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伶
◆摘? 要:在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越來越關注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尤其是對于小學語文這們學科來說,教師不能只是關注對基礎知識的講解,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時期,此時還應該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進行引導,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同時,促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優化課堂氛圍,突出心理健康,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巧妙合理滲透心理健康,另外還要發現抓住教育時機,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關聯;策略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對于教育事業依然存在片面的認識,例如家長過多地施壓給學生,過度追求學生取得好成績,卻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格、習慣等方面的培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再加上小學語文本身的特殊性,在其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顯著的意義和價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及時革新教學理念,在語文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策略,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優勢,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聯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力,還應該引導學生實現身心健康成長,此時的如果學生形成了的性格愛好,具備了良好的心理品質,那么對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就會產生深遠的積極意義。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但素質教育改革對此做出了改變,語文教育目標的應該是育人,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這不利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師應該注重閱讀教學開展,充分發揮課文材料的價值,在帶領學生閱讀學習的同時,還要對他們的心智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疏導學生存在的心理方面問題,塑造形成良好的品德,這樣他們以后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能夠正確的妥善處理,走出內心思想誤區,從而促使小學生能夠茁壯的成長進步。
2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優化課堂氛圍,突出心理健康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推動學生人格逐漸發展的有效途徑,而教師正是優質課堂氛圍的創建者。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革新教學觀念,要充分的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應當盡可能地采取平等、公開的方式組織教學,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學生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語氣應當柔和,必須以尊重的姿態和學生溝通,以相信的眼神與學生互動,促使學生在課堂當中可以放開約束,主動思考[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微笑,以柔和的語調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實踐教學發現,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自信心,同時還能夠優化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接受程度,形成健康心理狀態。
2.2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巧妙滲透心理健康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要求,要引導學生在認字識詞的基礎上,還要營造愉悅的氛圍,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使其感受學習的樂趣。只要老師用心,總會找到巧妙的方法,寓教于樂,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客觀的評價、心靈美、正能量,勇于展示自我,恰當地表現自我。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主要包含了五種愛,愛祖國、愛人民、愛自然、愛科學以及愛自己[3]。教師需要充分挖掘這一些情感內容,并借助課文當中的“愛”引導學生形成對愛的正確感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陶冶學生愛國愛人的情感。例如,在《魚游到了紙上》課文中,其主要是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作為教學精神,在教學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的著重點放在聾啞青年專注且勤奮的學習品質中,同時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出青年在觀察與繪畫過程中的形象,促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極強觀察力的同時,同時體會聾啞青年細致、豐厚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無限的熱愛。這些內容都是可以提高學生理解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感受身殘志堅的品質,從而獲得豐富的心理情感。
2.3發現抓住教育時機,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開展教學時,一方面需要確保教學方式與語文學習要求相關聯,另一方面需要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對此,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對課堂教學節奏、內容的掌握,因為教學時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隨處可見的,而是以隨機、偶然或某時突發的方式展現,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和抓住教育時機[4]。例如,對于某一節課、某一個問題,學生的興趣和呼聲比較高,同時思維與討論較為火熱,具備較強的學習主動性與探索興趣,此時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好時機,當然,上課的時候老師也不要求生硬地尋找這種機會,而是要用心去發現。再比如,在《草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美麗大草原的景色,學生們聚精會神的觀看視頻,興趣十足,此時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喜歡草原的美麗景色嗎?草原人民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學生們對相關問題也很好奇,在觀看視頻之后,積極的閱讀課文,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就抓住了學生的閱讀心理,必將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結語
總之,小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累積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塑造健康心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任何科目的教學都需要包含心理健康引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所以教師需要在這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1]秦紹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7):20-21.
[2]金曦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思考[J].新校園(中旬),2019(5):79.
[3]劉長月.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42.
[4]孫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