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育工作中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的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確保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素質教育要求以及學生的發展需求進行教學方法的制定,利用思維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針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中物理;帶電粒子;電磁場;運動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的教學現狀
1.教師不重視學生智力開發
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物理教學往往都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在教學中過度重視升學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開發有所忽視。在概念講解過程中,部分物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依舊是填鴨式教學,將教學內容直接灌輸,學生無法真正接受物理知識。物理是一門理科課程,照本宣科式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摩擦力教學中只是將其概念進行口述,但是學生卻無法真正感知摩擦力的大小等特點,如果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文字理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培養是得不到提升的。
2.課堂教學方式比較落后
調查發現,教師建議學生通過多做題來提高思維模式的建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并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的能力,興趣培養產生了抑制作用。因為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思維能力也處于停滯狀態,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加強學生思維培養,摒棄落后教學方式。教師為了趕進度教學速度往往比較快,但是對于一些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跟上進度,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會大大降低,嚴重者會對物理學科出現排斥情緒,影響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的教學策略
1.利用小組討論,注重公式的探索過程
小組討論具有很多優點,傳統的初中物理注重對公式的利用講解,缺乏對公式推導過程的分析。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公式的過程,學生之間積極討論,通過獨立思考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進而更好的進行知識的總結,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其學習壓力較大,課堂氛圍低迷,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而借助于小組探究,則能讓其煥發新的活力,讓其敢于暢所欲言,通過小組探究掌握力學公式的內涵,最終有效掌握解決力學問題的規律,升華其理解和記憶。
2.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
盡管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老師起到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如果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缺乏老師的正確引導,將會讓學生的解決問題結果出現大幅度偏差,所以在解決問題教學時,老師要時刻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解決問題情況,不能讓他們偏離主題。例如在平衡的狀態下帶電粒子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0;當帶電粒子做變速直線運動時,帶電粒子所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能等于0,并且帶電粒子變速運動的方向一直與最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教師通過引導來讓學生觀察,了解帶電粒子的運動方向。
3.對錯題進行總結,提高問題反思
老師進行學生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就是對學生整體的物理解題進行強化和訓練。在培養學生解題的反思能力,就應該讓學生重視自己的錯題,把錯題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找到自己在物理學習上的不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訓練,讓學生克服自身學習的缺點,勇于探究。因此,老師應該利用好錯題,讓學生把平時作業中、試題中的錯題整理出來,弄一個錯題本,讓學生按時回顧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和學習能力。同時,老師還應該從學生的錯題中進行物理統計和分析,找到學生出現錯誤多的知識點,加強對其知識點的教學,讓學生反復訓練,以此達到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學目的。不僅如此,老師還可以通過錯題了解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并針對個人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和老師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4.巧妙創設教學情境
物理課堂情境有層次性、多元性、生活性的特點,教師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生活化的場景中,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到物理的變化,也可以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而且核心素養和物理情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核心素養可以在物理情境中得到提升,物理情境同樣可以借助核心素養實現有效創設。通過此,物理課堂中進行合理的情境設置,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形象掌握高中物理內容,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欲望,促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欲望得到提升。例如通過操作洛倫茲力實驗來觀察帶電粒子的直線運動,在實驗的過程中要掌握實驗裝置的名稱和作用。學習者在實驗中針對電場、勵磁線圈以及勻強磁場這三者的方向問題要把握清楚,當這一前提完成之后便可以進行觀察電子是否是垂直于磁場的。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以及磁場的影響。
5.進行探究式教學,提高思維培養
在高中教學階段,思維邏輯的培養有著很大的意義,作為最基本的物理邏輯思維,已經成為了教師評價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關鍵指標,因此教師有必要借助探究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思維邏輯,使其能運用思維邏輯促進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物理知識的拓展。在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運用思維邏輯進行備課,這樣才能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激活想象力,通過類比來探究新知識的特點。比如在人教版選修3-1“電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必修1中的“重力場”,讓學生運用思維邏輯探究電場的特點,由此來展開課堂教學,如此一來可以有效強化學生類似思維應用能力。再比如學習“磁場”時可以讓學生將“電場”作為類比參照物展開自主探究,隨著長期的類比訓練,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欲望會大大提升,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三、結語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需要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目標,通過思維培養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的了解當前教學問題,以及通過問題創設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師可以通過重視教材,把握核心知識、提出具有邏輯性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布置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任務,總結出一套高效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有效地提高物理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俊義.高中物理教學探究——以"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問題"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237.
[2]張浥珩.高中物理學習中電磁場中帶電粒子的運動問題[J].通訊世界,2017(23):323-324.
[3]周燕.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問題命制思路[D].重慶師范大學,2017.
[4]奚發建.淺談如何利用動態圓來處理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問題[J].新課程·中學,2017(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