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專業如何結合1+X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在“職教20條”提出以后,這些問題成為了眾多高校研究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所面臨的必然課題。本文作者提出在明確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的基礎上,在1+X證書導向下進行有機的課證融合模式教育,培養寬專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1+X”證書;課證融合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文件中提出,將構建職業教育國家標準,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多元辦學格局;完善技術技能人才保障政策。標志著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拉開了序幕。根據我國國情,結合當前職業教育的背景環境、實施條件、證書含金量與后續服務、企業應用范圍、企業合作力度等制定出1+X證書與高職會計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自由進行“技能項目”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課程,為成為一名復合型人才打基礎,更能“零距離”就業。
一、傳統高職會計教學方式的弊端
高職學校的教學方向應該跟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隨著會計市場的發展,財務管理不斷專業化、精細化,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提高,一些傳統的會計培訓方式無法滿足他們,所以學校的教學應該以創新為主,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良和提升。高職會計學生需要通過學習學會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出發,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傳統高職學校的會計教學一般以會計理論知識和操作訓練為主,老師作為主導者,組織和參與教學。為了適應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多樣,各種新型財務戰略層出不窮的市場現狀,教學能力的轉變變得尤為必要,需要將職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專業知識,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跟著做,這樣子教學不利于學生理解會計原理,學生不會融會貫通,缺乏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老師應該豐富課堂的教學模式,將“1+X”證書導向教學與企業經營模擬場景相融合,讓學生提前熟悉自己的工作。會計技術的教學是需要熟能生巧的,光靠講述書本知識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會計操作細節要求。為了提升學生應對實際市場需要的能力,實踐教學與“1+X”證書導向教學相結合增加學生進入企業見習,邀請畢業生進行指導,增加學生工作經驗的同時,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
二、“1+X”證書導向下高職會計課證融合建設
1.利用“1+X”證書導向教學注重職業道德建設
每一個職業從業人員都需要建立自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對于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會計事關每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狀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強調職業道德思想的重要性,放到專業學習的首位。會計的質量關系到會計企業是否能夠長久的發展。“1+X”證書導向教學中,有許多職業資格證書就與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相聯系,在考取證書的同時也加強了這方面的學習。
例如,會計課程中需要結合“1+X”證書導向教學加入會計法課程、財務管理和資本運作課程,提高學生的會計法律知識水平,充分認會計職業操守對一名會計人員的成長重要意義。高職的老師在會計時應該以身作則,告訴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會計時的責任心。
2.利用“1+X”證書導向教學注重會計實操能力訓練
在“1+X”證書導向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會計專業實際職業的具體要求。無論是職稱性的證書,還是會計師、經濟師和審計師職業方向的職業職業資質認定,又或者是執業類資格考試,這些考試都與會計實操密切聯系,只有認真開展實操訓練才能獲得這些資格認定。
例如,開展初級會計資格證書考試培訓室。在會計記賬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入社會企業的財務要求,具體來說就是借貸的要求、會計電算化的要求和財務管理的要求要加入到訓練課程之中,社會要求什么課程就要訓練什么,爭取讓學生走進學校的會計教室和走入真正會計室一樣,讓學習和實踐無縫銜接。
3.利用“1+X”證書導向教學幫助學生獲得實習機會
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高職教育是更加偏向專業技能操作的學習,特別是會計專業學生應當通過不斷社會實踐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進行一些暑假實習,了解會計工作的過程,樹立積極的職業心態,為自己畢業后的就業方向做好職業規劃。
例如,在寒假春節期間,會計行業一般都用工緊張。學生在取得了初級會計資格證書之后,學生就可以憑借資格證書利用假期,進入會計事務所從最基層的工位做起,用實踐工作檢驗自己學習的成果。同時,在會計實踐過程還可以了解一下各種行業的經營模式。
4.利用“1+X”證書導向教學幫助學生熟悉財務金融知識
會計專業學生,首先應當練就扎實基本功,熟練各種會計方法的各個操作要點,熟悉財務、債券、股票、投資的基本會計技巧。另外,會計專業的學生除了能夠掌握每個步驟的會計技巧以外,還要在此基礎上深入了解各類與財務有關的知識。在“1+X”證書導向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對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學習執業資格考試和國際化執業資格認證考試。這些考試內容涉獵廣泛與財務的各個方面都有關,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也方面知識,使得學生更加符合市場需要。
例如,學生在開展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考試準備時,學生可以同一種案例利用不同的會計方式進行制作,通過不斷嘗試新方法,提高專業技能的運用。不同企業的會計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各行業的會計操作細節。此外,由于企業管理流程信息化不斷推進,“1+X”培訓高職學生會計實操時,還應注重各種辦公軟件和會計軟件的培訓,讓學生在就業前就具有就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化辦公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意識。
5.利用“1+X”證書導向教學支持專業學習以學生為主
“1+X”證書導向教學模式下,在會計課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師傅”角色定位,讓學生成為會計課堂的主角,多操作多實踐。這樣可以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訓練學生獨自面對考試與挑戰。教師可以在課程中提醒學生對各類財務考試中的要點和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考察范圍中財務管理的方法。
例如,教師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可以定期舉行一些與“X”證書有關的會計比賽和講座。教師利用比賽的形式,以賽代練針對性的指導培訓,學生的實踐水平得到提升。同時,通過競賽形式幫助學生掌握證書考試中的知識要點,更容易地通過考試取得相應資質。
6.利用“1+X”證書導向教學開展團隊教學模式探索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注重團隊合作,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工,讓學生在證書考試中掌握的會計技能變為會計實操過程中的能力,逐步提高會計的綜合素質。例如,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經營的會計事務所,將自己的學生造成成為一個完整的會計運營團隊,讓學生在實際團隊中分工合作,各自承擔不同的工種。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既鞏固了自己高職會計中學到的各種知識,又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更多專業的學習機會。
三、“1+X”證書導向下高職會計課證融合的思考
通過分析,課證能融合、已融合、通過實訓達到融合、通過課程與實訓改進融合,結合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融合方案等問題均落地在課程安排、師資團隊安排、教學進度安排、實訓安排等工作中。其中,課程建設需要在結合1+X的培訓內容里,例如,中聯財稅“智能財稅”證書,他的優點就在于不通過復雜的供應鏈過程,直接對憑證進行掃描采集處理,并且在報稅環節能自動填報各種報表內容,實行真正的智能報稅,不足之處就在于,處理過程中發現復雜的業務就需要手工調整,掃描處理不是每張單據都能自動分類,有些銀行類單據不能自動與前期采購、銷售單據進行業務識別。那么,我們在課程設計中,可以將1+X證書下的納稅申報平臺操作融入到《納稅實務實訓課程》當中,將《會計電算化》課程進行改革處理,開設成為一門新的,如《財務票據智能化》課程,另外,加強校企合作,互聘師資,共建實訓基地,定期開展培訓取證工作,實現學生一專多能,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就業率、企業滿意度。
參考資料
[1]杜雪花.契合“1+X”證書制構建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15):190-192.
[2]榮桂范.基于“1+X證書制度”導向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產經,2020(21):44-46.
[3]王秀雯,劉佳莉.1+X證書制度導向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財經界,2020(34):198-199.
[4]郭贊偉.1+X證書與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建議[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3):45-46.
作者簡介
易篤紅(1983—),女,侗族,貴州黎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會計的信息化建設。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1+X證書導向下高職會計專業課證融合模式研究”,項目編號:GXLGJG2020B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