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葉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提倡“把學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主張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教材?!靶淞帧闭n程理念下所追求和呈現的課堂也正是如此。在我們的“小樹林”課程里,教室不是唯一的課堂,大自然常常成為學生的課堂。此外,樹林中的花、鳥、蟲、草,所有的動植物都是充滿生命力的課程資源,引領幼兒在課堂中自由、自主、愉悅、創造地學習與游戲。
◆關鍵詞:鄉村幼兒園;“小樹林”;課程資源
首先大部分的教師在教學中執著于積極地為幼兒準備材料、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教室環境的布置、教具的制作以及一些精致的圖片等等。然而這些環境都是人為創造的,而且需要不斷地更新,教具等等也需要不斷的補充。教學活動的創造性和趣味性都受到了這些因素的制約。
其次幼兒園的課程資源是幼兒園課程活動的基礎,新課程能否實施,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課程資源的豐富性以及開發水平和利用水平。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于幼兒生經驗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也越來越清除了,開始提倡在幼兒的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經驗,健康成長。那么鄉村幼兒園又該如何將課程資源高效的利用,促進課程活動的有效進行?本文將通過“小樹林”課程資源在鄉村幼兒園的應用開發展開探討。
一、“小樹林”課程資源的定義
“小樹林”課程資源是由多方共同參與,是讓幼兒在幼兒園內外的真實生活場景中,通過現場的感知、情境操作和互動交流而進行的一種學習和體驗。具體來說就是在鄉村幼兒園中,利用鄉村真實的大自然環境,將幼兒帶領到真實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教學,進行游戲等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實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從深刻的體會中、親身的實踐中去學習知識,積累經驗。
二、“小樹林”課程資源的特性
(一)潛在性
“小樹林”課程資源同其他的課程資源大同小異,無論是其存在的形態還是結構又或者是其自身的功能還是價值,都具有一種潛在性。潛在性就是指它不是現實課程的要素和條件,其必須經過課程實施的主體自覺地加以賦值、開發和利用才能夠轉化成現實的課程,發揮課程的作用和教育價值。
(二)不確定性
自然資源是根據資源本身的客觀規定和定性規定進行分類的,而不是根據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小樹林”課程資源則與其不同。它們不僅有物質層面,還有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靶淞帧闭n程資源的體現形式粗綜復雜,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對其質量屬性、邊緣和尺度進行分類。
(三)多樣性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都表現出多樣性。可供開發利用的“小樹林”課程資源各不相同,其構成和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同時,由于幼兒園的不同層次、不同規模、不同師資水平,可供開發和利用的“小樹林”課程資源必然也千差萬別。鄉村幼兒園具有獨特的地域特點和特色資源,往往是城市所不具有的,發掘這些資源的課程價值,加以開發利用,能夠給鄉村幼兒園的田園課程建設帶來豐富的內容和形態 。
三、“小樹林”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
(一)“小樹林”課程資源開發使幼兒參與到實踐中,得到鍛煉
幼兒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兒童的身心發展不成熟,他們對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性差,而且他們抵抗疾病的能力是很弱的。因此,培養孩子的健康體質,為他們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不僅關系到他們目前的健康成長,而且對他們的健康有著持久的影響?!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小樹林”課程資源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與大自然親近,去戶外鍛煉體魄的機會和場所。幼兒可根據總體安排去自由活動(保證在教師視線范圍沒并且保證學生安全情況下),學生可以盡情地享受陽光雨露的滋潤,樹林里綠色植被的熏陶,感受外界環境的變化,親身體會大自然的魅力。
(二)“小樹林”課程資源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增長知識
幼兒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強烈,求知的欲望很強烈。當帶領幼兒走進“小樹林”,親近大自然的時候,會有許多好奇的、未知的事物出現在幼兒的面前,幼兒會迫不及待地去問老師,去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處于該階段的孩子,如果教師給予積極的鼓勵,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增長他們的知識。
(三)“小樹林”課程資源開發 促使幼兒增進人際交往,塑造健康的人格
這里的“人格 ”指一個人的個性心理品質。幼兒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教師應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課程資源的真實性、參與性和現場性有利于兒童健康人格的塑造。如每次活動都有集合時間,時間觀念的培養讓幼兒知道要守時,促使幼兒知道要做一個守時誠信的人,在“小樹林”的課程活動中讓他們學會與同學之間交往合作,這些都為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小樹林”課程資源的實現和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孩子接近大自然,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他們能夠慢慢積累經驗,獲得改變,這樣每個孩子不僅能在戶外的課堂上獲取知識,還能夠大膽嘗試,探索,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走出教室空間,走進廣闊的“小樹林”課堂,孩子們的學習空間更加廣闊和真實;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轉變為一個個的實踐探索活動,這讓孩子們的學習過程更形象、更生動;更多自然資源的利用替代原本的死板的紙質資料,孩子們的操作材料更加開放化、多樣化;孩子主動探究代替了教師的言語講述,孩子們的學習過程更加積極與主動。大自然深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而“小樹林”課程資源也正好可以幫我們有效開展課程活動。
參考文獻
[1]陶紀秋.從“看不見”到“看得見”——以“小樹林”資源為例談教師課程意識的提高策略[J].華人時刊(校長),2016(09).
[2]李春艷.讓資源因應用而“鮮活”-有效盤活教師教育資源策略談[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09).
[3]虞靜.瓜果:一種值得關注的課程資源[J].學前課程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