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華
◆摘? 要: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醒著人類變革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外語教師,回顧經年的語言教學傳統和體驗,深刻領悟到促使語言教學創新性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延展性語言教學
一、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世間萬事無常態:語言教學發展到今天看似波瀾不驚、沉靜遲緩,實則暗流涌動。這種涌動的暗流,其實是語言教育的效果與社會需求的不匹配。教者費盡心力,學生疲憊不堪,教材內容陳舊枯燥,授課方式古板僵化,青年人天性的好奇心被磨礪殆盡。試問事倍功半的教學機制還有持續的價值嗎?不適合的東西就應該有所改變,使之為人所用,為社會所用。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就應該為人所用,成為人們交流的工具;人應該控制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控制,為工具所累。學習語言是為了更好的交流,而不是為了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因此明確語言學習的目的很重要。
二、延展性語言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在遵循基礎的語言教學規律的條件下,有計劃地擴充學科種類,盡量讓語言教學涉及到多種學科知識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使教學更具備活力。語言本身只有在社會生活實踐當中才有存在意義和價值。脫離了學科知識的語言沒有生命力,無法吸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三、延展性語言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1.涉及到的學科側重點。雖然談及到的是多學科知識的擴充,但是在具體教學實施的過程當中,應該有所側重。教師對于側重點的把握和規劃是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來制定的。比如,所教班級的學生有來自計算機專業。教師即可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用英文講述一些有關人工智能時代的科學技術知識:大數據,虛擬現實,無人駕駛,智能快遞,無人機技術等一批最前沿的科技發展。并可以根據需要提供相關知識的文章和聽力內容。對于那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們來說,與時俱進的話題同樣是年輕人感興趣的。如果是文學院的學生,教師可以從東西方文學比較入手,來介紹一些優秀的西方文學作品;還可以帶領學生們研究一些有名的東方文學的翻譯本。比如,道德經的英文翻譯本就很值得學習和回味。思維方式的時空轉換會為學生帶來極大的興趣。他們不但會看到語言的活力,還會對東西方語言有著一個整體的審視和評判,這會極大地有利于語言學習,尤其是運用語言的準確性。
2.教師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詞匯。延展性語言教學的突出特點是需要教師對課堂上所涉及到的專業知識,有熟練的掌握并能夠精確地運用相關詞匯。因此,教師課前大量的籌備工作是重點。許多固定的詞匯和短語,以及表達方式,并非是隨意翻譯出來的,而是有固定的表達方式。嚴謹求真的教學態度是語言在多學科教學中的前提。運籌帷幄的認真審慎才能決勝于千里之外。教育者對于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自律從來都是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例如,如果對文學院的學生提及先秦諸子百家的理論,其中孔子有一句話:“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外語教師應該仔細研究一下“道”這個名詞是否可以正常翻譯成普通的Taoism。把孔子的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閑事”。可見這里的“道”并非指道家學說的“道”,而是一個泛指的詞匯指“治世的規則”或者“法度”。因此,翻譯成“moral? standard”或者“law”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3.側重與學生的互動與討論。由于這種教學方式往往談及的是學生們所擅長的專業領域,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討論機會和條件。接著上面的例子說,那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列舉出某個詩詞文章,自己進行翻譯和名詞解釋。課堂討論是拿出不同的翻譯結果集體評判。教師還可以把諸如此類的文章布置作業,讓學生進行簡短的段落翻譯。教學形式的活躍性和所教知識的連貫性融為一體,同時又具有專業特色,定會打造出耳目一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比如說易中天先生在他的著作《如墨道法的救世之策》中提到孟子“人性向善”的理論所激起不同的爭論。教師可以用人性向善這一主題為學生提供很好的辯論素材,讓他們以課后作業的形式來準備課上討論稿。
延展性語言教學方法是一種全新的語言教學理念,為語言教學的未來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它的實現是需要各方面因素的促成:教師,教管人員,學生等。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人員之間的彼此配合協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相對沉悶的語言教學歷史背景下,它會掀起一道震撼的波瀾。首先,邁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需要教育者和學習者具備足夠的勇氣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實施的過程當中必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收獲之中必定伴隨艱辛困苦,但這都不能阻擋語言教育教學改革步伐。越過重重阻礙,當我們看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教學方法的誕生,就不會后悔自己曾經的選擇與嘗試,因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嶄新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易中天.儒墨道法的救市之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