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
從“大語文”的角度來說: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有多么廣闊, 語文學習的天地就有多么廣闊, 生活才是真正廣闊而豐厚的“大語文”天地。語文教學實踐也證明, 語文學習不能只依賴于課本,而應緊緊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使語文學習更有效、更便捷呢?以教材為基礎,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建立開放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或改造教材內容為聽說讀寫性極強的綜合實踐活動,或以課文內容單元主題為輻射點、擴展點,發掘生活中與教材相關的極為豐富的小學語文學習資源,設計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教學服務,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小學語文素養服務。
一、語文實踐活動的內涵及類型
語文實踐活動是以大語文教育觀為指導,以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 ,以活動為載體,以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和及時信息為內容,以學生自我活動探究、自我操作體驗為基本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創新為原則,以實現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等能力整體發展為價值取向的主體性活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其內容豐富,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1.閱讀交流型
根據一定的目的積極創造條件,如向學生開放圖書室、閱覽室、網絡等服務陣地,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并廣泛交流 ,激發閱讀興趣。
2.趣味競賽型
通過競賽既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又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如“詞語擂臺賽”等。
3.體驗表演型
如“自編自演課本劇”“演雙簧 (改病句 )”等。
4.語文游藝型
如“擊鼓傳花考狀元”、“會說話的標點符號”等。
5.鑒賞創造型
除“讀詩評畫”、“聽聲響自編故事”等活動外,還可設計可供想像的話題激勵學生勇于探索未知領域 ,展望未來。
6.“自編文集交流”活動
不僅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進一步提高了學生閱讀、積累、觀察、寫作的綜合能力。
7.社會實踐型
語文實踐活動應注重聯系學生實際,聯系社會大課堂。這類活動可以設計為寫調查報告、春聯等。
8.“三小”活動
即小記者,小導游,小小代言人。結合語文的要求,和家鄉的實際,讓學生開展小記者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親自去體驗采訪的樂趣;在旅游的旺季,讓孩子們自發的成立紅領巾導游團,為游客講解家鄉獨特的風景,享受其中的快樂,為自己的家鄉作宣傳,成為家鄉小小的代言人。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口才,寫作能力,還增強了孩子們自豪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與幸福中。
9.辯論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
這些活動都是孩子們的最愛,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針對自己的實踐收獲開展一些演講比賽,故事會,辯論賽等,可以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內容,豐富孩子們的視野。也能在激烈的辯論中鍛煉語言,飛揚孩子們的個性。
二、語文實踐活動的基本策略
1.根據語文實踐活動特點,做到“三突出”
(1)突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
這主要表現在知識的縱向及橫向聯系上。
(2)突出語文能力的綜合訓練
語文課堂教學主要以單元知識、單項能力訓練為主,每節課都要確定一定的重點,不可面面俱到,而語文實踐活動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束縛,得益其體驗與開放的特征,有效實現諸方面能力的整合。為了辦好小報,學生經常自覺到書店購買并查閱大量的報刊,向他人請教,學習相關知識,根據自己設計的欄目,親自動手創作,這使得學生不僅經歷了一次自主學習創造活動,而且在實踐中提高了閱讀、動手操作、鑒別審美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3)突出活動形式的靈活多樣
語文實踐活動按地點分,可在教室、活動室、閱覽室,也可在社區甚至大自然;按人數分,可兩三人一組,也可十幾人一組,還可全班參與或跨班、跨年級進行。
2.優化語文實踐活動過程,落實“三結合”
(1)課內與課外結合,確保足夠的活動時間
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 ,而達成素質教育的目標單靠每個 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語文實踐活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每個40分鐘,對一些難點問題 ,可在課堂上介紹、指導,同時更要向課外延伸,力求讓學生到宏大的社會生活中去自我探究。
(2)與其他學科結合,促使語文課程綜合化
語文實踐活動要以語文知識為中心,與其他學科如體、音、美、自然等廣泛聯系,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藝術手段,達到服務于學生發展的目的。在“讀詩評畫”活動中,為了保證樂曲選擇、依詩作畫評價的科學性 ,我們把音樂、美術等學科老師請進了語文課堂,有機地將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知識聯系起來,嘗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綜合化的甜頭。
(3)與常規活動結合,促使活動深化
每次活動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終止,富有持久性和實用性的活動要經常化,并與班隊會、晨會、文體、科技等其他常規活動緊密結合,利于學生協調發展。
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的樂園。“每門課都要能像語文實踐活動那樣有趣,那么輕松的話 ,學習真是件快樂、幸福的事了。”這是學生的肺腑之言。學生自己編纂書籍,既當“作家”,又當“編輯”,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結果令人振奮:書籍結構完整,單元劃分合理,每單元有主題且有導語,前言和后記的撰寫有特色。學生自己策劃畢業聯歡會,既是策劃者,又是參演者。學生圍繞單元及版塊主題,與同學交流、協商,制定活動計劃,寫策劃書,主題鮮明,分工職責明確,活動流程清楚。與人合作,籌備并舉辦畢業聯歡會,表達對師友、對母校的惜別之情。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參與到活動的圖片采集工作中,并將活動內容及圖片制作成PPT。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逐步養成了廣泛閱讀、主動探究、獨立思考、積極實踐、勇于創新的良好習慣。這一習—慣的養成 ,使學生將過去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變為一種自主探究體驗式學習。很多家長反映 ,語文實踐活動真好,使學生不僅樂學,而且見多識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新的教育理念、豐富的活動內容、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 ,使學生的個性、愛好特長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