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媛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內容。教材的意圖是通過欣賞中國戲曲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動形象的臉譜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京劇特有的語言藝術和欣賞方法,進而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達到傳承與弘揚的目的。
二、學生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較強,對“時、空”觀念也比較明確,理解記憶、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優勢,并且能長久保持,興趣穩定。模仿能力創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戲曲藝術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識,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望。
三、設計理念
以學生發展為本,精心設置精美的戲曲形象范畫,教學環節的設計切合學生實際,讓他們有足夠的個性發展空間.教學過程中隨時捕捉教學信息,充分利用生成資源,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戲曲藝術的基礎知識,了解中國戲曲藝術富有的圖案美及鮮明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培養學生對戲曲藝術的欣賞能力。
2.實踐目標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在欣賞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戲曲角色、形象有關知識,利用卡紙等工具制作一幅戲曲形象作品,提高學生對中國戲曲藝術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在觀察的活動中體驗造型樂趣并獲得視覺感受,增強其動手創造的興趣。通過對戲曲藝術知識的學習,培養對戲曲藝術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
五、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1.教學內容
學習中國戲曲藝術的有關知識、動手設計制作一個戲曲人物形象。
2.重點
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和熱愛。(通過多媒體、范畫解決)。
3.難點
利用卡紙、皺紋紙等工具手工制作一個戲曲人物形象。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教學屬于六年級手工制作課,是學生在學習中國傳統京劇知識的基礎上,對其掌握的延伸、鞏固,并學習運用手工的方法進行創作。
針對學生特點在教法設計上采用:
1.分析比較法
六年級學生有恨強的觀察理解能力,他們能夠分析比較出不同物象之 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尋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比較來認識教學內容,理解教學意圖。
2.指導制作法
教師要在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制作一個戲曲形象,但不能替學生選擇角色、色彩。讓學生分組討論后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來繪制。
3.多媒體演示法
本課件采用ppt教學。美術課教學需要大量使用圖片、范畫,教師也要示范畫給學生看,這需要大量的時間,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讓學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很快地進 行范畫演示,師生互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享受和樂趣,對教學內容更感興趣, 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教學手段,教學多媒體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使用了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含有電影、聲音、動畫、演示過程等內 容。PPT教學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戲曲人物形象制作的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七、教具學具
為了能上好《精彩的戲曲》一課,我讓同學們準備了卡紙、皺紋紙、毛線、剪刀、膠水、彩筆等。
教師:課本、ppt課件、范畫。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很熱愛戲曲藝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過一過戲癮,聽聽大戲。(黃梅戲《天仙配》音樂聲起,師生共同欣賞)
剛才你聽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傳統文化,戲曲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走進精彩的戲曲世界!
(二)探究活動
1.你知道戲曲的起源嗎?
2.我國大約有多少個劇種?(三百多)
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深受國內外認識的喜愛,素有“國粹”之稱。
(三)京劇探究
1.京劇的歷史
2.京劇的角色(京劇的行當)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丑,共五大行當。
3.京劇臉譜的色彩?(欣賞音樂《說唱臉譜》)
4.京劇臉譜的藝術價值
(請學生談一談京劇臉譜的美感)
5.臉譜在京劇中的運用:
問:京劇中那些角色運用臉譜化妝?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京劇中的臉譜通常用于“凈角”和“丑角”兩大類人物形象的化妝上。生、旦角很少用。
九、藝術實踐
1.演示作業過程:〔播放——制作視頻〕
2.要求學生永卡紙等材料完制作一個京劇角色。
3.〔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4.學生課堂練習,教師巡回進行輔導。
十、評價
選優秀作業讓作者自己點品:其余同學提出優,缺點;教師表揚優點,不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
十一、拓展
京劇的獨特魅力不僅僅體現在多彩的臉譜上,還體現在精美絕倫,豐富多變的頭飾、服裝上。中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京劇藝術,博大精深,美妙絕輪。通過這一堂課的共同學習,希望大家多關注戲曲藝術,讓傳統文化永遠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