮明的時代新人,讓紅色精神放射出更加燦爛的新的時代光芒。
隨風潛入夜:紅色環境渲染
良好的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深遠影響。沭陽縣各學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花鄉沭陽的紅色文化,精心設計,讓校園里的一草一木都閃耀著紅色文化之光,讓師生的一舉一動都折射出紅色之魂。
精心打造校園主題雕塑 如以“成長·擔當”為主題元素的雕塑,寓意學生在紅色火炬的照耀下,不忘歷史,牢記使命,成長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讀書學習。
努力營造紅色文化氛圍 大部分學校在教學樓的醒目位置、教室走廊、餐廳宿舍等地方設置文化櫥窗、宣傳板塊,做好紅色文化環境的營造工作。為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沭陽縣部分學校特邀退休老教師手繪黨史墻畫。一幅幅生動的紅色文化墻繪,深受學生喜愛。
用心營造視聽文化氛圍 廣泛開展宣傳宣講活動,創新形式手段,豐富渠道載體,依托校園廣播站,每天定時播放紅色歌曲,通過廣播講述花鄉紅色故事、傳遞紅色文化,逐步形成一種校園紅色聽覺文化氛圍,讓學生感受紅色歌曲的魅力和激情,熏陶學生的愛國情懷。
潤物細無聲:多元活動形式
在紅色文化傳承教育工作中,各學校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追紅色記憶、悟紅色精神,讓紅色基因在心中積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唱好紅色經典歌曲 紅色革命歌曲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它是號角,永遠激勵我們繼續前進、前進、再前進。各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音樂課堂、升旗儀式和主題隊會等傳唱紅歌,讓紅歌在校園蕩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上好紅色道德與法治課 道德與法治課是學校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陣地,通過豐富教育內容、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學模式,將愛黨愛國的情懷深深根植于每位學生心中。
開好紅色主題班會 各學校通過每周開展一次的紅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和分享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
講好紅色歷史故事 有的學校定期邀請老紅軍、老戰士、老八路、老模范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近學生,給學生宣講革命故事。
看好紅色經典電影 各學校每周五的課外活動課,輪流組織學生看紅色電影。在“紅色影視”教育中,播放優秀的愛國主義影片,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辦好紅色專題展覽 各學校與沭陽縣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史跡館友好合作,史跡館定期組織專業講解員送教進校園,送紅色抗戰專題展板進校園,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習。部分學校還與淮海抗日根據地陳列館密切合作,進一步傳遞花鄉沭陽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曉看紅濕處:紅色課程研學
通過開展研學課程,組織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走進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調查、尋訪、研究,親身體驗老一輩共產黨人的革命情懷,在研究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獲,接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洗禮,激勵學生牢記使命,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時刻準備著。
花重錦官城:自主社團活動
部分學校自發組建“石榴花”志愿社團,分為“石榴花宣講團”和“石榴花義演團”,邀請專業講解員對社員們進行專業講解培訓和個人特長展示培訓,通過社團的形式,不斷吸引和凝聚更多學生加入志愿行動,了解志愿服務,提升素質,為走出課堂服務社會做好準備。
所貴唯實踐:志愿服務實踐
為增強學生對歷史的了解和認知,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傳播花鄉紅色文化,各學校多次組織學生走上社會,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將紅色文化傳承落實到實踐中。學生們自豪于通過志愿實踐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他們自己也被歷史感動,并將之轉化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動力。
通過紅色環境渲染、多元活動形式、紅色課程研學、自主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實踐五個方面的實踐,沭陽縣各學校將傳承花鄉紅色文化落到實處,引導學生身體力行傳播紅色文化,爭當紅色基因鮮明的時代新人。在紅色文化傳承的路上,我們將更加勤奮努力,要像革命先輩一樣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