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政市政設計有限公司 王婭僑
自古代,便開始有了道路綠化的意識。根據《漢書》記載,“秦為馳道于天下 道廣五十步,三丈面樹,原筑其外,樹以青松”由以見得。發展至今,城市道路已然成為城市的結構骨架,而城市道路綠化一定程度上直觀地反映城市的客觀風貌。城市道路綠化的功能豐富,如防塵減噪、組織交通、改善環境、防塵固沙等。作為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道路綠化是一個城市對外界所展現的氣質,并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基于目前城鎮化逐漸加劇的現狀,城市中道路與綠化的相互關系日益緊張。本次調查針對北京市西北部區域中各類道路的綠化所用植物種類、選擇方式、配置形式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為北京市道路綠化發展貢獻力量。
在北京市西北部地區范圍內,根據對道路本身條件、外部環境條件、人文條件多方面的綜合考慮,選出八條道路,分別為復興路、長春橋路、遠大路、西單北大街、羊坊店路、學清路、學院路、圓明園西路。調查長度共計4700米,詳見表1。所選調查對象分布于北京市西北部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調查對象一覽表
通過現場實地調查,利用測距儀、卷尺等器材進行實地測量計數,并簡要繪出平面圖,后期進行完善,得到八條道路的道路綠化數據。在調查中發現,道路綠化由于兩側功能定位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因此,為了更好地分析數據,將所選取的道路進行分段編號,得到1-a至8-b共23段。
如上文所述,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人行道綠化與車行道綠化在種類、配置等多方面具有明顯差異,這與其功能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北京市西北部地區道路綠化常用種類的分析過程中,以人行道、車行道為兩大分類,分別深入探討其樹種及選擇等。
人行道綠化的主要功能為遮陰、提供視覺上的美感、防塵減噪等,亦可控制行人的行為。
1.人行道綠化常用植物
經統計,人行道綠化中,常用常綠喬木主要有檜柏、油松;常用作行道樹的落葉喬木主要有國槐、白蠟、銀杏;常用作觀賞性落葉喬木主要有榆葉梅、紫葉桃、紫葉李、海棠花。常用常綠灌木主要為大葉黃楊、小葉黃楊;常用落葉灌木主要為丁香、連翹。人行道綠化樹種表2。

表2 人行道綠化樹種調查表
在上述常用植物中,僅檜柏、油松、白蠟為鄉土樹種,占總數的不足20%。
2.人行道綠化樹種選擇分析
一是立地條件。眾所周知,植物的良好發育同土壤深度、水分等因素是分不開的。而人行道綠化受管線、鋪裝、寬度等影響,其立地條件較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樹種的選擇。二是美觀要求。自然式種植,且要滿足季相變化。常見的植物組合形式如圓柏+小葉黃楊+榆葉梅;油松+榆葉梅+連翹+沙地柏等。
車行道綠化的主要功能為遮擋來自對面車燈的光線以防止眩光、隔離空間。
1.車行道綠化常用植物
經統計,在車行道綠化中,常用常綠喬木主要為檜柏。常用作行道樹的落葉喬木主要有白蠟、國槐;常用作觀賞性綠化的落葉喬木主要為紫葉李。常用常綠灌木主要有大葉黃楊、小葉黃楊、金葉女貞;常用落葉灌木主要為丁香。在上述出現頻率較高的植物中,僅檜柏、白蠟、欒樹為鄉土樹種,約占總數33%。
2.車行道綠化樹種選擇分析
一是所選喬木的主干需端正、通直,其分枝點需要較高,否則會遮擋視線;所選灌木需要耐修剪成形。二是在綠化帶寬度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選冠大蔭濃,姿態優美的樹種,且冬天應該少枯枝爛葉。三是高度可控制,防止與空中的電纜電線交叉產生安全隱患。
3.配置方式分析
在垂直結構方面,基本以灌木+草本,喬木+灌木+草本兩種組合方式為主,分別占調查道路的14.3%、85.7%。此外,車行道綠化還存在著一定的韻律感。多數車行道綠化在約50至60米左右的范圍即形成一個“標準段”,能夠使道路綠化景觀更加規律化、更富有趣味。
首先,道路綠化的建設相對較為滯后,樹種更新較慢。在植物配置方面,也顯得較為單一。通常情況下,在道路景觀的塑造中,人們更趨向選擇硬質小品等,而忽視了植物造景。第二,樹種的品種較為單一,因此在道路景觀的多樣化上面,植物并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在人行道綠化調查中,可以看出由于立地條件的影響,對樹種的選擇也較為嚴苛,因此導致品種單一。第三,重建設而輕維護的現象較為常見。后期的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等工作沒有及時做好,導致設計的意圖沒有很好地表達出來。
目前來看,道路綠化所選用的植物種類雖較豐富,但從使用頻率上看樹種的選擇較為集中。應依據周邊建筑環境、功能,塑造特色景觀街道、景觀節點。同時,在樹種的選擇、配置方式上來看,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即考慮到20-30年后的效果。其次,在設計中,應更加注重交通安全與道路綠化種植設計的關系。同時,在道路綠化的后期維護中,應當完善養護管理體系,提高養護標準。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園林綠化的設計人員,應當不受限于傳統的設計理念,將新標準融入自身的知識架構中,利用更新的、更完備的知識儲備進行綠化設計,讓道路與綠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