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臣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春季好時節,草長鶯飛,潤物細無聲。然而,陽長陰消的春季冷熱交替、乍暖還寒,人體免疫功能相對較弱,外界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卻正活躍,因此春季易感各種疾病。此時,人的情緒也如天氣一樣容易出現波動,常可表現為情緒低落、睡眠障礙、興趣感降低、食欲減退等。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所主,肝主疏泄,因而春季情志調節尤為重要,且應順春而變。
春季首先要做到樂觀積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做到心情平和、不生氣著急、不暴躁發怒,心境平和以保證肝氣疏通。
當心中感到低落或者不悅時,應盡可能找到情緒的出口,及時得到疏導,可以多與朋友傾訴、交流,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界環境一樣恬靜而充滿生機。不要過分約束和壓抑自己,保持心情愉悅、舒暢。抑郁癥患者應警惕抑郁癥復發,癥狀明顯時要及時就醫。
“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春天里應順應天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證規律的作息。
春季萬物生發,是進行戶外運動的好時節,適當增加活動量也是抵抗不良情緒的良方。爬山、散步、賞花、釣魚、打球都是不錯的活動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早春時節溫度較低,身體各項機能還處于較低水平,活動時需循序漸進,不宜突然增加活動量或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鍛煉后避免著涼。
春季少食酸味食品,以防肝氣過盛,宜吃甜味食物,以健脾胃之氣。春季疏達肝氣可食用辛甘發散的食物和藥物,如洋蔥、韭菜、蘿卜、核桃、茴香等升散之品調動人體陽氣,調和氣血。
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保證食物的多樣性。大米、小米、扁豆、糯米、紅棗、薏米、山藥、花生、百合都是不錯的選擇。各種蔬菜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多食用雞蛋、豆制品等優質蛋白,增強機體抵抗力。
肝俞穴位于脊柱區,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向下于穴位上按揉5—8分鐘,可以疏肝理氣、調暢情志,同時還可以防治肝膽疾病。
膻中穴在胸部,橫平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上,即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膻中穴為心包之募穴,也是八會穴的氣穴。膻中穴可以調節人體全身的氣機,也擅長調節情志。按摩或艾灸此穴可以調暢氣機、調節情志,同時也可以治療因胸中氣機不暢導致的咳嗽、氣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