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能夠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高科技人才,當今社會時代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好,隨著這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綜合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也是未來人才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到了三四年級中段的時候,開始隨著年齡,意識的增強有了自我意識,此時的他們可能在多個方面表現出心理問題,比如有些來自于學業的壓力,有的同學害怕成績不好,學習競爭壓力增大,有些來自人際交往的壓力,不會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等等。所以如今的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的機會增多。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非常嚴重,我們都要重點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我國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關注學生“全人”發展。即學生應當具有健全的人格、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近期,國家越來越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教育部發布了多個關于心理健康的條文,各大中小學也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有專門的心理老師,心靈信箱,心理小屋,每周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那么,在語文學科中能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語言學科作為工具和人文的學科,一直重視日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無論是古代詩,童話故事還是散文,敘事都告訴我們一個真相。列寧說“沒有人類的情緒,就不會追求真相。”就是這個道理。
一、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輕松自然導入,激發學習興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可以讓學生學習知識,也能讓學生充分享受獲得知識的樂趣,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積極探索。因此,教師的課程介紹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上課前,我們要掌握學生目前的知識與心理情況,因循利導的利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去導入課題,比如看視頻,講故事,情景表演等。例如在教學《急性子裁縫和慢性子顧客》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我預設:生活中你是個什么性格的人,當你遇到不同情形時你會是什么反應,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通過學生們暢所欲言,展現自我,導入課題,讓學生們感知文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兩種性格的對比中思考自己的心里特征,通過輕松自然導入,激發學習興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相結合,產生情感體驗
角色經驗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依靠著自己的青睞,他們可以完全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活動,并表演出文本所描繪的場景和文章中表達的情緒。角色表現可以展示出學習情況,激活語言,豐富情感體驗。在教學《鹿角與鹿腿》一課時,我在課外布置了作業,讓孩子們在家里制作鹿角和鹿腿的道具,第二天帶到學校進行情景表演,孩子們在表演中身臨其境的感受文章帶給我們的道理,通過親身體會和表演,同學們深刻的認識到了做人要正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妄自菲薄,即使一時有短處,但這缺點不一定都是壞事,也教育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正視自己的缺點,學會包容自己,愛護自己,不驕傲不自卑,形成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
3.引導反思,糾正自我,尋找新我
樂觀的人也會有悲觀消極的一面,讓學生審視自己同樣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學《陶罐與鐵罐》時,我讓學生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陶罐和鐵罐這樣的行為,如果是陶罐行為,我會問學生日常生活中會不會自律而不自卑,謙虛而不懦弱,如果是鐵罐行為,我會問同學在平時有沒有欺負過別人,心里是否驕傲自滿,這樣通過帶入自己,能夠從第三人稱去感悟角色,讓學生認識到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知道了:做人要正視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自卑,要不卑不亢虛心對待別人。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在課后作業中滲透,幫助學生調節最佳心理狀態
作業是一種檢測,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最好方法。我們也能通過作業來探尋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而語文中的作文,則是最能凸顯學生心理的一項作業。學生通過寫作文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表達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傳達給同學和老師。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為學生寫評語則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假如學生在作文中有一些消極的情緒或者壓力,我們可以在評語中給他一點鼓勵和安慰,畫一個小表情。教師對學生寫出評論,不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可以幫助學生呈現焦慮,解決心理問題,并進行全面和系統的教育。筆者認為,通過作文這種交流方式可以避免學生因為害羞或其他原因不敢和老師交流,優點很多。
三、正確實施評價,激勵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某一階段的評價,是學生獲取班級認同“歸屬需求”的基本途徑之一,在日常教學中,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教師與學生最直接的交流和對話,這個過程也對學生的心理造成重要的影響。
1.根據學生個性實施評價
評價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和保證。因此,評價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好處,不限制內容和方式,可以多彩多樣。
2.鼓勵學生自我評價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一樣,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語文課堂中鼓勵學生自我剖析,學會自我認識,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主觀感受和獨特見解。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
3.關注學生互相評價
在班集體中,學生與教師都是其成員或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班級的主人。所以,在日常課堂中,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之間成員互相評價,男生女生之間評價等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在心里對自己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進行自我調節。
總之,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而作為語文學科老師來說,我們承擔著更為艱巨的任務。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樂觀,積極等品質去感染學生,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征,及時和他們溝通,與家長溝通,形成一種三方合力的局面,完全理解每個學生,承認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性;欣賞學生的成就,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進步;給予學生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機會;聆聽學生的傾訴;觀察學生在不同場合的行為表現,給予適當的心理咨詢,并在語言教學方面有意識地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單獨的進行心理教育已經不夠,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