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璐薇
(海口經濟學院 新絲路時尚·體育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制服是團體的人所穿著的服裝,可以辨識從事各個職業或者不同團體的成員,例如學生、軍隊、醫師、護士和警察等。在人類文明早期,宗教的神職人員已經開始穿起了制服。傳統文化的應用有利于中國酒店品牌形象的樹立,通過在現代商業服飾中融入中國傳統元素來實現文化傳承的功能勢在必行[1]。酒店制服是酒店工作人員所穿的服飾,不同的工作崗位對應不同的服飾,如前臺服務員、客房服務員和主管的服飾都是不同的,又如在廚房工作的廚師,其不同的發飾搭配代表著級別不同,衣服扣子的顏色、數量也是區分廚師級別的關鍵。同時,員工的服裝既不能與客人的服裝相似,也不可太過于休閑、隨意。酒店服飾要蘊含創意性、獨特性和本地特色元素,不能太過引人注目,要讓客人感受到酒店工作服的獨特性并加深對酒店的印象。
海南大多數的酒店制服款式都比較統一,主要表現在實用性、審美性、可識別性上,在民族文化背景上沒有完美體現[2]。在面料的選擇上,考慮到成本問題,不能去選一些更適合的布料,起褶皺、布料滑絲、褪色成了普遍問題,制服的做工成為酒店制服最根本的問題,制服沒有明顯的創新效果,導致回頭客減少。此外,缺乏對本地特色的一個文化創新,無法讓客人感受本地的民族文化和酒店特色,降低整體印象,導致客源流失。酒店制服相當于酒店的門面,若酒店很高級,服務員和主管的衣服都很普通,沒有任何創新,客人無法感受酒店的文化,進而會產生心理落差。所以在酒店制服的設計上,要讓客人第一眼就覺得酒店的門面大氣,讓其感受酒店的特色和當地的民族文化,提高客源回頭率。服裝上不要過于統一,要有創新的設計感,但不能引人注目,所以顏色不能太鮮艷,只能用明度較低的對比色,輕微地強調服飾特點[3]。
黎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海南島中部和西南部,也有黎族、漢族雜居。黎族的工藝美術最突出的表現是紡織工藝。海南黎族婦女精于紡織,對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紡織獨具匠心。本研究選擇三亞市,調研時長為5天4夜,研究本地黎錦的制作工藝和流程。
黎族織錦是黎族服飾的精華,以棉、麻為原料,通常采用腰織機織制圖案豐富、色彩斑斕的黎族織錦,包括單面錦、雙面錦等[4]。黎族婦女織布主要采用踞腰織機,在織布時綁著藤腰帶,伸直雙腿蹬著織機經線,用木棍撐開紗線,席地而坐進行織布。其過程是用右手持著緯線木刀,按織物的強力交替程度,用左手投緯引線,然后用木刀打緊緯線,織布過程復雜而精細。黎錦紋樣如圖1所示。

圖1 黎錦紋樣
三亞JW酒店是JW在中國的第一家度假酒店,于2004年7月22日開業,設計理念力求與本土風情和自然環境相融合,是一家能體現海南特色的度假酒店。
追求低調的中國風是JW酒店以往的制服設計理念,根據酒店的風格和本土民族文化背景,這次系列制服設計運用了黎錦圖案和中式圓領。該系列的酒店制服采用了高支、含毛量高的毛料或棉等高檔精紡面料,用這類面料制作出的服裝手感好且穿著舒適,能夠讓穿著者在工作中保持整潔、良好的形象,但缺點是不易打理且易皺。
前臺是酒店營業的重要職位,關系到酒店的形象和口碑,服裝的顏色以對比色的黃色和紫色進行搭配,色彩醒目,可加深客人對酒店的印象。女前臺上衣采用中式圓領扣設計,與酒店主題一脈相承,也是對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制服的圓領類似中式立領設計,具有現代氣息,領口設計右領片加長扣在左領上,增加制服的文化內涵,使其更具有創意性,胸前面料分割縫線,呈現出一種假拉鏈式的效果,豐富了服裝的視覺效果。如圖2所示,男款設計為寬松長褲,腰間搭配紫色絲帶,加強色彩對比,休閑中又帶有獨特的創意。女款為連體裙設計,腰間用一塊面料拼接,搭配一條紫色絲帶,顯得獨特而不搶眼;女款的腰前搭配黎錦圖案配件,男款腰帶結合黎錦圖案,凸顯民族文化。男款腰間的絲帶與女款腰間的絲帶相對應,但彼此又不完全相同。

圖2 前臺制服
男女客房服務員的著裝如圖3所示,在服裝領子和胸口處均采用紫色黎錦紋樣圖案裝飾,女服務員的上衣采用小圖案紋樣,手臂兩邊采用紫色絲帶來裝飾,具有時尚效果,下裝采用西褲款式,顯得干凈利落。與上衣相對應,西褲兩側設計紫色絲帶,中間斷開,有渾然天成的效果。男裝顏色偏淺,女裝顏色略深,在色彩的純度和明度上具有一定的差異。

圖3 客房服務員制服
主管服裝要顯得嚴肅、持重(圖4),比前臺服務員和客房服務員的衣服更具獨特性、創意性。上衣采用平駁領設計,搭配紫色馬甲式的絲帶捆綁,凸顯腰身的纖細,展現女性魅力。下裝采用包臀式的短裙,既不搶眼也不高調,體現出一種低調的時尚,與前臺服務員和客房服務員的服裝形成強烈對比。紫色和黃色的搭配可強化視覺效果,讓客人體會到酒店制服與眾不同的設計感,服裝的顏色比前臺服務員和客房服務員的服飾顏色深,象征著主管在酒店中的重要作用。

圖4 主管制服
酒店制服創新的設計風格離不開現代文化的引領,關鍵需要扎根于民族文化,將當地民族文化融于酒店制服中,將制服設計與民間傳統文化相結合,助力海南國際創新設計島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