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杜家瑤
拼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拼寫技能是如何獲得的,如何有效地知道拼寫技能的發展,當前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能朝向何處突破?基于此,本文回顧拼寫技能發展的理論,拼寫教學策略的理論,以及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向,重申單詞拼寫的重要性。
最早由建構主義學家Ferreiro[1]提出:孩子們從小就建構了如何書寫的理論假設,根據他們看到的單詞來檢驗他們的假設,進行不斷地修改和發展。有人認為,兒童會將書面中的字母來代表口語中的音節。另一理論認為,兒童對單詞的視覺表征反映了單詞代表的對象的特征,兒童往往對大型物體的單詞的書寫要大得多。
最早由Gentry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2]。拼寫技能的發展先后經歷四個階段,最初的前字母階段、部分的字母階段、完全的字母階段、鞏固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兒童的拼寫能力得到發展和完善。最初的前字母階段:兒童無法使用字母來代表發音,這一階段更多的是涂鴉行為;部分的字母階段:兒童能把單詞中一部分的發音映射到字母,在隨意的涂鴉行為后,他們逐漸習得了一些字母,并對如何用字母來代表發音有了模糊的認識;完全的字母階段:兒童能夠用單詞來匹配所有的發音;鞏固階段:兒童開始能夠把常見的字母,根據母語的規則組合為組塊進行學習,他們的語音意識和字母知識變得更加鞏固,語音編碼技能提高。
階段理論一直被廣泛地應用于拼寫指導,該理論啟發了人們拼寫的訓練并不僅僅依賴死記硬背,而應該重視語音知識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其不足之處,首先,階段理論強調語音知識的重要性,忽視了非語音的知識的重要作用,兒童只有習得了書寫的外部形式后,才能夠了解字母是如何對應語音的。此外,兒童的拼寫發展的實際情況往往更加復雜。
在學習單詞時存在兩條不同的通道,兒童在拼寫單詞時,他們會利用兩種通道的信息來源途徑:亞詞匯路線和詞匯路線[3]。亞詞匯路線,即拼寫可以通過語音和字形相聯系的規則系統完成,當學生掌握并建立起字母與對應的發音之間的聯結后,遇到類似的生詞時,兒童能夠將生詞中對應的音素分解出來,正確拼讀出新的單詞;詞匯路線,即通過外部語音輸入激活記憶中儲存的單詞表征輸出字母和單詞,換句話說,就是兒童可以直接從心理詞典中提取出該單詞所對應的語音表征。雙通道理論將詞匯分成規則拼寫和不規則拼寫詞匯,規則拼寫的詞匯,這類單詞依賴兩種通道都能夠完成正確拼寫;而不規則拼寫,即不符合亞詞匯的路線,完成正確拼寫需要依靠詞匯路線的單詞。
雙通道理論的不足之處在于,它無法解釋兒童拼寫生詞時采取的復雜的策略,在拼寫不規則單詞和非詞時,無法說明兩個通道獨立工作。此外,并不是所有的詞匯都需要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記憶,并不是所有遵循“音形轉換”簡單規則的單詞都容易拼寫。語音知識在拼寫過程中固然很重要,但語音知識并不是拼寫的全部線索和策略,還包括上下文,圖形句法和形態學等其他因素。
該理論認為學生在面對英語單詞中的生詞拼寫時,將單詞分解為發音和音節是不夠的,需要視覺能力的配合。視覺記憶理論提倡讓學生“仔細觀察”單詞,并記憶特定的字母組合模式。同階段理論和雙通道理論一樣,視覺理論不足以解釋所有的拼寫行為,準確的拼寫必須使用多個單詞的信息來源,此外,拼寫能力的差異是發音、拼寫知識的使用差異的結果,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語音知識上的差異,而非視覺記憶能力的差異。
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看到單詞,聽到單詞的發音,進行練習會促進拼寫發展[4]。整合理論比階段理論更強調非語音知識的作用,它將兒童的拼寫學習分為兩種模式:書寫的外部功能和內部功能。外部功能指的是書寫的外部形式的模式;書寫的內部功能指的是書面符號和語言之間聯系的模式,可能涉及語音學,也可能涉及形態學和語言結構,當語音線索與熟悉的字母組以及前綴、后綴和詞根等詞形單位結合時,最容易進行識記和正確書寫。
當前普遍認為,我們在拼寫生詞時,會有意無意地將單詞的語義、外部特征、拼寫或不規則拼寫等因素進行整合。多模式的整合理論對教學方法的指導具有直接的意義,該理論強調在拼寫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單詞和發音之間的聯系的認識,即語音知識和字形方面的知識,以及正字法意識,這些都是“單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偶然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可以通過日常學習生活中大量的閱讀和寫作練習,以及任意發明自己想要使用的單詞來獲得拼寫技能,他們可以自由創造單詞,提高拼寫能力,因此創造性寫作成了教育最終目標。但是,創造性寫作存在其局限性,它忽略了教學的價值。與此同時,受到建構主義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出現整體語言教學,并成為小學閱讀教育的主要模式。在整體語言教學方法中,拼寫和語音知識等具體技能并不是教學的重點,相反,人們認為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閱讀上,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猜測單詞的含義,并創造他們想要使用的單詞。拼寫不該作為一項獨立地技能進行教學,這樣會破壞語言的“整體性”,授課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不應該過于苛刻,以免破壞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偶然學習理論提倡的創造性學習和整體語言教學,有利于兒童掌握一些常見書面單詞的正確拼寫,但是也存在問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單詞的學習都是孤立的,依賴于兒童對單詞的記憶,而不是對單詞構成的字母結構和基本規則的理解,因此,依靠創造性學習和整體語言教學很難達到熟練拼寫的目的。
外顯的拼寫教學理論認為,拼寫不是一種“自然發展”的語言技能,它可以通過書寫來進行后天的“學習”,兒童需要直接外顯的拼寫指導,教授拼寫的技能,來促進他們拼寫能力的發展。具體的教學包含在元語言水平上對單詞進行詳細的學習:語音層面、字母和正字法意識層面以及語義和字形層面。有研究支持在學生的早期閱讀、寫作和拼寫過程中進行明確的拼寫教學[5],即早期階段進行語音教學以及系統的“單詞學習”,對學生拼寫技能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單詞學習”包括對目標單詞進行分析,發展學生的正字法意識,促進單詞的識別,“單詞學習”教學對拼寫困難的學生和雙語的學生效果顯著。 在面對生詞或糾正書寫錯誤時,直接地指導學生使用認知策略來系統地處理這些問題,即生成一種心理行動計劃,形成一套系統的方法來檢查他們的單詞拼寫。如在拼寫不規則單詞或者拼寫糾錯時,大腦選擇和應用策略,來回憶、檢查單詞拼寫,而不過度依賴于死記硬背。通過這種外顯的指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技巧和拼寫能力,同時,明確的拼寫教學也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目前已經很多對拉丁語系的研究,應繼續探討拼寫技能在其他語言中的發展[6],以及該語言的拼寫復雜性如何影響學習者拼寫技巧的發展,幫助我們發現拼寫技能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普遍規律。
信息化時代,人們的書寫方式由傳統的紙筆書寫發展為鍵盤書寫,軟件自帶拼寫錯誤檢驗和校正功能,給生活和學習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人們日漸依賴鍵盤書寫,有人提出現代通訊工具的發展會使拼寫能力下降。現代通訊工具和拼寫矯正功能對于拼寫技能的影響并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仍需要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