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應當“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口語交際訓練是思維、心理、聽話、說話、交際、態勢語等多種能力的整合訓練。
一、口語交際的含義及特點
口語交際是人們運用口語接收對方信息、同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遞給對方的過程。它具有思維的及時性、時間的實發性,情境的特定性、能力的綜合性等特點。使用最多的最廣、是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在小學階段,口語交際訓練雖然包含聽、說訓練,但不同于“聽話、說話”訓練,它注重的是訓練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的口語能力。
二、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
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很多學生的局面表達能力明顯提高,而說的能力卻未顯見提高,往往是越到高年級越是“矜持穩重”、“三緘其口”了,學生不善于說,就會妨礙信息的交流,思想上的溝通,不利于學生素質地提高。造成這些原因是目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對口語交際教學地位的認識存在片面性
在對同校教師的調查中我發現,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地位的認識存在片面性,認為口語交際教學應附屬于認字、閱讀、寫作教學,因此在實踐教學中他們認為無需設計專門系列,安排專門的課時進行訓練,口語交際課形同虛設。
2.對口語交際教學內涵的認識存在片面性
《語文課程標準》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將原大綱的“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這種做法不僅是為了變更提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賦予它新的教學內涵。它除了具備聽話、說話的能力外,還要有交往能力,待人處事的能力等。實際上,口語交際能力是言語表達能力、做人處事能力、生存發展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有機組合。
3.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的理解存在模糊性
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大多數教師有著模糊的認識,他們中有的人認為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是由《語文課程標準》規定,有人認為教學內容就是教材,就是課本。其實《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報要達到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教學內容則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憑借,是隱含在教材中的口語交際、知識以及口語交際的活用。
三、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語文學科的教學無疑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語文課程標準》首先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交際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口語交際實踐。
(一)激發口語交際的興趣
口語交際的教學要選擇直觀,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學生饒有興趣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口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1.借助插圖,想象“說”
小學低年級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常能喚起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
2.借助課文,表演“說”
表演是學生特別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愛的語文活動,雖然費時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學生對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語文猶為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課讓學生充當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學生會其樂無窮。
(二)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使語言的發展,促進他們獨立思考,有助于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的意見,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和鍛煉,對學生智力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創設生動有趣,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的情境,給學生營造口語交際的氛圍,以激發學生的說話欲望。
1.實物創設情境
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
2.媒體創設情境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實踐培養出來的,沒有具體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也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
(三)強化語文實踐,多形式提高口語交際綜合能力
語文是教育資源最豐富、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也不例外,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實踐活動,創造性地設計口語交際的內容。
1.以讀學說
朗讀是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它既能讓學生積累表達規范的語言,又能讓學生體驗到“規范”語言的價值,進而建立起學習語言的目標。如分角色朗讀、換角色演講、“課本劇”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語練習的好形式。
2.以說帶學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在課上做學生的忠實聽眾,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在充分預習準備的基礎上,學生們能較熟練地把一堂課的重難點很好地突破,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得很快。
3.以聽導說
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聽故事。根據學生這個心理特點,可以組織學生收聽有較強趣味的錄音故事,并要求學生說出重點,交互設疑、解惑,復述故事。總之,不拘一格,盡量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口語交際創造好一切條件。
4.以看引說
讓學生多看課外書,能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拓寬視野、活躍思維、發展語言。可在班級建立“圖書角”,開設課外閱讀交流課,并通過故事會、演講會、朗讀比賽等活動形式,把看課外書的所得講述出來,并把這種訓練形式擴展到課余觀看影視節目,生活見聞之中。
5.創設情境,樂于交際
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交際能力,可以在班內設“周末你我他”一欄目,在活動中,教師主動與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扮演角色,共同完成口語交際內容。不定期地開設“暢想欄目”。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在教學中去發掘口語交際的豐富素材,而且生活實踐同時也是對口語教學的鞏固和延伸,是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生生活在群體之中,生活在社會之中,與人打交道的際遇無處不在,我們要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爭取多說話,尤其是當眾說話。做一個落落大方,說話得體,做事受人歡迎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