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完善我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制度的法律研究

2021-07-25 16:21:22邵孟媛
環境與發展 2021年1期

摘要:正確進行回收處置是醫療廢物管理工作中的關鍵環節,也是防控傳染病、保障公共健康的必要手段,應當給予足夠重視。針對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中日益暴露出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亟待完善、覆蓋范圍有限、規定不夠細化、配套措施片面滯后等不足,在現有有關醫療廢物回收處置法規基礎之上完善缺漏,將醫療廢物回收處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與建立健全基層醫療廢物污染防控支持體系等先進理念有機結合,以構建完備科學的醫療廢物回收處置法律體系、護航生態安全與公眾健康。

關鍵詞: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無害化;立法體系化;生態補償

中圖分類號:X19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672X(2021)01-0035-1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1.01.006

Legal research on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medical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in China

Shao Mengyuan

(College of Arts and Law,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China)

Abstract:Correct recycling and disposal is a key link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waste, as well as a necessary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suffici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In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normative legal documents in the medical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work that urgently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coverage is limited, the regulations are not detailed enough, and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are lagging behind, the current medical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laws and The scientific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concepts such as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emergency treatment of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grassroots medical wast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pport system, to build a complete and efficient legal system for medical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and escort ecological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

Key words:Medical wast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Harmlessness; Legislative systemiz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前言

醫療廢物既可能經過合理的回收處置環節變廢為寶,也可能在不當的回收處置過程中成為污染環境危及人體健康的源頭或不法分子牟取不義之財的原材料等,這主要取決于是否存在完備的針對性法規體系以嚴格規制回收處置環節的行為。我國雖已相繼出臺與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相關的管理條例與防治法規,但關鍵的回收處置環節只涉及其中部分規定未能得到充分重視,且相較于其他域外國家與地區完備且與時俱進的醫療廢物回收處置法律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

1? ? 醫療廢物概述

醫療廢物(Medical Waste)包括容器和其他任何中間產品,是指在人類、動物或其他生物在具體的醫療過程中或是在醫學實驗研究過程中抑或是在任何醫學保健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廢物。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開展的一些研究證實,85%的醫療廢物是無害的,剩余部分則屬于危險醫療廢物[1],包括尖銳廢物、病理性廢物等需要被妥善管理,因其可能會造成環境與健康風險,需要避免與生活垃圾相混合或直接處理而整體變成傳染性或危險廢物。故而在一般意義上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中,應當著重于防治危險廢物污染環境與無害化回收處置非用于原用途的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與傳統意義上的廢物垃圾有著明顯區別,主要體現在醫療廢物的產生與每個社會主體息息相關,與公民環境權益的維護、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依法履行義務密不可分。在我國一般將醫療廢物認定為危險廢物,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修訂版)》第六章規定,危險廢物的認定應當以國家危險廢物動態名錄作為依據。在此名錄中除包含醫療廢物外,還有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與其他固體廢物的混合物等,對此類危險廢物的回收處置應當慎之又慎。以使用過的輸液袋為例,經回收處置后不得再次用于原用途或危害人體健康的途徑,這些規定表明在醫療廢物回收處置時須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對待。醫療廢物是傳染性病原體的溫床,在其管理與處置的每個環節都需嚴格把控,在流程中一旦存在疏漏極可能導致疾病傳播,進而危害環境與公眾健康。此外醫療廢物也具有較大的回收處置空間,在所有醫療廢物中,75%~90%被認為是健康無害的,例如心臟起搏器等一次性醫療用具。一項調查表明,在美國有5534家注冊醫院,如果每家醫院每年丟棄一個平均費用為1萬美元的醫療用具則會造成5534萬美元損失。高昂金額不僅意味著財產損失,而且還代表著用具再次用于教學或拯救生命等非原用途或非危害人體健康用途的機會浪費[2]。因此,對醫療廢物進行回收處置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回收處置法律體系將為維護人體健康與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彰顯該環節的獨特價值。

我國圍繞著醫療廢物的立法工作自1989年始,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法、以《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為主要依據的環境法、衛生法等多維立法(如表1),但也存在尚待解決的一些難題。畢竟醫療科技是動態發展的過程,法律需及時對新出現的挑戰、久置難調的問題進行補充和解決。近期,多部委聯合發布《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要適時啟動醫療廢物相關法規的修訂工作,及時改進、查漏補缺相關法規同樣是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醫療廢物被非法回收再利用、屢屢變身成為其他生活用品是目前回收處置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已成為“3·15”晚會關注的重要內容。山東、陜西等地區存在未依法取得資質的地下黑色醫療垃圾加工廠,對通過非法渠道取得醫院流出的血包、輸液管等醫療廢物進行再加工,與快餐盒等生活垃圾混合變成塑料碎料等基礎原料,用以制作蔬菜網籃、洗臉盆,甚至用于制作兒童玩具,這些現象對公共安全造成極大威脅且損害了公民環境權益。雖然早在2003年我國就已出臺管理條例對醫療廢物從收集到銷毀全過程予以強制性規定,但此類危害極大的現象卻屢禁不止,嚴重威脅人體健康。除此之外,在醫療廢物回收環節還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指導原則未得細化等問題,均迫切需要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快構建法規配套程序,以便相關主體能夠在政策法規嚴格約束下依法開展活動。

在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對醫療垃圾的處置尤為重要。以新型肺炎防疫為例,作為典型的醫學傳染病癥,疾控中心多次強調居民應當佩戴口罩且逐漸成為一項強制性規定。在全國范圍內口罩等防護性醫用品供不應求的同時,部分主體非法收購已使用過的防護用具牟取不法利益,使得口罩等防護用品被非法回收再利用。絕大多數普通居民普遍缺乏如何正確處置已使用醫護品的意識與操作流程,相關負責街道衛生保潔工作的環衛工人在協助廢物集中處理機構實施廢物收集工作時,其健康權益能否依法得以保障等問題同樣與整體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成效緊密關聯。

2? ? 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契合資源循環利

用理念

之所以會出現醫療廢物回收亂象,是因為醫療廢物中的醫療用具等組成部分都是由最先進、最優質的材料加工而成的[3],因而我國法律也允許對其進行有條件的再利用并將回收處置視為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

日本針對醫療廢物構建起的法律體系是世界上最能夠體現醫療廢物資源化的體系之一,資源利用率遠高于其他國家與地區。其圍繞著“資源循環型社會”的建設目標[4],在《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中將醫療廢物定義為“循環資源”,資源管理分為生產、消費、處理三部分且處理必須遵循無害化原則,并在利用醫療廢物資源時明確相關主體權責并落實責任追究,此舉有益于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醫療廢物具有再利用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印度科學家曾就有機醫療廢物進行實驗[5],實驗的目的是將可能通過昆蟲、蒼蠅、嚙齒類動物、貓或狗等傳播疾病的有機醫療廢物在煙草提取物等植物性提取物幫助下轉化為潛在肥料,將處理后的物質與土壤混合后,土壤樣本與植株樣本均未產生不良變化且未對環境與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該實驗結果即表明醫療廢物不僅有回收利用的可行性,且還能為農民增加收益、緩解農業發展的用肥負擔。

我國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律文件中同樣規定了“將醫療廢物資源化”的內容。將其視為資源再利用有以下優點:首先,能夠降低醫療廢物處理的環境成本與金錢成本。目前焚燒法是應用最廣泛的廢物處理方法,但焚燒廢物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與灰渣是二噁英的主要來源,會損害呼吸系統并引發多種疾病。而合理的回收處置正是國家提倡的“無害化”做法,且進行廢物處理的機構必須是符合相應資質、掌握高水平專業技能的企業,處理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因此相較之下將醫療廢物資源化可有效降低廢物處理的成本。其次,通過將醫療廢物資源化能夠將原本攜帶細菌或病原體的廢物轉化為其他有機物,如上述印度科學家的做法,這表明資源化的醫療廢物將極大降低其原本對環境與健康可能存在的威脅,有助于實現廢物無害化的目標。

總之對醫療廢物的回收處置是實現醫療廢物無害化與資源化的必要手段,但回收利用雖契合資源循環利用理念,卻必須要依法嚴格規制相關行為,方能確保回收處置應有之效。

3? ? 當前醫療廢物回收處置規范存在的

法律問題

2015年《環境保護法》出臺后,與之前已經公布實施的《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文件共同構成了現有的醫療廢物管理與控制法律體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修訂版)》在嚴格法律責任、嚴密監督管理等方面均有完善改進,待正式生效后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向好發展。但以上法律文件中針對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環節的規定不夠細化,仍存在令人擔憂的隱患,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暴露出的新問題亟需借助法律手段予以解決。

3.1? ? 缺乏針對性立法

醫療廢物的回收處置是一個復雜的程序,不僅與上游源頭的收集工作和末端加工處理工作密切關聯,且與中端的技術標準、工作守則、操作程序等步驟相關;不僅涉及依法取得相應資質的處理機構,而且也需要作為源頭的醫療機構等嚴格把關以及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有關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的法律文件(如表2)效力位階均較低,一些規定相對滯后,因而有必要適時啟動修訂工作;此外對普通居民或其他社會主體在日常醫療保健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如何合理回收處置仍需進一步探究。自2019年上海率先實施垃圾分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居民或其他社會主體產生的醫療廢物劃定為有害垃圾強制分類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常生活中此類醫療廢物處置措施的科學性與安全性。但基于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尚未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緊急突發衛生事件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產生大量來自各種渠道的醫療垃圾,僅僅依靠醫療衛生機構等直接主體保障醫療廢物能夠得以合理回收處置、僅僅在個別城市設置臨時性專用收集桶的做法顯然力不從心,因此有必要在整合現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制定以“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命名的專門性法律文件,將整體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與突發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措施緊密結合。將現有《突發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文件作為有價值的參考并借鑒域外國家的做法,就回收處置這一關鍵環節著手立法起草工作,將 “回收利用”“應急處理”“切斷傳染”“基層防控”等設置為關鍵性要素,如此既能彌補缺漏又能提升醫療廢物回收處置法律文件的效力位階,作為醫療廢物回收處置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文件用以指導整體回收處置工作。

此外,仍需解決的是在醫療廢物回收處置過程中存在過于關注醫療機構等專業主體而忽視其他渠道可能產生的醫療廢物如何回收處置的問題。便利的醫療服務不僅使得醫院等專業正規醫療機構會成為醫療垃圾的源頭,其他場所如社區、家庭等同樣會生產醫療垃圾;不僅醫護人員對醫療垃圾的回收處置負有責任,患者等非醫療機構主體同樣也應當履行合理義務維護醫療垃圾回收處置的秩序。患者經診斷并取得治療藥物后續自行處置時必然會存在因缺乏正確的行為指導而產生浪費污染的現象。一項調查表明,美國在2003年一年便產生了42億張處方[6],當病人作為消費者將藥物取回家中儲存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如兒童可能會意外攝入放置不當的藥品、藥品可能會成為兒童虐待的幫兇,甚至有一部分人將處方止痛藥鎮定藥用于非醫療目的,這些事例表明不當處置極可能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威脅。而后續無用的處方藥如何處理更是一大問題,200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35%的消費者會采取直接在廁所沖掉的方式,67%消費者認為直接由藥房回收更為合理,但實際上是否會這樣做尚不確定。在處理方式未能統一的情況下,消費者每年大約會浪費掉45%~66%的藥物,預計經濟損失高達24億~54億美元,除了造成金錢損失外,消費者不當處理方式如直接沖進下水道等極易造成藥物直接流入日常生活環境、進入水循環系統等進而影響環境、野生動植物及人類自身。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曾建議那些不知道如何處置的消費者咨詢藥劑師,但實際上藥劑師對藥物藥理與藥物處置方案、消費者對藥物處理必要性的認知等因素均會影響此類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的實際效果。在我國這種現象更為常見,我國能夠提供處方藥或其他醫療服務的主體并不限于醫院,還包括各個居民社區的便民衛生站等,民眾也可以憑借便簽從藥店購買處方藥,藥店的藥劑師也會為其推薦藥物,因此民眾作為消費者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藥物,但會因為不了解如何正確處置藥物而感到困惑。如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過程中,許多專家呼吁普通民眾正確處置用于防護的口罩等用具,但如何界定“正確”卻眾說紛紜,有的呼吁丟棄口罩時務必剪碎防止二次販賣,但剪碎的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對于包括可能感染病毒卻不自知的普通民眾而言存在兩種通用處置方式:一是將口罩交給醫療人員作為醫療廢物處理,但基于類似諱疾忌醫的心態很少會有民眾主動采取此種方式;二是直接將口罩丟棄,這種方式無疑會對大部分未推廣垃圾分類的城市地區負責垃圾處理的環衛工人等相關人員的健康權益造成極大威脅。

因此,缺少針對規范醫療廢物回收處置行為的全面性立法、現有回收處置工作覆蓋范圍有限、規定不夠細化、配套措施尚未完善是問題所在。

3.2? ? 現有規定存在缺陷與滯后性

對醫療廢物的回收處置工作強調“全程管理避免風險發生”,全程性管理意味著作為指導回收處置工作法律依據的政策法規體系中應當包含各種指向較強的技術性規范、風險控制手段等配套措施以增強抽象法律規定的實際可操作性。

一些國家早已認識到制定標準規范的重要性。在美國,與醫療廢物相關的行業制定行業準則的做法提高了政策法規的執行效率,美國的行業準則獨立性較強,所有科研機構和教育部門均能夠在聯邦法規指導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主制定實行,如斯坦福大學、癌癥研究中心等均對醫療廢物的處理流程細化規定,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政策法規的靈活適用;歐盟制定專門的職業規范對醫療垃圾處置從業人員提出要求,并結合技術優勢將更多新出現的醫療廢物類型納入風險預防管理范圍,因此歐盟的醫療廢物管理法律體系不僅實際可操作性強且相對完善。醫學技術的進步也伴隨著醫療垃圾種類的更新,生物醫療廢物①(Biomedical Waste)中抗生素的耐藥性就是回收處置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耐藥性通常是含有特定基因導致的,包括產生于各醫療機構卻在處理過程中未能全部去除耐藥性的醫療廢物,特別是在制藥企業產生的廢水中大量存在,鑒于其可能引發的環境、農業與醫學領域的危機,應當重點預防并及時調整回收處置政策法規中技術性內容,以技術法規具有的強制力降低因處置力度不當而在環境中大量累積的風險。印度的法律就體現了這種因時而變[7]。該國自 1998年制定實施《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理標準》后便十分注重及時啟動法規修改工作,2016年修訂后的《醫療廢物管理與處理標準》就包括了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彌補了政策法規的滯后性;相比之下我國雖已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但未重視適時修改的必要性。

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中肯定了制定標準規范的必要性,在總則部分明確提出“要制定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污染環境防治技術標準等”。但問題在于我國的回收處置相關標準不夠細化且缺乏前瞻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九條,《醫療垃圾集中處置技術規范》“運送人員專業技能與職業衛生防護”部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均涉及回收處置環節中相關人員應當具備進行回收處置的知識技能并認識到采取防護措施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法規雖然強調對從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從事工作時配備必要的防護工具,并由醫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落實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監督檢查,卻明顯缺乏針對回收處置工作從業人員制定的行業準則與培訓成果驗收程序,實際的監督管理難以達到應有效果,且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存在醫療機構與醫療垃圾集中處置機構之外的主體密切接觸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的情況,應當及時將更多主體納入從業規范調整對象之中以確保回收處置工作的專業性與安全性;此外現有政策法規也缺乏前瞻性,缺乏對國際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最新進展的實時關注,未能形成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即有關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應的處置流程與操作要求未能細化,以至于當此類應急事件發生時需要另行制定指南,往往會因此錯失防控最佳時機。

3.3? ? 回收處置基本原則待細化

我國的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主要以 《循環經濟促進法》中的“3R”原則為指導思想[8],即“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了支持廢物回收利用,該法中明確規定了行政機關應當采取經濟性激勵措施,幫助致力于循環經濟的企業主體發展壯大,因目前尚無針對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的專門立法與基本原則,故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可類比適用“3R”原則并進一步細化。

首先,應當明確落實生態補償是回收處置工作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生態補償是一種激勵協調性機制手段,目的在于通過協調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在實踐中可以具化為一種專項收費項目。在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環節,各醫療機構均要按照當地收費標準向承擔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單位繳納醫療廢物處置費,該費用由處置單位專項專用,對于鄉村或其他邊遠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繳納費用。現有回收處置手段種類繁多[9],如對塑料類以及銳器需要現場分割再封裝、含有維生素的藥物等可在水中稀釋后排入下水道中等。但無論是怎樣的處理方式都不可避免對原生生態系統造成損害風險。因此醫療廢物回收處置中的專項收費項目可以理解為既是作為處理企業的發展資金支持,又是污染主體為補償環境損害支出的費用,是生態補償理念的體現。實際上,企業從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不僅要求依法取得相應資質,還需要借助專業的高端設備按照專業的操作進行。如《循環經濟促進法》第三十二條就規定“企業對廢物再利用時應當用先進技術”,這意味著想要達到理想的處置效果必須“技術+資金”支撐,運行成本過高給這些企業帶來了沉重負擔。

其次,違法者的責任履行能力關乎生態補償實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修訂版)》在法律責任部分極大提升了對非法從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責任主體的罰款額度,增強對無許可證非法牟利者的威懾力度。醫療廢物經過黑作坊加工流入市場后必然會對環境與公眾健康造成極大威脅,這種危害一旦產生,波及范圍大并且持續時間長,因此提升罰款額度將盡最大可能彌補對環境與人體造成的損害,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但必須考慮非法從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經營活動主體的履行能力,真正使生態補償落到實處。我國相關法律僅規定涉及醫療廢物從收集到處置全過程的單位機構應遵照規定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而在實踐中尚未能保證所有有關單位機構都已投保,遑論只追求利益的黑色產業。故在對違法主體處以沒收違法所得后如何保障罰款能夠到位、能夠及時有效補償環境與人體健康損害仍需進一步研究。

4? ? 完善我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規范的

法律對策

醫療廢物回收處置不僅是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與回收處置工作的關鍵一環,強調重視并優化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就要在現有政策法規基礎之上借鑒其他國家與地區在此領域中成功的立法經驗,針對我國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改進完善。

4.1? ? 著手針對性立法工作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也是人口大國,在為龐大人口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必然會產生大量醫療廢物,若不采取合理手段處置極易造成嚴重的環境與健康問題,若處理到位則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因此在著手制定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專門立法文件時,必須要結合具體國情,平衡環境健康保護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關系。

在著手立法工作時,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將建立“醫療廢物資源循環型”社會作為立法目標,整合現有法律文件中的規定并查漏補缺,以《循環經濟促進法》為參考在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予以完善的基礎之上制定專門適用于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的法律文件,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修訂版)》中“醫療廢物”部分形成一般與具體的對照規定,明確適用于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的經濟性鼓勵舉措,為回收處置工作有序進行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時可以在專門立法中嘗試擴大回收處置工作的覆蓋范圍,將一些偏僻落后地區的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或藥店等零售行業納入其中,但允許根據實際情況變通,強調其提供醫療服務的行為必須要符合相關規定,配合主要醫療機構工作或提供輔助;將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緊急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與基層致病源防控有機結合,以應對短時間大量產生存在致病源風險醫療廢物的情形,將重大衛生事件發生期間公布實施的各種通知、方案②中指導性思想歸納總結為常態化規定并在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基本法律中予以體現,在此可借鑒德國的做法,在基本法律文件中就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流程與操作要求細化規定,以便相關部門在此類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有序開展工作,契合風險預防之理念。

此外,要將更多場合可能產生的醫療廢物作為回收處置的對象,不能忽視雖不完全屬于醫療機構從業人員但與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密切相關的其他主體。以藥物回收處置為例,藥劑師作為為公眾解答藥物藥理問題、從事藥物服務、提供藥理知識的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導藥物合理回收處置最合適的人選。與從醫院在醫生診斷后取得藥物相比,病人作為消費者從在藥房、醫藥公司、零售藥店任職的藥劑師手中獲得藥物則更為常見,因此藥劑師更加了解消費者日常用藥的頻率與類型,甚至部分藥劑師還參與到研究、開發與制作藥物的生產過程、熟知藥物試驗的結果與質量測評等,均為其指導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處理藥物提供了充分的知識儲備。因此為了推動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基層實踐,在我國可以結合國情實際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將社區藥店與診所等基層醫療便民服務場所設定為日常生活中藥物回收處置的指定場所,這些場所有權組織日常藥物回收工作。目前只有依法通過考試的藥劑師才能夠成為執業藥劑師,但不排除在一些偏僻閉塞地區可能存在沒有通過執業考試但粗知藥理的人員提供衛生服務的情形,且現有執業藥劑師考試內容③中基本未涉及到藥劑師如何引導病人正確回收處置醫療廢物的內容,故可以根據需要在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基本法律中肯定此類主體的法律地位并增加對其法定義務的規定,即在售藥、指導用藥的同時必須向消費者履行告知其不需要的藥物如何正確處理的義務,這也是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體現。總之,通過社會中其他相關人員配合參與或輔助回收處置工作,既能夠擴大回收處置工作的影響范圍,更能夠體現全民參與原則。

4.2? ? 完善配套措施

在著手制定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專門性法律文件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該法不僅應當對我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且還應當適應回收處置方式靈活性與多變性特征。因此,在推動專門性立法進程的同時,還應當進一步實現立法的體系化,構建由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基礎法律、有關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的行政法規、技術標準、地方性法規等共同形成層次分明、重點明確的醫療廢物回收處置法律體系,注重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修訂版)》等其他法律銜接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完善。

可結合歐盟與美國等國家與地區在醫療廢物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經驗,以國家層面為主導,由環保部等主管部門聯合出臺宏觀的回收處置專門性法律文件;為了保障靈活適用可以借鑒美國各州分別立法的形式[10]將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基本法律與地方性立法相結合,更加“時空相宜”;與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有關的其他行業可根據本行業特性分別建立相應的技術標準并設定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成果驗收程序,與已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標準相結合,形成橫向按類別劃分、縱向按級別劃分的層次分明、系統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一方面能夠更好貫徹落實基礎法規,另一方面各行各業的管理規范針對性更強便于實際操作。基本法律、地方性法規、技術標準體系等相互配合將為回收處置工作有序開展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障。

此外,《循環經濟促進法》第三十六條提到支持企業相互交流廢物利用信息,《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總則第十六條提出要針對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的防治工作建立信息化平臺,故在醫療廢物回收處置針對性立法中也應當包含回收處置信息交流平臺的規定并進一步細化。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將有利于及時掌握國際最新醫學廢物回收處置動態、便于經驗交流且便于相關主體查詢監督實現全程信息可追溯,進而有利于提高民眾對黑色產業的防范意識與日常生活中自行處理醫療廢物的能力。國際上關于醫療廢物管理的公約和組織有《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④《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⑤《奧爾胡斯公約(Aarhus Convention)》⑥、固體廢物管理與技術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⑦等,這些公約與組織均對國家間或內部醫療廢物如何正確回收處置以實現環境與健康保護目標提出了有益建議。建立信息交流平臺能夠較全面將此類信息收錄在內,為突發衛生事件提供風險預防信息,為提升企業處置水平提供技術信息支持,同時能夠促進醫療機構與醫療廢物處置企業之間達成合作,方便主管部門及時追蹤檢查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各個環節。

4.3? ? 細化基本原則

細化基本原則是指在已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三大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細化理解原則的內涵,確保在回收處置工作中能夠將補償理念落到實處。因為原有基本原則更加側重于從源頭上減少醫療廢物的產生以及可能對環境與健康造成的危害,在不當回收處置行為造成嚴重后果后怎樣彌補損害方面有所忽略,雖已有突發衛生事件應急措施存在,但不能完全保證不會發生任何有害后果。因此進一步細化理解基本原則的內涵、落實補償理念,能夠突出“污染擔責”,為彌補實際損害提供可靠的資金來源,對其他企圖違法違規實施回收處置行為的主體起到震懾作用。

目前涉及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的法規中對于醫療廢物回收處置主體的法律責任規定已十分詳盡明確,包括治安管理處罰、行政處分、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等責任承擔方式[11];對于違法從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經營活動的主體而言,同樣加大了罰款力度。但下一階段應當更加重視違法主體的責任履行能力與合理的責任分配等問題。在醫療廢物回收處置黑色產業鏈中,作為源頭的廢物產出者應當強制參加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為了從源頭扼制醫療廢物的非法流出,在責任分配中源頭單位機構應當承擔較大比例;對于無力履行高額罰款的未取得許可證從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經營活動的違法主體,可由各級人民政府提供必要的資金應急處置。以政府財政資金、社會捐贈、綠色金融等多渠道資金來源為及時有效補償環境與人體健康損害、護航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專業機構有序發展提供充分保障。

5? ? 結語

對醫療廢物進行回收處置是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舉措,今后在依法開展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過程中要繼續致力于實現環境利益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要目標,立足于現有法律規定并參考替他國家與地區立法實踐,總結我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著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專門立法并完善配套措施,以期有效提升我國醫療廢物回收處置工作整體水平。

注釋

①生物醫療廢物:指隨著現代生物技術及相關產業迅猛發展而出現的新型醫療廢棄物,其成分復雜,有機物濃度高,含有大量難降解物質和抑菌性抗生素,并攜帶有細菌、病毒、轉基因生物體等生物活性物質,嚴重威脅生態環境的安全,直接危害人類生命健康。

②如武漢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防疫期間公布實施的《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等。

③考試設《藥學(中藥學)專業知識(一)》《藥學(中藥學)專業知識(二)》 《藥事管理與法規》《綜合知識與技能(藥學、中藥學)》4個科目。

④《巴塞爾公約》旨在遏止越境轉移危險廢料,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和轉移危險廢料,對危險廢物跨國境的轉移和處置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規定。

⑤2001年國際社會通過本公約,作為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危害的全球行動。

⑥1998年6月25日,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在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通過了《在環境問題上獲得信息公眾參與決策和訴諸法律的公約》,其條約宗旨在于,為了解決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保護人類的環境健康權,有必要將民眾獲得環保相關情報、參與行政決定過程與司法等措施制度化。

⑦固體廢物管理與技術國際會議(ICWMT)是由巴塞爾公約亞太地區協調中心組織舉辦的闡述科學理念、展示先進經驗、討論環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1]Devi A, Ravindra K, Kaur M, Kumar R. Evaluation of bio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n In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9;26(25):26082-26089.

[2]Vlay SC. Barriers to pacemaker and ICD recycling. Pacing &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2018;41(7):681-682.

[3]鄭熹燊. 醫療垃圾頻頻上演“變身記” 嚴管重罰方能斬斷黑產業鏈[N]. 中國產經新聞,2017-06-17(002).

[4]陳圳. 管好醫療廢物 發達國家辦法多[N]. 健康報,2018-07-09(007).

[5]Patil PM, Mahamuni PP, Shadija PG, Bohara RA. Conversion of organic biomedical waste into value added product using green approa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9;26(7):6696-6705.

[6]Tai BB, Hata M, Wu S, Frausto S, Law AV. Prediction of pharmacist intention to provide medication disposal education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2016;22(5):653-661.

[7]Singhal L, Tuli AK, Gautam V. Bio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guidelines 2016: Whats done and what needs to be done.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7;35(2):194-198.

[8]胡斌. 我國醫療廢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貴州大學,2019.

[9]Capoor MR, Bhowmik KT.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bio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Rules, convention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7;35(2):157-164.

[10]常杪,唐艷冬,楊亮,焦詩源,徐欣馨,劉兆香,李宣瑾.國際醫療廢物管理與處理處置體系分析與借鑒[J].環境保護,2020,48(08):63-69.

[11]胡潔.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立法完善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9(03):7-9+40.

收稿日期:2020-10-30

作者簡介:邵孟媛(1996-),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東北大學文法學院法學系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97|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www.youjizz.com久久|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91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一级在线毛片|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成年人国产网站|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9激情网|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欧美成人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91毛片网|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91美女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91av在线|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欧美一区福利|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无码一区18禁| 久久综合激情网| 在线亚洲小视频| 国产成人一二三| 欧美综合成人| 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五月视频| 欧美一道本| 亚洲毛片网站|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黄色在线不卡|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黄色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蜜桃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动态图|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伦视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