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
◆摘? 要:語文教學,需要使用靈活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問題教學法使用合作、互動、活躍的模式,對學生的素質建設有顯著幫助效果,能夠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中學習新知,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效培養。本文將以高中語文為例,分析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問題教學法使用思路,讓學生深入問題當中,感受知識魅力與含義,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關鍵詞:“問題教學”;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高中時期是語文教育的關鍵階段,問題教學法說的是教師提出問題以后,學生和教師互動,交流、思考、回答問題。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今天,問題教學法已經成為了常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實踐教學期間,有必要讓教學過程更加細膩,體現教學層次性。教學期間,需要教師把握問題關系,讓問題教學更有操作性、目的性與針對性。當前問題教學法常見形式包括問答、發現、對話以及討論。
一、問答型教學
在問題教學法中,問答教學是最常見形式。教師提前向學生提出一個、一組問題。學生在自主思考中得出答案,并將答案告知給教師[1]。學生在思考中,反饋答案,將答案告訴老師。學生解決問題,了解和獲取了知識點,該過程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有顯著幫助效果。
比如在《紀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講解知識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嘗試搜集文章的背景資料,結合文章創作背景,分析作者魯迅對于人物特點的描寫手法,分析表達技術。以此為基礎,學生就能明白作者以及革命學生的進步思想,形成思想認同感。教師需要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收獲與理解問題答案。教師所要做的不是交給學生知識結果,也不是提出各種能夠得到個性答案的問題。教師提問的時候,需要根據情況調整構思。如提問的時候,教師可以說:為什么作者表示,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從文章中的哪些部分,能夠了解這句話的含義,又從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于劉和珍君的惋惜,哪些地方描述了劉和珍君人物特點。面對這些問題,學生除了需要查閱資料搜集文章創作背景之外,還要深入分析文章,了解作者寫作手法以及人物的描述技巧。
二、發現型教學
語文教學中,發現型教學說的是,教師使用問題明確思維方向,給定學生探究方向和思維方向。隨后學生展開問題的研究和思考[2]。學生用教材素材、已有知識經驗發現信息。發現問題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探究中,體驗和收獲自學趣味性,獲得相應收獲。
比如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的時候,這是一篇新聞稿文章,在美國新聞界中屬于經典名篇。文章脫離了原有固定的格局,走出了新聞圈子,和新聞類文章對于客觀報道要求沖突,傾注了大量作者的個人感情。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要直接組織學生分析和思考內容[3]。教師應當提出問題,用問題的引導過程,使學生能夠獨立研究,自主發現問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文章叫做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到底有沒有新聞。這篇文章屬于論文、通訊文還是新聞文。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了文章閱讀和學習,自行搜集相關資料。不同學生有了不同的發現和見解,在課堂交流與討論中,彼此交換意見,形成了個性化思考,掌握了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含義。
三、對話型教學
問答型、對話型、討論型是不一樣的教學模式,和問答型相比對話型模式更在意的是問題引導性以及連續性。學生跟隨問題研究,展開深入學習。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屬于思維探究和思維訓練過程,并不是直接獲得答案。
如講解《荊軻刺秦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對話型方式教學,和學生用一問一答的方法,引導學生銜接知識,把握知識連續性關系。在引導中,建立屬于學生自己的理解。教師:為什么秦王接見了荊軻,是因為荊軻給了秦王什么好處嗎。學生根據原文回答:樊於期的頭,督亢的地圖。隨后教師提問:荊軻為了此事準備了什么兵器。學生回答:匕首。教師此時繼續引導:從哪些角度來看荊軻是非常厲害的角色。學生回答:和秦舞陽在大殿上的表現。教師提問:沒有殺掉秦王,是什么原因,是荊軻武功差還是武器不行。學生回答:都不是,荊軻想要劫持秦王,如果殺死秦王,還會有下一個秦王出現,到時候將無法拯救自己的國家。
在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漸漸理解了文章,學生把握了文章結構。學生在對話中,漸漸形成了文章結構的理解,掌握了文章脈絡。
四、討論型教學
學習知識的時候,教師不需要讓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思想學習。教師的答案只是擁有參考性,并不是說明教師的答案就是唯一結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相互交流、個性思考的方法進修學習知識。
比如學習《再別康橋》的時候,這是一篇詩歌,文章有著比較容易理解的內涵和思想。這篇文章的妙,集中體現在輕盈語言和濃郁情感,帶給人別樣的畫面。這種感覺被教師指定以后,會立刻融化,失去原有魅力。對此教師有必要提前做好討論范圍設定,比如你認為文章中寫道是夕陽中的新娘這句話,描述的是設么類型新娘。再別如文章中說道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和作者當時的心境有無關聯。隨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教師不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答案,只需要學生能夠在思想交流中碰撞想法即可。在討論中,提升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文學素質。
五、結語
使用問題教學模式,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有顯著幫助。教師教學期間,必須留意教學模式的合理使用,按照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辦法。教師需提出各種問題,最大化教學效率。問題設計中,應體現啟發性價值、交互性作用,服務學生,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繼東.核心素養引領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文學教育(下),2021(03):92-93.
[2]范曉東,尹昕.新中國高中語文課程目標的歷史演進與政策邏輯[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22(01):19-23.
[3]曹銘珍.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