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蕾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5~18歲之間,屬于青年初期,是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又稱為人生的黃金時期。但這個群體也有他們自己的特點。
1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缺乏自信心。目前,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升學考試失敗或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由于社會上存在的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偏見與歧視,他們往往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2人際沖突頻繁發生。學生內心迫切渴望與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動性不強,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識和技巧,存在著以自己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念去要求他人的情況,對他人的優點難以認同,對他人的缺點又難以容忍,往往容易引發人際沖突。
3情緒控制能力較低。學生情緒易于變化,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易感情用事,缺乏冷靜,不能明辨是非;情緒波動大,兩極化現象明顯,快樂時常興奮過頭,挫折悲傷時常抑郁消沉;情緒控制能力差,易沖動。
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特點,筆者在某中等職業學校二年級學生中運用敘事治療中的見證技術進行了心理健康團體輔導。
敘事治療是后現代心理咨詢流派,堅持“人不是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的理念,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和主人。敘事治療相信,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閃光的時刻,見證技術能夠在群體中對人的閃光點進行認同和傳播,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首先帶領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松鼠與大樹”的游戲,活躍氣氛。通過游戲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成7組,每組7~8名學生,并確定出該組的主講人,再由每組推舉出一位組長,負責記錄關鍵詞、引導問題并推進小組進程。
筆者邀請每組的主講人給小組的同學講述一個被支持、被愛的溫暖的故事,然后按照見證技術的操作流程進行提問,由小組其他同學依次對主講人進行回應:
當你聽到這位同學講述的時候,哪些部分吸引到你的注意力?你聽到哪些詞或句子會讓你覺得很重要或印象深刻?
這會讓你想到什么畫面嗎?
聽到他的故事會讓你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什么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產生哪些新的想法?你打算為這些想法做些什么?
在所有小組同學回應結束以后,筆者再對主講人進行提問:
在你剛才聽到的回應里面,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嗎?或者是你從來沒想到過的?
在聽到這些回應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覺怎么樣?
這些回應會讓你對自己的故事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這樣的分享和回應會讓你對自己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然后,每組分別進行組內討論,針對剛才的收獲進行分享。
當分組見證完成后,筆者又單獨邀請其中的一位主講人面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溫暖故事。該同學講自己在初中時候跟別人打架,但媽媽并沒有先訓她而是先問她有沒有受傷,并到學校給她支持去處理這件事情。該同學覺得很感動,后來再也沒有跟別人打過架。
筆者首先豐富這個故事的內容和意義,用敘事治療的問話進行提問:
“當你講這個故事的時候體會到什么?”
“你身上有什么樣的特質會讓媽媽這樣支持你?”
“你提到說自己有這樣的變化,那你喜歡這個變化嗎?你怎么評價這個變化?”
“父母知道你這個變化嗎?他們怎么看待這個變化?”
“在你的生活中有誰知道你這個變化不會感覺到驚訝?”
“這個變化會讓你對自己有新的認識嗎?”
通過這些問話,引導講故事的同學去思考自己在故事中變化的意義,協助該同學建構對自己新的認識。
然后從每一個小組里邀請兩位同學按照見證技術的四類問話進行回應,并根據回應的內容進一步延展和豐富。
其中一位同學回應說對媽媽給予的支持印象最深刻,她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她講述自己把鄰居的東西弄壞,媽媽教育自己,但最后告訴自己說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媽媽都會在。通過提問該同學,表達感覺媽媽就像自己身后的一面墻一樣永遠可以依靠,針對這個隱喻,筆者繼續提問“這面墻是什么材質的?有多高?有多厚?這面墻都有誰在添磚加瓦?當你靠著它的時候是什么感覺?你覺得什么可以繼續加固這面墻?在你的生活中還有其他可以依靠的墻嗎?”通過這些問話去夯實這種支持的力量并調取更多的支持系統。
最后再邀請主講人分享在整個過程中的感受、想法以及對自己新的認識,主講人分享說自己更加理解媽媽了,也更愛媽媽了,也會覺得自己懂事了。當問到她打算為這些想法做些什么,她說這次回家要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并告訴媽媽我愛她。
如果活動主題不能貼近學生群體當前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來設計,就會流于表面,很難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主動性,也很難有好的效果。
本次活動針對該群體比較明顯缺乏自信心這個心理特征設計,去調取學生們在過往生活中一些支持的資源,學生們參與的主動性比較高。在活動結束后兩周內,班主任老師給筆者發來反饋,同學們更愿意交流和展示自己了,自信心明顯提升。
敘事治療不同于傳統心理治療,它的目的是使參與者意義豐富并實現心理成長。在心理團輔中使用見證技術,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生的人生故事。見證不是優點反饋,也不是根據專業的評估標準進行評估。見證人的任務也不是提供建議、做出結論、給予評判或講道德故事,他們的任務是講學生的故事中哪些對自己有吸引力,哪些會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故事,見證人和這些故事相關的個人經驗是什么,以及聽了這些故事以后,自己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
見證人的重述,是對講述者生活價值的強烈共鳴和高度認同,通過見證人重述故事,他們之間互相參與彼此的生活,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生活主題或是類似的生活經歷,都可以更好地豐富彼此期望的生命故事。當期望的生命故事被認同并持續豐富,學生們的自我認識會更加積極和正向,生命也會更加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