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昌盛 武永江 王成
[摘 要] 班集體作為高校教學和管理學生的基本單位,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新時代高校加強文明班集體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學生群體特征的變化,高校管理模式創新等都對文明班集體建設帶來了一系列挑戰。新時代,為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文明班集體建設水平。本文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構文明班集體多樣化發展趨勢、加強班級管理人員建設,樹立班級共同體意識、建立健全機制、發揮評價導向作用、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發揮榜樣的領頭雁效應六個方面對高校文明班集體的建設進行思考,以期為高校文明班集體的建設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 新時代;高校;文明班集體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06-0081-03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并強調本科教育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班級是高校進行教學活動和管理學生的最基本單元,具有傳遞知識文化,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職能[1],而班集體不是學生個體的簡單組合,是通過相互融合形成的息息相關的整體[2]。小學和中學教育中,學生基本按照固定的班級接受教育,所以學生對班集體的概念、凝聚力、歸屬感和榮譽感等都較強,而進入大學后,教學的形式和載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生接受教育有的也不再以固定的班級為單位,而是采用了更加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如網課等;此外,大學生相對獨立活動的時間也更加寬裕,參加班級集體活動的時間和頻率有所減少;以上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集體在大學生心目中的概念、凝聚力、歸屬感和榮譽感,進而增加了高校文明班集體創建難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精心引導和栽培”;此外,大學生是未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大學生步入大學的第一年,也是其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期,新生能否順利實現角色轉換適應大學生生活,事關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3],而班集體建設是促進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生活的關鍵環節之一;在此情況下,高校做好文明班集體建設工作,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事關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事關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高校應充分重視文明班集體建設工作。
一、新時代高校文明班集體建設面臨的挑戰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步入了新時代,時代特征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如今大學生群體的特點較之前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為緊跟時代潮流,增強育人成效,高校也不斷在創新其管理模式。高校文明班集體建設在迎來許多機遇和便利的同時,也面臨眾多的挑戰;認識當前高校文明班集體建設所存在的挑戰,是進一步提升其創建水平的前提。目前,高校文明班集體建設的挑戰主要有:
(一)大學生個體生活向共同體生活轉變帶來的挑戰
如今,千禧寶寶也已步入大學校園,成為大學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他們和之前的大學生群體相比,存在一些不小的變化。首先,他們是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網絡在促進這部分學生成長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因為網絡的出現進一步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和人類的視野,它對人類的物質實踐、認知思維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和影響,致使當代大學生性格趨于自我封閉[4];其次,“90”后和“00”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這部分學生的成長環境相對溫馨和優越,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精心呵護,有的可能很少離開家庭參與到群體生活中,對群體生活的接受能力有待提升,而大學的培養模式、校園環境和學習要求等都與中小學有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大學生能否及時適應大學集體生活和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等,也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所以這些學生步入大學后第一課即為盡快適應大學校園和生活。新時代大學生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個性突出,思維活躍,視野寬廣[5],而大學生由個體生活向共同體生活轉變無疑為文明班集體的建設工作增加了一定程度的難度。
(二)高校管理向治理轉變帶來的挑戰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高校逐漸由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轉變,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下,推動了高??焖俳】蛋l展,但也為文明班集體的創建提出新的挑戰。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創新取得了重大進步,基于學生實際需求和學校管理需要,高校將部分科技創新成果引入學校學生管理中,進一步提升了高校的學生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例如:學生報道、學生評優和學生獎助學金的申請都可以在網上進行申請和審批,這種創新較之前極大地減少了煩瑣的手續環節,節省了大量時間,給學校和學生都帶來了很大便利,也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好評。但是,對文明班集體的建設而言,高校的部分管理模式創新也為其帶來了影響,例如:目前多所高校采取學生在報道之前進行網上選宿的模式,這種模式下,選宿效率非常快,也便于學生選得心儀的宿舍,但也造成了同一宿舍學生具有不同專業或是不同班級的結果,這對于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和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的增強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而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和歸屬感是文明班集體建設的關鍵,這無疑也對文明班集體的創建帶來了挑戰。
二、高校文明班集體培育的路徑
(一)持續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筑牢思想之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而大學生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價值認知和價值行為易受外界影響[6]。思想政治教育是班集體的基本功能之一,高校應通過結合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等內容,充分利用新媒體等途徑,繼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持續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理念,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強化價值引領能力,教育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為促進文明班集體建設打牢思想基礎。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雙重作用,因為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素養相比輔導員要高,輔導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之一,且輔導員與學生平時相處的時間更多,距離更近,是學生最親、最近的人,深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動態,在這方面可能具有專業課教師無法比擬的優勢,通過充分發揮二者之間的優勢,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水平和效率。高校通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班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引導學生在大學期間將個人理想追求的實現與集體的發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為文明班集體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激情和魄力。
(二)創新文明班集體培育模式,形成多樣化發展趨勢
目前,高校文明班集體的培育模式較多,現無完全統一的培育模式,各個高校根據國家教育目標要求,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制定相應的文明班集體培育模式,這些模式對于培養人才均發揮了重要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個性特征和發展需要等內容的變化,高校也應緊跟時代潮流,為更好地提升班集體育人實效不斷探索和思考,對文明班集體培育模式及時創新,建構多樣化發展趨勢。以C為例,其高度重視文明班集體的培育工作,以班集體圍繞“學風為先、特色發展”的建設思路,將主題教育融入班級建設,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向,實現有序、特色、全面發展,建設團結、向上、溫馨、和諧的班級文化為目標,創建“1+X”培育模式;其中,“1”為學風建設,班集體必須以提升學風為重點,引導學生“回歸主業”;“X”為特色發展,包含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班集體可以從這五個方面進行選擇,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提升文明班集體建設水平。學校也對評選出的文明班集體進行大力宣傳和表彰,引導其他學生和班級向先進學習,切實增強學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激發學生建設文明班集體的積極性、創造性。
(三)加強班級管理人員建設,樹立班級共同體意識
班級管理人員應包括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班主任可選配專業課教師擔任,對其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僅要求其在專業方面和指導學生科創方面要有較深的造詣,且在班級管理方面也需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既可以解答學生的專業疑惑,提升學生的專業自信,同時也能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等?!镀胀ǜ叩葘W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黨團和班級建設是輔導員的主要職責之一,輔導員應與班主任樹立協同育人理念,發揮各自優勢,深刻把握文明班集體建設在新時代的重要意義,為提升文明班集體的建設水平積極合作、開闊思路、主動創新、發奮作為。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等班干部的設置是為了更好的發揮班集體的功能,但是,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個性發展需求、師生交往理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7],目前“00后”大學生的個體意識強烈,思想意識趨于個性化是其主要的特點之一[8],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其溝通協調能力相對不足,而班干部作為班級的核心人物之一,對于文明班集體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他們的執行力和自身素質的高低,將會直接決定文明班集體建設的實際成效,所以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班干部的培養,提升班干部的執行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班級的每一個成員對于文明班集體的建設都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樹立班級共同體意識;班干部在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引領下,帶動本班同學共同商討制定班級相關的規章制度,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本班同學都能夠自行遵守學校和班級的相關規章制度,為文明班集體建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進而促進文明班集體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四)建立健全考核機制,發揮評價導向作用
完善和健全考核機制,是促進文明班集體建設的保障。目前,學校的考核多注重對于學生個體的考核,而對于集體的考核則相對較少[1],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只重視個體的發展,而缺乏集體榮譽感,對班集體建設關注度低,忽視了班集體建設。制度是文明班集體建設的保障,對于提升文明班集體建設水平具有基礎性作用和重要的推動作用,高校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文明班集體考核制度,落實主體責任,使得文明班集體建設充分得到重視,學校、二級學院(系)、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干部和學生將文明班集體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去抓,整合資源、凝心聚力,以提升文明班集體培育和建設水平。
(五)促進班級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由此可見,文化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而文化育人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9],它是塑造人和引領人的重要實現途徑[4],所以班級文化的建設對于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生的培養也具有深沉持久的促進作用。高校管理部門和班級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整合相關資源和元素,創新班級文化內容,合力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班級文化在增強班級凝聚力、榮譽感和育人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為文明班集體建設凝聚人心,提神聚氣,使得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可以打造出良好的學風和班風等,進一步加快文明班集體的建設步伐。
(六)發揮榜樣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形成領頭雁效應
榜樣引領時代,力量振奮人心。青年人對榜樣都有著強烈的向往之情,也都想成為榜樣一樣,閃閃發光。高校可以通過獎勵和激勵機制在學校內打造一批優秀文明班集體,暢通宣傳渠道,對優秀文明班集體進行表彰和宣傳,發揮他們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帶動其他班集體和學生個人自覺向榜樣看齊,為班集體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爭做和榜樣一樣的集體和個人。以C為例,從2018年開始,每年在全校內評選出10個班級引領之星,這些班級引領之星都是從文明班集體中產生,屬于優中選優;學校對這10個班級引領之星進行相應獎勵,并和其他“**之星”等一同進行集中表彰,并廣泛利用微博、微信、網絡直播等形式對他們予以報道和宣傳,充分發揮其榜樣引領和示范作用,在學校內形成向榜樣看齊的濃厚氛圍,促進了文明班集體的創建水平。
高校文明班集體的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高校應高度重視文明班集體建設工作,落實主體責任,發揮班集體育人的實效作用。通過各方努力(高校管理部門、班主任、輔導員和班干部等),形成育人合力,直面存在的挑戰,積極破解遇到的難題,推動文明班集體建設進一步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宏強.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班集體發展狀況及特點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5):50-52.
[2]代玉啟,李濟沅.高校班集體本質的時代拓展及其有效實現[J].思想教育研究,2019(3):110-113.
[3]張騫文.大學新生成長愿景系統的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6):75-81.
[4]吳滿意,景星維,唐登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前言問題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9:10.
[5]顏雪藝.高校輔導員與班導師協同育人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61-62.
[6]李祖超,楊柳青.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發展現狀與特征透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18-20.
[7]李玲,鄧文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融合建設多維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1):70-73.
[8]沈千帆,付坤,馬立民,黃薈宇.“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及教育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55-56.
[9]盧文忠,何春濤.底線思維下高校文化育人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3):91-92.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