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洋

平頂山下,湛河之濱,坐落著一個新型的工業城區—衛東區。
在101.06平方公里熱土上,31.6萬衛東人在黨旗的引領下,只爭朝夕,奮力前行。
5年來,衛東區聚焦“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區”的發展目標,以黨建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強力推進經濟強區、宜居市區、和諧城區、生態綠區四區建設,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衛東晉位出彩華章。
衛東區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加大黨員干部紀律作風教育,激勵各級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形成“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困難找理由,同心同德干事業、凝心聚力促發展”的良好氛圍,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持續增強。
建立以“紅色引擎”為抓手、以“全科網格”為終端、以創建“楓橋式社區”為載體、以“幸福家園”為內容、以“民呼必應”為目標的城市社區治理“五個一”工作機制,實現以政治強引領、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強教化、以自治強活力、以智治強支撐、以共治強效能。
在完善黨務、政務服務等的基礎上,結合居民需求創設特色項目,著力實現黨建“一居一特”“一樓一品”,叫響了“360幫幫團”“溫暖快遞”“誠信菜點”“五點鐘課堂”“陽光書屋”等20多個特色服務品牌,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初步形成百花齊放、亮點紛呈的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新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衛東區黨員干部聞令而動,讓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控一線,轄區3800余名黨員,成立416支黨員服務隊參與防控工作,近一萬名志愿者活躍在抗疫一線,開展溫情問候、貼心代購等服務,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288名黨員干部作為“首席服務官”下沉一線,對轄區691家規模以上企業、重點項目、中小微企業,實行“一對一”全覆蓋精準服務。
走進衛東區五一路街道民政小區,整潔平整的道路,統一粉刷的樓房,綠化亮化的環境,富有特色的文化墻,讓人眼前一亮。年過八旬的居民趙作民和鄰居們坐在綠蔭下的石凳上乘涼,享受著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紅利。
實施宜居工程,提升幸福指數。魏寨村區域等9個棚改項目、碧桂園應國府等22個開發改造項目有序推進;東方駿景小區等157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29個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實施,141個居民小區完成“三供一業”改造,轄區近10萬人受益。
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強力推進道路工程建設,平郟路南延、東環路南延、湛北路東延、五一路東延等7條道路建成通車,平安大道東段、礦工路東段、開源路中段實施改造,鷹城大道升級改造等道路工程有序推進,城市路網日臻完善。
綠色是城市的“顏值擔當”,更是農民增收的“金疙瘩”。近年來,衛東區完成植樹造林6047畝,累計新增城市綠地20萬平方米,持續加速向綠而行。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水藍天。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扎實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向環境污染宣戰,不斷壓縮污染空間,優化生態環境。
此外,該區全面推動鄉村“五大振興”,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積極開展“村村整治、爭創示范”活動,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東高皇街道入選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示范街道,蒲城村被評為國家級、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市“十大美麗鄉村”特別獎。
衛東區因煤而興,因煤而困,未來發展關鍵在轉型。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實際,將現代物流、現代商貿、先進制造三大主導產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產業升級、高端項目集聚。
做大現代物流產業。衛東區深入踐行“以產促城、以城興產”要求,堅持把平頂山市國際物流產業新城作為“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區”的重要支撐載體,引進香港匯恒公司合作共建12.13平方公里平頂山國際物流產業新城,第一批啟動重點項目10個,葉莊安置區、平安大道升級改造、東湖公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國際商貿物流園、國際康養醫院及太陽谷安養中心、國際九年制學校等項目同步謀劃。
做強特色商業。新增萬達廣場、東城茂、鷹城7.1視界購物中心3個商業綜合體、28萬平方米商業面積,依托平棉大廈打造金融科創產業園,支持引導東城茂寫字樓、太和花園等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特色商業區被評為全省一星級服務業“兩區”。
做優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總投資38億元的平頂山市工業靜脈產業園,推進城市生活和工業垃圾廢棄物回收及循環利用,加快城市綠色化發展進程;以智能化改造為引領深入實施工業“三化”改造,平煤神馬機械裝備集團挺進全國煤炭機械行業前五強,平棉紡織集團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平煤十礦建成全省第一家智慧礦山,43個項目進入省市智能制造示范庫,“兩化融合”貫標對標企業達到43家,企業“上云”172家。
做實創新驅動。注重科技創新孵化平臺建設,招商引進摩米創新工場,積極承接平頂山市科技大市場,加快打造立足衛東、服務全市、輻射周邊的區域創新體系。目前,該區已建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科技型企業50家。
動能轉換,項目為先。該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工作理念,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文明、民生事業等領域,“十三五”期間滾動推進重點項目268個,累計完成投資375億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來棲。該區圍繞主導產業編制“四張圖譜”,深入實施“四個拜訪”,堅持大員上前線,積極開展招商。5年來,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70個,實際利用外資9339萬美元,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79.3億元,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引得來,還要安得住。為此,衛東區全面落實縣級干部聯系重點項目、首席服務官落實投資代辦等服務機制,持續叫響“只要企業決定干,剩下事情我們辦”服務承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一次辦妥”,市場準入更加便捷;剛性兌現惠企政策,發放星級納稅企業獎補資金880萬元,科技獎補1320萬元。

衛東區五條路小學師生迎端午、慶七一。圖/高鴻勛
“我們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營商環境為保障,以發展結果為導向,突出現代物流主導產業,繪制四張圖譜,扎實開展四個拜訪,強力推進國際物流產業新城、工業靜脈產業園、汽車工業園、科技大市場等載體建設,全力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區。”衛東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偉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衛東區秉持民生導向,堅持把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每年實施10項民生工程,讓轄區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強就業服務。5年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億元,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2.3萬人。
加大教育投入。建設路小學開工建設,五一路小學教學樓、上徐小學及附屬幼兒園建成投用,19所學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深入實施“名師名校長名校”工程,義務教育持續向優質均衡發展。
深化“健康衛東”創建。率先在全省施行醫療機構依法執業信用評價監管模式,積極推行“互聯網+家庭醫生服務”模式,30家基層醫療單位加入分級診療聯合體,高標準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復審,同時正在積極創建省級健康促進區。
扎實推進“平安衛東”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為轄區居民購買平安家園保險,公眾安全感、執法滿意度全省排名逐年提升。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5年累計支付城鄉居民醫保金42329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8144萬元,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和各類救助金8495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832萬元,落實各項惠農補貼2348萬元,切實兜牢民生底線。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4個標準化街道文化中心、19個社區(村)文化廣場及活動室,區文化館成功創建為“國家二級文化館”,舉辦3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和4屆民間藝術表演賽,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4000余場,建成首個“家風家訓館”,在城市商業綜合體中建成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的“文旅基地”。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衛東區將堅持‘兩個高質量,全面建設經濟強區、宜居市區、和諧城區、生態綠區,努力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力衛東、魅力衛東、平安衛東、健康衛東。同時,以建成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區為目標,緊扣新發展理念,在產業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生態建設、社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奮力實現突破,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樣板、改革開放活力樣板、城鄉一體融合樣板、生態文明美麗樣板、社會治理和諧樣板、群眾生活幸福樣板六大樣板,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衛東區委書記王迎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