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瓊
(天津市水務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天津 300204)
天津市屬于北方土石山區,北部山區水土流失的類型主要是水力侵蝕,部分山丘區存在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蝕;天津市平原地區由于多退海之地,大部分地區都存在化學侵蝕(土地鹽漬化);平原西北部和沿海還存在著風力侵蝕。除此之外,天津市還存在新治理河道裸露堤岸侵蝕、濕地退化、城鎮化建設導致的城市水土流失。編制天津市水土保持規劃是全面推進新時期天津市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
在天津市水土保持區劃基礎上,規劃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生態系統與維護生態安全、改善人居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河道治理與防洪安全、社會公眾服務能力提升”6個方面深入地對天津市進行水土保持需求分析,結果詳見表1。
(1)近期目標。到2020年,北部山區的水力侵蝕進一步得到治理,基本消除極強烈以上水土流失區域,初步治理中度和強烈水土流失區域,提高改善水源地水土保持狀況;平原河道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結合河道治理,初步形成一級河道堤防的生態廊道;結合濕地建設,提高濕地水土保持預防功能;結合土地治理,使西北地區風蝕和東部沿海地區耕地鹽漬化得到初步控制。
(2)遠期目標。到2030年,北部山區的水力侵蝕得到全面治理,鞏固擴大水土保持成果,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平原河道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一、二級河道全面形成生態網絡;隨著濕地建設全面完成,土壤環境得到改善;西北地區風蝕和東部沿海地區耕地鹽漬化得到全面控制;建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法規和制度體系以及完備的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能力,生產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得到全面落實,生產建設活動導致的人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按照因地制宜和突出重點的方針,在劃分天津市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水土保持未來工作方向,提出天津市“一山二帶三網四區五片”的水土流失防治空間格局。
“一山”是指薊州北部山地,需要做好薊州區北部山地丘陵區的水源涵養和生態維護。
“二帶”是指津西北平原防風固沙農田防護區中的風沙帶和津東部沿海生態維護區的鹽堿地帶,需要做好二帶的風沙治理和鹽堿地治理。
“三網”是指天津市主要河道、引灤明渠和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干線天津市段組成的重要河道網,需要做好河道網的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
“四區”是指大黃堡-爾王莊濕地、七里海濕地、團泊洼濕地和北大港濕地保護區,需要做好濕地的生態維護。
“五片”是指薊南平原農田防護片、津西北平原防風固沙農田防護區中的農田防護片、津東北平原農田防護片、津中部城市群人居環境維護片和津西南平原農田防護片,需要做好農田防護區的環境和生態維護。
2.3.1 天津市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
參照全國水土保持規劃易發區劃分要求,結合天津市的特點,規劃確定出適合天津市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的劃分條件。依照劃定條件,劃分出天津市“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為山區以外的全部平原區地區。
2.3.2 預防保護規劃
(1)預防范圍。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在天津市所有陸域空間實施全面預防,從源頭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護地表植被,擴大林草覆蓋,促進水土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
(2)規劃措施體系。天津市水土流失預防保護措施體系由保護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構成,其中保護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或禁止措施、預防監督措施和生態補償措施,技術措施主要包括封育保護與生態修復、能源替代和局部水土流失治理。規劃措施體系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天津市水土保持預防保護措施體系
(3)重點預防項目。結合天津市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全市“一山二帶三網四區五片”的重點預防格局,充分考慮水土保持區劃中以水源涵養、生態維護、人居環境維護等為主導基礎功能的區域,擬定重要水源地、重要河道和重要濕地水土保持3個重點預防項目。
2.4.1 治理范圍
天津市水土流失治理范圍將市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連接成片,與區域防治戰略中的二帶范圍一致,再納入中心城區和環城四區城市水土流失相對嚴重區域。
2.4.2 規劃措施體系
天津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體系由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農業耕作措施構成,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圖2 天津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體系
2.4.3 重點治理項目
以天津市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為重點,統籌正在實施的水土保持等生態重點工程,考慮天津市中心城區及環城四區城市水土流失的突出特點,擬定天津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鹽堿地綜合治理和城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3個重點治理項目。
本規劃首次確定了天津市水土保持空間格局;首次劃定出“天津市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突出了天津市平原區自然保護區水土資源保護、河流堤防土壤植被防護以及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在天津市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可為天津市各區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