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具有特定社會價值功能的社會群體,在應對重大疫情防控中,擔負著促進青年大學生堅定政治信仰與政治立場、深化與創新社會思想理論、引領精神價值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在重大疫情防控中,高校思政課教師擔負特有責任,擔當特殊使命:通過多維度理論闡釋與解析重大疫情防控期間黨和國家出臺的各項方針政策;深入挖掘及分析疫情防控中各類社會典型案例;及時有效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解答與回應疫情防控中的社會熱點、難點與疑點問題;積極順應重大疫情防控期間教學轉變,不斷增強教師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教師;重大疫情防控;責任與擔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21)03-0024-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3.004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1]思政課教師擔當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需立足于“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六要”。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不僅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綜合職業素養提升的具體要求,而且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新時代所應肩負責任與擔當的實踐表現。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中,高校思政課教師應主動擔當哪些具體責任?這些責任的擔當由哪些因素所決定?如何擔當這些責任?這些問題既是當前重大疫情防控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嶄新議題,也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高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實立德樹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重要舉措。
一、責任與擔當的基本內涵及關系
責任與擔當是任何社會角色或社會職業現實存在的價值屬性與社會屬性,“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2]29不同的社會角色與不同的職業分工,所擔當的責任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的時空環境與社會場域中將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責任形態與擔當路徑。高校思政課教師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沒有時代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失卻靈魂的,沒有現實責任感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失職的。而要精準地把握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間所擔負的特有責任,并積極有效地擔當此特殊使命,其首要前提則是對責任與擔當的基本內涵及相互關系進行必要的厘清與解析。
責任與擔當可以說是同根同源同性的漢語詞匯,故此人們在日常生活用語中經常將二者連用為“責任擔當”或“擔當責任”,但若將二者作為較為嚴格的學術用語進行理解與分析,它們之間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首先,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對“責任”的解釋:一是“分內應做的事”,二是“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3]1574。“擔當”則是指“接受并負起責任”[3]243。顯然,責任是應然狀態,是“由于尊重規律而產生的行為必要性” [4]7,強調的是應做的事、應盡的義務、應承擔的過失;而擔當則是實然狀態,強調的是所承擔的責任、所負起的義務。二者是應然與實然的對立統一關系。其次,“責任”重在于“知”,因其是應當、應有與應做的分內之事,是社會主體在對象化的社會實踐中自生的本質屬性與內生的價值要求,而這種自身的本質屬性與內生的價值要求都是建立在社會主體對自身所處的社會角色、地位、環境等客觀現實認知的基礎之上,是集情感、思想、意識、觀念與意志為一體的主觀認知,是人類才具有的高級思想、意識與情感,“每一個在道德上有價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擔,不負任何責任的東西,不是人而是物。”[5]7-8因此,人們通常將其表述為責任感、責任意識等。“擔當”則重在于“行”,是一種接受、承擔、負起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社會實踐主體在對自我責任認知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種正向行為選擇,而不是逃避、回避、躲避、排斥、拒絕等負向性的行為模式,因此,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出于責任的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5]12。在此意義上講,二者是知與行的對立統一關系。最后,“責任”集中指向于社會實踐主體所進行具體實踐活動的內容,是社會職業分工的內在價值要求;而“擔當”則集中指向于社會主體所采取實踐活動的行為方式或行為表現形式,二者在此意義上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責任是擔當的內容,擔當是責任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責任”貴在“擔當”,“擔當”始于“責任”;責任是擔當的前提,擔當是責任的行為過程與行為方式。有什么樣的責任,便會相應地有什么樣的擔當;責任有多大,擔當便會有多大,責任與擔當是形影不離的,二者在不同社會時空境遇下的不同社會職業分工中,表現出“各就各位、各就其職、各盡所能、各負其責”的實踐樣態,但這種多樣職責的擔當與行使終將匯集為社會的整體合力,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當前,全國正處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殊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具有特定價值功能的社會群體,在促進青年大學生政治立場堅定、思想意識健康穩定與價值觀念積極向上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從以上責任與擔當的相互關系中可以得知,責任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對自身在此次重大疫情防控中所應做之事內容的理性認知,而擔當則是對其所應做之事實踐行為的選擇方式,表現出一種正向行為活動的實然狀態。國內外重大疫情防控的緊迫性與重要性,賦予了高校思政課教師這一特殊職業在特定時期的特殊責任與擔當。因此,在厘清責任與擔當相互關系的前提下,進一步明晰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基本職責,并探尋其擔當具體責任的實踐著力點,則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政治要求與正確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必要基礎。
二、明晰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特有責任
在通常情況下,作為社會職業分工的高校教師主要承擔著“教書育人”與“立德樹人”的基本職責,但高校思政課教師除了承擔作為教師的基本職責之外,因其特殊的職業特性、功能地位以及所屬學科的特有屬性,決定了它在一般情形下所應擔負的主要責任與中心任務——從所涉及的內容而言,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教育等。在當前新型冠狀病毒于全球大范圍迅猛傳播的嚴峻形勢下,黨和國家的需要、社會的現實需要,尤其是青年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決定了高校思政課教師所應擔負的特殊使命與特有責任。同時,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這份特殊使命與責任是在抗擊重大疫情過程中自覺形成與自覺意識到的,是自愿要求擔負的對黨和國家、對社會集體、對青年大學生的道德責任與道德義務。也就是說,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特殊使命與責任既來自外在社會的發展需要,也來自內在自我的“道德律令”,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這份特殊的使命與責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首先,堅定政治信仰與政治立場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首要政治責任,是落實“政治要強”的根本任務,是培育當前青年大學生政治信仰的現實需要。政治責任歷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核心內容,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1]的客觀要求,這必然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首要責任。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責任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屬性與政治功能所決定的,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生俱來的本質屬性。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責任體現著無產階級政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反映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要求。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間,無論社會思潮如何洶涌澎湃,無論國內外各種勢力如何交織較量,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具有高度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與政治立場,并能始終如一而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在大是大非問題、政治原則問題上沒有‘開明紳士,一定要有鮮明的態度、堅定的立場,敢于站在風口浪尖上進行斗爭。”[6]在疫情防控中,高校思政課教師無論是在線上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又或是在公共媒體的發聲中,都要具有這種政治定力,嚴守政治紀律,并將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與政治立場貫徹其中。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將黨和國家制定的防控疫情發展態勢的路線、方針、政策等及時、準確、有效地進行系統梳理與講解,并能客觀與準確地進行解讀與分析,使青年大學生能及時有效地獲知與理解黨和國家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政策方針,而勿使社會各種思潮影響或侵蝕大學生的身心,從而導致迷失政治方向,動搖政治立場,失去政治信仰,這將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失職與不稱職。
其次,深化與創新思想理論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教育責任與理論教育責任,是解決疫情防控期間青年大學生思想混雜、觀念混亂、理論混淆的主要任務。思想理論教育責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功能決定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盡職盡力。高校思政課教師以青年大學生為主要教育對象,是以青年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其本身就承載著以思想理論作為溝通橋梁的基本職責。生產思想、深化理論、創新觀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學科的基本特性,如果遠離思想的生產,疏遠理論的深化,退卻觀念的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在受教育者中失去自身的價值、魅力及其吸引力。一般情況下,思想理論的生產、深化與創新主要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有什么樣的社會實踐就會有什么樣的思想理論。當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防治與防控,這樣的社會實踐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想、觀念、理論,其中有些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正確的思想理論,而有些則不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甚至是歪曲社會實際而產生的錯誤的思想言論。由此,在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思想言論進行清醒的認識、辨別,務必保持冷靜清醒,務必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課主渠道,及時將符合客觀實際的正確思想理論呈現或傳遞到受教育者面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疫情防控期間的責任,不是簡單地將黨和國家制定的應對重大疫情的路線方針政策或疫情發展的時事狀況、疫情防控中的先進模范事跡或不良社會問題等,一一陳列在受教育者的面前,而是要用愛國愛民之情懷、深邃而智慧的思維體系、廣博的社會人文視野,不斷地有針對性地對重大疫情防控期間所出現的思想進行深度挖掘,對相關理論進行高度提升,對最新觀念進行精準凝練,并將這些思想、理論、觀念及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與道德品性之中,進而恰如其分地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教學活動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想理論教育責任,就是從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現實發展動態中汲取思想的養分,挖掘理論的現實素材,“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1] ,從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內容的豐富性、理論內容的針對性及現實的啟發性。
再次,引領精神價值追求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重要責任與使命,是引導青年大學生準確理解與積極踐行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價值需求。價值觀是人們信念系統中最為持久、深刻與深層的思想意識,“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7]青年大學生的人生需要價值的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青年大學生形成價值觀念與錘煉精神品質的引路人與前行者。精神價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基礎性與導向性作用,將引領價值共識、提升精神境界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精神價值層面的責任與使命,既是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與擔當,也是引領青年大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要求。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需要從學理性的角度對精神價值進行系統性的講解與闡述,更需要根據重大疫情防控中所體現出的特有精神價值內容進行高度的凝練與濃縮。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1]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心懷天下、情系家國、洞察時事、明晰責任,激活學生在國家公共衛生危機中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在疫情防控中樂于奉獻的精神動力,激勵學生在抗擊病毒肆虐時對科學真理的價值追求,引領價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喚醒青年大學生的內在精神品質,使他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新的精神面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全國疫情防控過程中,用鮮活的先進典型事例給青年大學生講清講透,人們在特殊時空環境中精神品質與價值觀念對人生選擇的重要作用,明白究竟什么樣的青春值得追求與弘揚,明白究竟什么樣的精神值得擁有與向往,明白究竟什么樣的價值值得肯定與踐行,進而引導青年大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大學生的言行舉止中。
三、在重大疫情防控中高校思政課教師擔當責任的著力點
解決當前青年大學生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過程中出現的思想困惑與價值沖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重要渠道,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針對此疫情發展狀況進行“傳道授業”“答疑解惑”的主力軍與排頭兵。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需要系統傳授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的相關知識,還需要根據目前課程開設的實際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以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將疫情期間黨中央的重要決策與舉措、各個領域與行業中的典型案例,以及有關社會熱點與焦點等問題進行深入挖掘與開發,并將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鮮活教材與豐富內容,引領核心價值,傳播科學知識,傳遞思想智慧,傳播世間真愛,堅定青年學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引導青年學生的理性價值認同,使他們在這場特殊的時空場域中歷練政治實踐,錘煉思想品質,凝練價值共識。
首先,匯集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間黨和國家出臺的各項方針政策,在系統整理的基礎上進行多維度的理論闡釋與解析,并及時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傳播出去,不斷引導青年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1月7日第一時間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隨著疫情在多個省區市快速傳播,同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要全力救治患者,盡快查明病毒感染和傳播原因,加強病例監測,規范處置流程。要及時發布疫情信息,深化國際合作。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確保人民群眾度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新春佳節。”[8]針對此次重大疫情防控黨中央所提出的“四要”,涉及防疫工作方案的頂層設計、各方的組織協調工作、醫學醫療工作的積極展開,以及國際合作、信息管理、輿論引導等多個方面。這些指示的背后,折射出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政治信仰與價值追求,無論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中,還是在各類突發的公共安全事件中,黨始終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新型冠狀病毒防控中群眾的利益具體體現在生命的安全與身體的健康,聚焦在對每一位患者的科學救治中。此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就疫情防控工作召開會議,聽取多方匯報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并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個月內三次親臨戰“疫”一線考察調研,深入社區、醫院、疾控中心、科研攻關一線,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防治并取得一定的階段性勝利,離不開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與精準施策,離不開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離不開黨始終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核心,凸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與文化的獨特優勢與深厚魅力。在匯集與系統整理此次重大疫情防控期間黨和國家出臺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上,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結合所開設的具體課程,從歷史、文化、價值、政治、政黨、法律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并多向度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優勢以及轉化機制等內容,使青年大學生在更加具體現實的社會實踐環境中深切體會到這些制度優勢,并且更加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次,深入挖掘重大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各行各業中涌現出的各類典型案例,提煉思想政治教育內核精髓,精心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充分恰當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新冠肺炎疫情從發生、發展到全國上下共同抗擊,在社會的不同領域與不同階層中出現了各種社會現象。在及時關注社會各大媒體關于疫情引發的社會各類現象的報道中,在人們日常所見、所聞、所感的社會生產生活的實踐活動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抓取一些具有代表性或影響力的人物或事件作為典型案例。一方面,宣傳抗擊疫情的先進人物事跡,啟發青年大學生積極探索與分析。如從“戰疫”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事跡中,分析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科研人員、基層黨員干部、志愿者以及各行各業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們的價值取向,激勵青年大學生勇于擔當、奮進、奉獻,樹立愛國愛民、敬德為民的家國情懷,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另一方面,利用疫情防控的反面典型案例,引發青年大學生深入思考,全方位地明辨是非、對錯、善惡、美丑,進而從反面促進大學生們堅定政治信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例如,全國戰“疫”鏖戰之時,黃岡衛健委唐主任的一問三不知,湖北省紅十字會口罩分配去向不明等現象,折射出責任意識匱乏與社會監督制度問題;在疫情防控期間,多地個別不法分子企圖投機倒賣防護物資牟取暴利的犯罪活動,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伺機發“國難財”,背離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借助這些案例,透析社會問題,總結教訓,引導青年大學生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道路中求真務實,以新的姿態與素養做好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再次,直面重大疫情防控中產生的熱點、難點與疑點問題,及時有效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來解答及回應青年大學生所關注的各類社會問題。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熱點、焦點問題,加之國內外不同媒體、不同社會群體通過多種方式與渠道的傳播,使許多信息與問題“發酵”、升溫,甚至發生扭曲與變異。面對特殊時期散布于網上網下的各類思想、各種觀點,如何引導青年大學生學會透過疫情期間發生的社會現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質問題,如何引導青年大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開其中的難點與疑點問題,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當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價值引導的重要契機。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是觀察世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具有普遍性的科學思維與理論工具。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與防控,可以使青年大學生更好地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靈活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9]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需要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講解與分析,而且需要將這一思想理論武器靈活運用到客觀世界的建設與批判中,引導青年大學生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當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與問題。例如,對待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會無止境、無限期發展下去的疑問,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可分析指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故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產生、發展、鼎盛與消亡的發展過程,此病毒作為一種客觀物質也會遵循這一客觀規律而最終在全國與全球結束;對待疫情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擴散的疑慮,運用馬克思主義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認識到無論人與人,還是國與國之間都存在著共存關系,無論每個社會個體還是社會整體,無論是哪個民族還是哪個國家都應共同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待黨和國家如何應對此次重大疫情考驗的熱點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分析黨中央在應對這場“無硝煙”的戰“疫”中辯證處理了“危”與“機”的關系,找到了轉危為安的契機,有效遏制了疫情的進一步惡化,化解了社會中存在的各類社會問題。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在現階段取得一定成效,在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在于人民群眾的群策群力。
最后,不斷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養,積極順應重大疫情防控期間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創新性。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擴散,不僅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重大影響,而且也給人類社會及自然界帶來了新的問題與挑戰。若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審視此次重大疫情的發生與發展,它則賦予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內容、新的素材、新的形式與新的要求;同時,它也賦予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此時空背景下的特有職責與擔當。對此職責的擔當,則相應需要從高校思政課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進行更為全面、專業與具有針對性的升級與打造,以勝任新時代黨和國家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寄予的使命與要求。與一般專業課程相比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1]等特征。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責任與擔當,則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力提升、打造:其一,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面對此次重大疫情,國際社會風云變幻,國內外社會輿論風起云涌,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具備較強的政治鑒別力與敏銳度,始終“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10] ,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與政治信仰。其二,在進一步增強專業理論知識素養的基礎上,不斷擴充對其他各類學科知識的涉獵與豐富。扎實與豐厚的專業理論知識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最為基本的理論素養,但依據新冠肺炎疫情現實發展的情況來看,不僅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師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對其分析與解讀,而且還需要針對在此期間大學生的身心需求,相應地具備一定的心理疏導知識、醫護常識、法律知識等,這樣既可以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情動人、以愛助人,也可以真正“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其三,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技能。針對此次疫情的發病情況與傳播特點,黨和國家在全國范圍內采取了極為嚴格的防控措施與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線下課堂教學為主的基礎上出現了線上居家教學現象,并且呈現出大規模、大范圍、大跨度的特征。在此情形下,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及時順應潮流,合理調整教學方式,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如現場連線、師生線上交流對話、重要時點觀看直播、網絡教學打卡考核等方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創新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4]康德.道德形而上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7.
[5]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5.
[7]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8]習近平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N].人民日報,2020-01-21(1).
[9]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 更好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N].人民日報,2013-12-05(1).
[10]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1).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Epidemic
GAO Pingmei
(School of Marxism,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China, 710119)
Abstract:As a social group with specific value func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in respons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epidemic, shall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to hold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firmly, to deepen and innovate social thought and theory, and to lead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valu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epidem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have spe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special missions, namely, through the multi-dimensional theory to explain and analyze policies issued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during the maj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analyze the typical cases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society, to solve and respond to the social hot spots, difficulties and doubt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situations through 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basic standing, viewpoint and method of Marxism, and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each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epidemics so as to strengthen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epidemic; responsibility
(責任編輯:楊 波)
收稿日期:2021-03-15
基金項目:
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西部與邊疆地區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研究”(20XJA710002)。
作者簡介:
高萍美,女,山西原平人,博士,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