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竹帛”到“紙”:《史記》的文獻形制

2021-07-23 10:50:50王子今
月讀 2021年7期

王子今

《史記》成書的時代,正當書寫材料由紙替代竹帛的文化史轉折階段。我們通過考古發現得知,西漢早期已經有使用紙的跡象。然而,文明進步的這一重要成就,在《史記》中并沒有直接反映。《史記》未言“紙”而多說“竹帛”,說明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文字記錄的主體形式依然是簡牘和帛書。西漢晚期至東漢魏晉,紙逐漸在文化生活中得到普及。可以推知,紙本《史記》在這部史學名著的早期傳播過程中,可能已經為學人所接受。

一、司馬遷時代“紙”的發明和應用?

在紙的發明和普及之前,簡牘和帛書曾作為主要書寫材料。但是,簡牘編冊比較沉重,縑帛價格相當昂貴,都不便于文書的普及。而民間交往與基層行政中通行的簡牘文書,因其體積和重量造成的書寫、閱讀和保存的不便,是人們可以想象到的。這些情形,影響了文化傳播的幅度和效率。

《后漢書·宦者列傳·蔡倫》記載,自古以來文書大多用竹簡編集而成,也有用縑帛書寫的,一般稱之為“紙”。縑帛價格高昂,竹簡體積重量都不便于收藏,不便于流傳。蔡倫于是獨創新意,使用樹皮、麻頭、破布和漁網加工制作成新的“紙”,在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呈獻給皇帝,皇帝贊賞他的巧思精意,從此更為信用。而天下通稱這種紙為“蔡侯紙”。

由“蔡侯紙”的制作可以得知,“紙”,原本是書契所用縑帛的名稱,后來則用以稱呼這種利用植物纖維制造的書寫材料了。

現在科學史和文化史的學者公認,所謂“蔡侯紙”,其實并不是最早的紙。

近數十年考古工作的收獲表明,西安灞橋、新疆羅布淖爾、陜西扶風、居延肩水金關遺址和甘肅敦煌馬圈灣遺址都曾發現西漢麻紙殘片。對于所謂“灞橋紙”性質的判定,長期存在異議。而“馬圈灣紙”中最大的一片,長32厘米,最寬20厘米,同出紀年簡,年代最早為漢宣帝元康年間。可見,早在西漢中期,紙已經出現。而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中出土的紙質地圖殘塊,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紙張實物。這一發現,可以證實西漢早期已經發明了可以用于繪寫的紙,而且已經付諸實用。至西漢末年,造紙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甘肅武威旱灘坡東漢晚期墓中,還發現了留有文字墨跡的紙片,可以辨識書寫的文字。可知當時西北偏遠地區已經用紙。新疆民豐東漢墓曾經出土揉成卷的紙,說明當時紙已經傳布到西域地區。隨著考古工作在新的技術條件下的進步,今后應當還會有更多年代明確的用作書寫材料的古紙實物出土。

近數十年關于中國造紙史的學術探索益為深入。對于西漢紙是否存在以及蔡倫的文化史地位如何判定,曾經是爭論的焦點。考古發現的西漢紙的實物,使得許多疑問得以澄清。多數學者承認西漢已經存在用于書寫和繪圖的古紙,同時充分肯定蔡倫總結民間造紙技術經驗,利用宮廷作坊可以集中利用的人力財力物力加以試驗和改進,使造紙工藝升級、優化、定型,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紙張質量的歷史功績。應當說,這樣的認識,是比較接近歷史真實的。

放馬灘紙的使用,早于司馬遷創作《史記》的時代。馬圈灣紙,則在司馬遷之后不久。可以說,“紙”的發明和普及,正當司馬遷生活的時代。造紙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紙的發明,在古代中國所謂“四大發明”中,或許應當說是年代較早,影響最廣泛,作用最久遠,對文明發展的積極推進作用最為顯著的文化貢獻。紙的廣泛應用,使得社會生活中信息的記錄、儲存、傳播和繼承,都實現了革命性的進步。司馬遷經歷了這一進步,目睹了這一進步。不過,《史記》中似乎并沒有關于這一文明史上重大進步的直接的具體的記錄。

現在看來,《史記》這部史學名著的寫作,可能并沒有使用紙。

二、簡牘本《史記》的重量

邢義田就“漢代簡牘的體積、重量和使用”的考察,以實驗的方式,測定了漢代竹木簡的體積和重量,進而討論簡冊的書寫姿態、編聯方式、保存制度等,提出了不少新的認識。他以《史記》為例,考察了文化史的相關現象。邢義田寫道:“司馬遷所撰《史記》既不是經書,也不是詔書或律令,依漢代的習慣,書寫用的簡當為一般漢一尺或約23公分長的竹木簡。”那么,“《史記》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須要多少枚竹或木簡來書寫呢?可以粗略估算。目前所見一般簡上書寫字數因單行或雙行書寫,可容十或二十余字,甚至上百字。這里姑且以與司馬遷時代較近,內容性質也較接近的江蘇尹灣東海郡功曹史師饒墓中所出《神烏賦》竹簡為參照。《神烏賦》竹簡長約22—23公分,單行書寫,每行約三十三至四十三字,平均三十八字左右。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初墓出土的幾種典籍竹簡,如《孫臏兵法》,長約28公分,每簡書寫字數也在三十五至三十八字左右”。邢義田說,“假設《史記》以同樣的形式書寫,一簡以三十八字計,則須竹簡13855枚,……以木簡的重量計,則達43.7—48.1公斤,甚至55.9公斤。如以新鮮的竹簡計,則達58.33公斤;用新鮮紅柳簡則更重達101.62公斤!”據他測算,“以13855枚簡抄成的《史記》,其體積……即284310立方公分左右”。“漢代一部竹木簡抄寫的《史記》本文,體積上約為現代含三家注本《史記》的九十六倍!”他說,五十二萬余字的書如果以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五史的版面格式印刷,一頁印五百六十字,約須九百四十頁,體積恰好和中華書局點校平裝本三冊《周書》相近(15×21×4=1260立方公分)。邢義田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僅計白文,漢代竹木簡本的《史記》體積是現代紙本的二百二十五倍!也就是說,現在在書架上放一部不含注解的《史記》白文,在漢代就須要最少二百二十五倍的空間。”

邢義田又說到《史記·滑稽列傳》記述的東方朔故事:“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漢武帝連續多日閱讀這“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即兩個人才能勉強抬動的“奏牘”,每天中止之處,都認真作了記號,隨后再從標識記號的地方接著讀,一直讀了“二月”才結束。東方朔上書“用三千奏牘”,邢義田分析說,“如果東方朔不用牘而用簡,三千簡大約重9491.825公克,或9.5公斤左右”。“如果東方朔是用較簡為寬的木牘,三千牘的重量更要多上好幾倍。”在分析《史記》的文書形態時,他說,“要抬起或移動這樣一部四五十公斤的《史記》,比東方朔的三千奏牘,更為勞師動眾”(《漢代簡牘的體積、重量和使用—— 以“中研院”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為例》,《古今論衡》第17期,2007年12月)。

邢義田教授的工作,使我們對文化史的一些重要細節有了接近歷史真實的認識。《史記》因書寫材料限定而形成的文獻形制,也有了具體的說明。

三、秦漢圖書形制與《史記》載錄秦始皇“以衡石量書”的故事

秦漢文書形制,以簡牘和帛書為主。簡牘普及性強;帛書因價值昂貴,多應用于上層社會的讀書生活。然而,多數公文以簡牘為書寫材料。行政運行程序中的諸多簿籍一般取簡牘形式,于是也成為決策集團日常處理政務的文獻對象。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載錄了侯生、盧生對秦始皇的批評:“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說秦始皇專權獨斷,行政事務無論大小都親自裁決,甚至用“衡石”計算處理的文書,每天有明確的定額,不完成定額不休息。所謂“衡石”,裴骃《集解》的解釋是:“石,百二十斤。”張守節《正義》則說:“衡,秤衡也。言表箋奏請,秤取一石,日夜有程期,不滿不休息。”所謂“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所謂“日夜有程期,不滿不休息”,說“呈”就是“程”,也就是工作定額。衡,是當時的計重裝置。我們經常看到的秦朝的銅權、鐵權等,其實是用于“衡石量”的。這種“權”,類似用于天平的砝碼,不可以誤解為秤砣。“衡”的使用形式,正類似于天平。秦始皇每天處理文書的定額,按照張守節《正義》的理解,是“秤取一石”。對于這樣的認識,后來人們大都予以認同。范文瀾寫道:“秦始皇規定一天看章奏(竹簡)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中國通史》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4頁)其實,“以衡石量書”,從字面理解,應當讀作用“衡石”為文書測重。“書”的重量,可以是一石,也可能是二石、三石。按照“秤取一石”理解,“石,百二十斤”。秦權一斤的單位量值在250克左右(巫鴻:《秦權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4期),確實可以說是“秦一斤合今半市斤”。計量史家依據有自重刻銘的秦權實物的實測數據,得知平均為257克(丘光明:《中國歷代度量衡考》,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394頁)。“百二十斤”則為30.8公斤。參照邢義田對于《史記》竹簡重量的幾種推算的平均數51.015公斤,如果秦始皇批閱的文書用同樣的每簡38個字的形式書寫,則“石,百二十斤”的篇幅可以書寫31.79萬字。

秦始皇“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每天必須處理的“書”,竟然超過30萬字。這可能是體現超常工作強度的有關簡牘文書閱讀量的最高值。

這是一則重要的秦漢時期讀書史信息,也是我們考察和理解簡牘文獻史時應當關注的內容。

四、《史記》未言“紙”而多說“竹帛”

《史記》書寫的時代,“紙”已經發明并應用于文化創造與傳播的實踐中。但是,《史記》正文中,卻沒有出現“紙”字。太史公的歷史學著述,并沒有直接反映由“竹帛”到“紙”的革命性轉變。

我們只是在《史記》注文中看到“紙”的字樣。例如,《史記·高祖本紀》:“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對于“軹道”這一交通樞紐,張守節《正義》說:“軹音紙。”又《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欲王呂氏,先立孝惠后宮子強為淮陽王,子不疑為常山王,子山為襄城侯,子朝為軹侯,子武為壺關侯。”呂氏集團成員地位集體提升之前,封“孝惠后宮子”劉朝“為軹侯”。司馬貞《索隱》:“按:韋昭云河內有軹縣,音紙也。”“紙”被《史記》注家用以注音。

《史記》文字,或許也保留了間接的造紙史資料。《貨殖列傳》將全國劃分為四個基本經濟區,即“山西”“山東”“江南”與“龍門、碣石北”。而各基本經濟區的主要物產:“夫山西饒材、竹、榖、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枏、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瑇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棊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關于“夫山西饒材、竹、榖、纑、旄、玉石”中的“榖、纑”,在“纑”字后,裴骃《集解》引徐廣曰:“纻屬,可以為布。”司馬貞《索隱》則說:“上音谷,又音雊。榖,木名,皮可為紙。纑,山中纻,可以為布,音盧。纻音佇,今山間野纻,亦作‘苧。”都說是取其纖維材料以進行手工業制作的物產資源。如果司馬貞《索隱》“榖,木名,皮可為紙”之說可靠,則可以理解為造紙技術的體現。司馬貞《索隱》的說法,是可以得到當時技術史料支持的。《說文·木部》:“榖,楮也。”“楮,榖也。”段玉裁注:“……《小雅傳》曰:榖,惡木也。陸璣《疏》曰:江南以其皮搗為紙,謂之榖皮紙,絜白光輝。”

距離《史記》成書年代并不很久遠的漢成帝時代,已經使用質量等級相當高的“赫蹄”紙了。《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記載宮廷斗爭細節,涉及“赫蹄書”:“武發篋中有裹藥二枚,赫蹄書,曰‘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女自知之!”對于所謂“赫蹄書”,顏師古注:“孟康曰:‘蹄猶地也,染紙素令赤而書之,若今黃紙也。鄧展曰:‘赫音兄弟鬩墻之鬩。應劭曰:‘赫蹄,薄小紙也。晉灼曰:‘今謂薄小物為鬩蹄。鄧音應說是也。師古曰:‘孟說非也。今書本赫字或作擊。”幾種解釋,或言“黃紙”,“染紙素令赤而書之”,或言“薄小紙”,都說這是一種“紙”。根據“赫蹄”名義,說明當時用以“書”的“紙”,已經有不同的品種和質料。

《史記》沒有直接說到“紙”,反而多處言及當時的主要書寫材料“竹帛”。例如,《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王媼、武負兩位民間酒業經營者主動放棄債權,“折券棄責”的行為,司馬貞《索隱》解釋說:“《周禮·小司寇》云:‘聽稱責以傅別。鄭司農云:‘傅別,券書也。康成云:‘傅別,謂大手書于札中而別之也。然則古用簡札書,故可折。至歲終總棄不責也。”折毀的債券,是“簡札書”。這是可以看到文物實證的簡牘文書形式。而《史記·魯周公世家》:“丘明執簡,褒貶備書。”則明確說到“簡”“書”。

李廣和程不識治軍風格之不同,《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有所比較:“(李)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關于軍事文書,李廣部隊“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程不識部隊“士吏治軍簿至明”。這里所謂“軍籍”“文書籍”,都是簡牘文書。《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錄了這樣一段話:“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裴骃《集解》:“如淳曰:‘漢軍法曰吏卒斬首,以尺籍書下縣移郡,令人故行,不行奪勞二歲。五符亦什伍之符,約節度也。或曰以尺簡書,故曰尺籍也。”司馬貞《索隱》:“按:尺籍者,謂書其斬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軍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詐。”軍隊指揮管理所用“尺籍伍符”,從出土實物看,都是簡牘文書。

當時的法律文書也用簡牘書寫。《史記·酷吏列傳》寫道:“(杜)周為廷尉,其治大放張湯而善候伺。上所欲擠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釋者,久系待問而微見其冤狀。”于是有人批評:“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獄者固如是乎?”杜周則答道:“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后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就這番對話,裴骃《集解》:“《漢書音義》曰:‘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勃以千金與獄吏,獄吏乃書牘背示之,……”也是“獄吏”書寫司法文書于簡牘的實例。

正式的外交文書也以簡牘為載體。《史記·匈奴列傳》:“漢遺單于書,牘以尺一寸,辭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遺物及言語云云。”而漢人降匈奴者中行說則故意讓匈奴單于致漢家皇帝書的規格超過“漢遺單于書”:“中行說令單于遺漢書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倨傲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云云。”可知當時很高等級的文書也使用簡牘。

《史記·張丞相列傳》記載,有人對御史大夫周昌說:“君之史趙堯,年雖少,然奇才也,君必異之,是且代君之位。”周昌則不以為然,“笑曰:‘堯年少,刀筆吏耳,何能至是乎!”對于“刀筆吏”,張守節《正義》:“古用簡牘,書有錯謬,以刀削之,故號曰‘刀筆吏。”“刀筆吏”稱謂的由來,在于“簡牘”文書制度。“刀削”文具,在秦漢文化遺存中多見。

我們又看到《史記·周本紀》:“于是布幣而策告之,……”裴骃《集解》引韋昭曰:“以簡策之書告龍,而請其漦也。”將“策告”理解為“以簡策之書告”,是合理的。然而對于“布幣”的字義,還應當重視《說文·巾部》“幣,帛也”的說法。而段玉裁注:“帛者,繒也。《聘禮注》曰:幣,人所造成以自覆蔽。”也就是說,將“策告”理解為“以簡策之書告”是一種解說,而將“布幣”理解為“帛書”,也有其合理性。

以“帛”作為書寫材料的明確記載,有《史記·陳涉世家》“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的故事,《史記·高祖本紀》“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的故事等。方士“齊人少翁”的騙術與陳勝的做法類同,然而為漢武帝識破:“乃為帛書以飯牛,詳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書,問其人,果是偽書,于是誅文成將軍,隱之。”(《史記·封禪書》)

據《史記·孝文本紀》,漢景帝即位初,“制詔御史”,宣揚漢文帝德行:“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臣下表示附從。“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宗之廟。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于是“制曰:‘可。”所謂“著于竹帛”“著之竹帛”,成為君臣共識。“著于竹帛”之說,又見于《史記·滑稽列傳》。

《史記·樂書》強調“先王之制禮樂”的意義在于道德教育:“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又說:“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極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張守節《正義》解釋說:“遺亦余也。此皆質素之食。禮,人主誠設之道不極滋味,故尚明水而腥魚。此禮可重,流芳竹帛,傳之無已,有余味。一云禮本在德,不在甘味,故用水魚而遺味也。”這里所謂“流芳竹帛,傳之無已,有余味”,指出了通過“竹帛”實現文化繼承關系的社會作用和歷史意義。

五、“紙上談兵”的誤會

“紙上談兵”是影響甚廣的成語。對于其出典淵源,通行的解說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史記》的這一篇章記錄了秦趙主力兵團長平決戰的歷史。趙軍的主將是廉頗。“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有所不滿。“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隨后戰局因趙軍易將而發生了變化。“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龁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白起是秦的常勝之將,可以稱作戰神,趙括完全不是其對手。“趙戰不利,因筑壁堅守,以待救至。”然而秦昭襄王為了“絕趙救及糧食”,親自來到河內,進行了最高等級的戰爭動員。趙軍被秦軍圍困分割,趙括突圍不成,被射殺。“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趙前后所亡凡四十五萬。”

據太史公記述,“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趙括受命即將出征時,其母上書趙王說:“括不可使將。”趙王詢問原因,她發表了這樣的見解:“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而趙括則不同,“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但是趙王說其意已決。括母于是請求:“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得到了趙王的許諾。后來趙軍慘敗,“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趙括“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又“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而他只能離開實戰“言兵事”,臨戰面對強敵時則一籌莫展。這就是后來“紙上談兵”之說的由來。不過,白起、趙括的時代還沒有“紙”。《史記》有關長平之戰的記述,也完全不見“紙”字。所謂“紙上談兵”,只是后來的歷史評議。

言稱“紙上”的說法,在司馬遷之后很久才見諸史籍。《晉書·愍懷太子傳》:“急疾不容復視,實不覺紙上語輕重。”《宋書·周嶠傳》:“觀諸紙上,方審卿復逢知己。”而完整的“紙上談兵”語,其最早出現,可能晚至清人筆下。如清乾隆帝的《率言》詩:“吉行五十師三十,于吉實可師不可。日中必熭操刀割,師之最戒逍遙坐。設如敵在六十里,守不兼程敵飏果。盡信書乃不如無,紙上談兵古實夥。”(《御制詩集》三集卷一一)所謂“盡信書乃不如無,紙上談兵古實夥”,是很開明的史論,不過,說“紙”尚未出現的“古”時故事用“紙上談兵”語,還是不太妥當的。唐人章碣《焚書坑》詩:“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在距離“著于竹帛”“著之竹帛”已經頗為遙遠的時代,依然明白秦始皇焚書燒的是“竹帛”,體現出非常清醒的歷史認識。

六、紙本《史記》出現的推想

揚雄《法言·問神》說到《太史公書》時,寫道:“其多知與?曷其雜也。曰:雜乎雜,人病以多知為雜,惟圣人為不雜。”《太平御覽》卷六○二引桓譚《新論》:“通才著書以百數,惟《太史公》為廣大,余皆叢殘小論。”王充《論衡·案書》:“漢作書者多,司馬子長……,河漢也,其余,涇渭也。”他們讀到的《太史公書》,有沒有紙本的可能呢?

“紙”作為書寫材料,在魏晉時期已經得以普及。晉左思為文,“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晉書·文苑傳·左思》)的情形,大家是熟悉的。晉潘岳《秋興賦序》:“……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藝文類聚》卷三)“操紙”情形,也說得十分明確。《藝文類聚》卷五八引《抱樸子》曰:“(葛)洪家貧,伐薪賣之,以給紙筆。晝營園田,夜以柴火寫書,坐此之故,不得早涉藝文。常乏紙,每所寫,皆反復有字,人少能讀。”可知“家貧”者也以“紙”“寫書”。更早則有魏應玚《報龐惠恭書》:“過意賜書,辭不半紙,慰藉輕于繒縞,譏望重于丘山。”(《藝文類聚》卷二一)魏吳質《答陳思王曹植書》:“信到,奉所惠貺,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藝文類聚》卷二六)我們還讀到非常生動的故事,體現“紙”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如《藝文類聚》卷五八引《文士傳》曰:“楊修為魏武主簿,嘗白事,知必有反復教,豫為答數紙,以次牒之而行。告其守者曰:向白事,每有教出,相反復,若案此弟連答之。已而有風,吹紙亂,遂錯誤。公怒推問。修慚懼,以實答。”《藝文類聚》卷九九引《零陵先賢傳》曰:“周不疑,曹公欲以為議郎,不就。時有白雀瑞,儒林并已作頌。授紙筆,立令復作。操奇異之。”“給紙”“授紙”以及“操紙”“伸紙”“以次牒之紙”的情形,是文化記錄與文化傳播的必要程式。

崔瑗《與葛元甫書》寫道:“今遣奉書,錢千為贄,并送許子十卷,貧不及素,但以紙耳。”說到了“紙”。馬融《與竇伯向書》:“孟陵奴來,賜書。見手跡,歡喜何量,次于面也。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七八五十六字,百十二言耳。”涉及“紙”的一般書信規格。延篤《答張奐書》:“離別三年,夢想言念,何日有違。伯英來,惠書盈四紙,讀之三復,喜不可言。”紙質書信的意義也有所表現。張奐《與陰氏書》:“篤念既密,文章燦爛,名實相副。奉讀周旋,紙弊墨渝,不離于手。”(《藝文類聚》卷三一)親友書信反復撫讀,似乎是通常情形,以致“紙弊墨渝”。這些說法,都是東漢“紙”文書載錄“文章”,轉達“手跡”,遠寄“夢想”,送遞“歡喜”的文例。這四封年代大約為東漢中期的書信,都反映了當時“紙”已經是較為普遍地應用于民間的書寫材料。

陳直曾經考論《太史公書》在東漢魏晉時已經得到普及,并改稱《史記》。推想在這一時期,《史記》很可能已經出現紙質抄本。

這一情形,是否有可能出現得更早呢?評價《太史公書》“其多知與?曷其雜也”的揚雄,劉歆有其(指揚雄)著書“恐后人用覆醬瓿也”之說。《漢書·揚雄傳下》寫道:“(揚雄)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而巨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劉歆亦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雄笑而不應。”所謂“覆瓿”,后來成為文化史記憶中的著名典故。明人劉基的著作,即題《覆瓿集》(《明史·藝文志四》)。推想“用覆醬瓿”者,大概不會是簡牘。《晉書·孫群傳》記載:孫群“性嗜酒”,王導曾經戒之,說:“卿恒飲,不見酒家覆瓿布,日月久糜爛邪?”由所謂“覆瓿布”說,可知“覆瓿”者,很可能是繒帛織品。但是以“紙”“覆瓿”的可能,也不能輕易排除。也就是說,揚雄所讀《太史公書》,也許已經是用“紙”抄錄的本子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在线看|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91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亚洲成a人片|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www.国产福利| 午夜爽爽视频| 色偷偷一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网|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福利网址|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亚洲精品片911|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麻豆a级片|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色伊人|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网18禁|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亚洲综合片| 欧美性精品|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www.亚洲国产|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久久视精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久久网欧美| 亚洲婷婷丁香|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激情视频综合网|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伊人天堂|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网站|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日本www|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97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 中文字幕啪啪| 欧美有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