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悅
一、職業教育中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基礎薄弱
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生缺乏足夠的語文素養,這樣就給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這種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轉變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就要制定有效的模式強化教學,這樣才可以真正的提升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質量。
(二)學生態度問題
中職學生的基礎能力相對較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對專業技能更為重視,這樣就導致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沒有學習興趣。在這種環境之下,導致學生語文學習氛圍不高,而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直接降低了語文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三)教材結構系統問題
對職業教育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可以發現,現階段語文教材的結構系統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并沒有綜合學生的特色發展。雖然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內容繁多,但是教學的結構系統并沒有綜合中職學生的實際狀況分析,從整體上來說,課程設置以及選擇過程中缺乏新意,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教學銜接不當,直接降低語文教學質量。
二、創新的意義
國家教育部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性意見》中也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應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更應將培養學生創意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
什么是創新?所謂創新,它是指知識水平經過一定量的積累后產生的思想智慧的升華,是主觀能動性的一種特殊表現,獨辟蹊徑、不循常態,是一種著力開拓的思維方式。創新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創新能力是指此前沒有的,第一次提出的新思想、產生的新事物,具有開創意義和創造價值的能力;廣義上的創新能力是指主體獨特的、新穎的思維能力通過指導具體的創新活動滲透在創造過程中的能力表現,具有重要的社會促進意義和作用。
三、探究新的教學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課堂氣氛是課堂的一種綜合心理狀態。每個課堂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氣氛;有的拘謹而呆板,有的積極而活躍;有的冷淡而緊張;有的溫暖而融洽。積極的課堂氣氛會使課堂紀律良好,師生關系和諧,學生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反應敏捷,課堂中會呈現出有張有弛,熱烈活躍與恬靜,嚴謹有機結合的喜人景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愛心、耐心、責任心以及童心為主旨與學生接觸交流,有助于學生對你的了解,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尊重,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體現良好的協作意識,出現情感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達到探索問題的最佳情景,讓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涌動,讓學生主動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問的良好習慣。要在課堂教學上有其一定的藝術性,上課有節奏感,語音語調抑揚頓挫,賦有激情,引人入勝;上課時盡可能將講授內容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教師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精神,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教師順利的完成教學知識的傳授,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及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師在情景中創設問題,使學生在知與不知的矛盾面前產和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激發認知的需要,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采取提倡發現問題集體解題,以及重視討論已經成為調動學生學習主運動性與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教師善于營造一種愉悅的環境,誘發學習濃厚的學習興趣,召喚學生主動而積極地接受知識的熏陶。
(二)變“教”為導,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興趣是創新教育的關鍵
教師的職責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優化教育的重要原則。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變“教”為“導”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難問題,讓全體學生一起動腦解決問題。然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最后讓學生向教師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答案。
(三)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要善于創設情景,通過設置疑問情景,激發學生產生疑問誘發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有些易錯的地方,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結論,盡管再三強調,學生只能一時記住,遺忘得較快,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設置一些疑問情景,激發學生產生疑問通過自身的探究解決,印象就比較深,更有利于增減學生的思維。教學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該允許學生帶著批判的目光重新審視教材,敢于向書本,向權威挑戰,在學習中有所發現、發明、創造,成為有所作為的探索者,使主體性發揮得到實效。
(四)善于借助工具
創新意識的產生不能完全依靠教師和學生的主觀意識,更多時候還需要借助教學工具的啟發作用。特別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生提升創新能力更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將學習活動巧妙的與現代化的工具相結合。因此教師要掌握選擇工具、運用工具、改進工具的基本能力,以此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語文教學內涵的目的。
(五)豐富語文教學活動
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對教材文章,語文文法的講解,還要培養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語言會話技巧等,形成學生讀、寫、說一體的語文學習框架。而在這種框架支持下,學生也更容易找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并且借助多樣的訓練手段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師要在教材講解環節中增加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例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語文互動游戲,為了驗證科普文章講解的準確性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鼓勵學生朗誦教材中的詩歌文章。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都能夠很好地轉化課堂講解的枯燥單調,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添加一抹鮮艷的色彩。
雖然這些活動并不具備突出的技巧性,但是卻較好地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心理,為構建形象有趣、創新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