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王嘉嘉
【摘? ? 要】通過使用自編問卷和半結構化訪談,對全國鐵路系統職工進行抽樣問卷調研和半結構化訪談。結果顯示,目前鐵路工作對職業心理素質要求較高。本文根據調研結果,從多個方面提出提升鐵路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建議。
【關鍵詞】職業心理素質? 鐵路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課程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12
隨著近年來我國鐵路里程日益延伸和鐵路企業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鐵路職工的勞動負荷(尤其是心理負荷)較過去大幅提高,更易出現適應能力不佳、工作壓力大、情緒波動大等不良反應,從而可能危害鐵路正常作業過程。鐵路企業用人標準提出了諸如“員工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智能、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等與個體職業心理素質相關的要求。職業心理素質是指個體順利完成其所從事的特定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本研究旨在明確鐵路類企業對高職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需求,從而為進一步探索鐵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的改革打下基礎。
一、問卷調研
(一)問卷調研概況
課題組根據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理論,并參照有關鐵路專家的意見,自行編制調查問卷,題目主要涉及鐵路工作中安全作業、環境舒適度、情緒狀況、人際環境、工作壓力、挫折應對、團隊協作、責任心、所需心理能力等。問卷采用網絡調研方式,使用在線問卷調查網站回收問卷。由課題組成員聯系全國部分鐵路系統,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鐵路員工進行線上問卷調查。課題組共回收問卷531份,有效率100%。
(二)問卷樣本人口學特征分布
531份問卷樣本分別來自天津、山西、甘肅、河北、北京等28個省、直轄市,其中男性412名,占77.59%;女性119名,占22.41%。年齡為25歲以下的394人,占74.2%;26-35歲為90人,占16.95%;36-45歲27人,占5.08%;45歲以上20人,占3.77%。所在部門依次為工務、車務、客運、機務、電務、車輛、貨運、調度等部門。
(三)問卷調研結果
1.安全作業方面。
在安全觀念方面,有93.97%的鐵路員工“認為非常應該遵守安全制度”,表明在鐵路員工中,絕大部分人認為遵守安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有很強的安全作業意識。
在安全行為方面,有80.79%的鐵路員工在平時工作中,實際操作上遵守安全制度“非常服從,絕不松懈”,17.22%的鐵路員工為“比較服從,偶爾放松”,表明大部分鐵路員工絕對遵守安全作業行為。但是,仍有部分鐵路員工對安全作業規范偶有放松,甚至忽視安全作業規范,存在一定的安全作業行為懈怠情況。
通過年齡和安全觀念、安全行為交叉分析,在25歲以下、26-35歲、36-45歲、45歲以上年齡段中,在回答“您認為應該遵守安全制度嗎?”時,回答“非常重要”比例分別為96.19%、93.33%、77.78%、75%,回答“平時工作中,您實際操作上遵守安全制度嗎?”時,回答“非常服從,絕不松懈”的比例為86.29%、76.67%、40.74%、45%。表明安全觀念和安全行為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放松和懈怠,這會給鐵路作業帶來安全隱患。
2.工作環境舒適度方面。
在對鐵路工作環境的舒適程度方面,有83.81%的鐵路員工對工作環境持中性及正面評價,有16.19%的鐵路員工持負面評價。表明鐵路工作環境雖然相對艱苦,地點偏遠、勞動時間長,強度大,但是舒適度本身是主觀感受,通過不斷適應環境,可逐步改變對客觀環境的認知和體驗。
3.情緒狀況方面。
在回答“請對您工作時感受到的不確定、沮喪、壓抑、惱怒、煩悶程度進行評價。從1-10,您認為程度越高,就填寫越高的數”,排在前五位的為“5”(26.26%)、“1”(13.66%)、“3”(10.71%)、“10”(10.50%)、“8”(8.82%)。1-5的比例總和為62.39%,6-10的比例總和為37.61%。表明在工作中,一部分鐵路員工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可能由工作中多種因素所激發,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調節,負面情緒可能危害鐵路職工的身心健康,也對安全運輸造成隱患。
4.人際環境方面。
在人際支持方面,對單位里的人際支持持中性及正面評價總和為87.95%,其中明確認可單位人際支持的比例為54.05%。12.05%的員工不認可單位的人際支持。表明在鐵路職工群體中,大多數人對單位中的人際關系是接納的態度,但仍有部分職工因為缺乏人際交往技巧等原因,在單位中感受不到人際支持。
5.工作壓力方面。
在壓力感受方面,鐵路工作感受到的工作壓力等級中等及以上的比例之和為86.44%。表明鐵路工作者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工作壓力。在排解壓力方式方面,排名由高到低的順序為“運動”“上網”“與朋友聚會”“外出游玩”“購物”“憋在心里”“傾訴”。多數鐵路職工可以采用積極的壓力排解方式,但仍有19.02%員工采用消極的壓力應對方式——“憋在心里”。有研究表明壓力如果不能得到排解,不僅會造成鐵路職工的精神緊張,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6.挫折應對方面。
在工作中遇到困難,采用積極的挫折應對方式即“向領導、同事求助解決”的比例為64.03%。有35.97%的職工采用的是“等待、觀望、任其發展”“用睡覺、娛樂消除煩惱”等消極的挫折應對方式。鐵路工作環境相對艱苦、乘客量大,面對的意外情況較多。遇到挫折事件,學會使用積極的挫折應對模式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和壓力的緩解。
7.團隊協作方面。
認為在工作中用到團隊協作“非常多”和“比較多”的員工比例為41.05%和38.79%,共計79.84%。表明在鐵路工作的不同站段和工種都需要充分運用團隊協作精神。
8.責任心方面。
在工作中的責任心方面,認為自己責任心“非常強”的比例為42.37%,認為自己有“比較強”責任心的比例為45.39%,“還行”的比例為10.17%,合計97.93%,表明在鐵路系統中,絕大部分員工責任心較強。
9.所需職業心理能力方面。
鐵路職工中認為工作需要“責任心”“安全意識”“團隊協作”、“勤勞樸實”“聰明智慧”“抗壓能力”的比例均超過50%,其中前四項的比例超過或者接近80%。表明鐵路職工需要的職業心理能力較多,責任心、安全意識、團隊協作、抗壓能力等是必備的能力。
二、半結構化訪談
(一)訪談概況
課題組對全國部分地區鐵路職工隨機進行半結構化訪談,以期獲得鐵路工作對職工心理素質的具體需求。根據前期問卷調研的結果,制訂了訪談提綱。訪談由課題組成員進行,訪談對象為鐵路系統員工,數量為51人,分別來自鐵路設計、車輛、機務、電務、客運、工務、調度、職教等部門。
(二)訪談結果
根據課題組對訪談對象的訪談,將鐵路工作對職業心理素質需求具體匯總如下。
1.人際交往能力方面。
(1)溝通能力。不論是直接面對旅客的客運部門還是其他不直接面對旅客的車輛、機務等部門,溝通能力在鐵路行業是必備的,可以幫助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失誤。
(2)協調協作能力。鐵路工作大多數情況需要多部門協作。部門施工時,很多時候需要采取聯動。如果遇到意外狀況時,更需要協調多方力量共同采取措施,所以協調協作能力是必備的。
2.個人素質方面。
(1)勤奮樂學。勤奮是作為一名鐵路員工特別是新員工必須要有的素質。新員工對一些業務技能各個方面都不是很熟悉,需要學習更多新的技術。
(2)細致嚴謹。我國鐵路現在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技術已經逐漸成熟。所以更需要對規章制度、安全紅線等細致地了解和遵守。鐵路行業責任重,如果因為粗心造成意外,將會引發事故,所以工作需要特別的細致嚴謹。
3.意志、情緒、品質方面。
(1)吃苦耐勞。鐵路行業比較艱苦,工作環境差、工作時間長、接觸人員雜等問題突出,所以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
(2)擔當精神。鐵路運輸成千上萬的旅客或者貨物,安全至關重要,所以一名鐵路職工必須要有擔當的精神,有責任心。
(3)抗壓抗挫。鐵路工作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時,必須有較強的抗挫能力。同時,工作中遇到緊急情況,也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4.環境適應能力方面。
(1)角色的轉變。學生向工人身份的變化,心態和工作方法都有非常大的不同,因為這是環境適應的第一步。
(2)自我調節。鐵路職工很多時候都需要具備自我調節能力。他們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工作環境和自己想象中差距很大,長期在外沒辦法照顧家庭,日夜顛倒生物鐘紊亂等,這些都需要自我調節能力去平衡生活和工作。
5.工作實踐能力方面。
(1)執行能力。鐵路行業每個崗位都有相關的操作流程,必須按照操作流程操作,按規辦事,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意外的發生。
(2)解決問題能力。每次運輸遇到的人、遇到的問題都可能是不同的,遇到問題,必須利用多種資源去解決。
(3)創新能力。有創意與執行能力并不沖突。尤其對于新一代大學生,已經掌握很多信息技術,會有很多合理的創新想法去更好地優化工作內容,減少工作失誤。
6.安全意識及職業道德方面。
(1)安全意識。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工作中時刻都應該注重自己的個人安全以及身邊人的生命安全,嚴格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
(2)奉獻精神。鐵路行業艱苦程度決定了職工要有奉獻的精神,舍小家為大家,有奉獻精神的支撐,才能幫助職工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
三、思考與啟示
(一)有機融入課程思政
高職學生正處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作為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課程思政有機融入,緊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全過程。
(二)優化心理健康課程內容體系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鐵路專業的獨特性,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呈現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同時在職業情境活動體驗和討論分享中提高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使學生在課堂中達到“六邊”的效果,即邊聽、邊看、邊想、邊做、邊講、邊議。
1.項目化教學。
目前,各大高職院校都開始嘗試心理健康課程項目化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院校是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專業化特征更強。所以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的項目化教學目標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項——培養符合未來就業崗位的職業心理素質。
2.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程教材。
作為鐵路方向的高職院校,應主動適應鐵路企業對職工職業心理素質的需求,調整心理健康課程的項目內容,依據教育部門的人才培養要求,并參考鐵路企業對職業心理素質的需求,建議包括項目如下:心理健康概述及適應心理、培養認知能力、健康自我意識、健全人格塑造、情緒調適、構建和諧人際、健康愛情觀、挫折應對和緩解壓力、理解心理障礙,并在課程的教材章節中加入對應的鐵路職業心理相關內容。
3.依據專業設置教學情境。
鐵路企業部門眾多,各站段分工明確,并且業務類型差別較大。分工不同,側重的職業心理素質亦所有不同。在心理健康課程中,依據不同的鐵路專業,教師可設置有針對性的職業情境,從而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心理健康教師可定期參與到鐵路部門的企業實踐中,更直觀地感受一線鐵路職工的心理過程,同時可以拍攝一定的教學素材。
(三)優化課程考核方式
心理健康課程可采用多元評價標準,教師應多維度、多角度地評價學生,注重過程性評價,尤其是學生在職業情境下的活動體驗,可以很直觀地體現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程度。
(四)職業心理素質拓展
心理健康教師可利用團體素質拓展訓練的經驗和器材,開發適合鐵路各專業的素質拓展團體活動。以“第二課堂”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職業心理素質拓展的評價可適當加入到課程的總評之中,激發學生參與素質拓展的熱情。
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日益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鐵路類高職院校必須了解鐵路企業對職業心理素質的真實需求,才可以有的放矢,對鐵路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進行改革,有針對性地采取多種創新形式和內容培養學生,不斷探索鐵路行業發展大形勢下人才培養新模式。【基金項目:2019年度天津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關于鐵路高職院校職業心理課程改革的研究”(項目編號:XLZX-G201936,主持人:王嘉嘉)。天津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項目資助。本文系該課題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劉旸,周洋,劉萍.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1):76-81.
[2]高揚.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心理素質調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20):93-95.
[3]孫瑩.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19,21(9):100-103.
[4]趙軼群,王琛,伍敏.工科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量表的編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3):103-107.
[5]劉惠娟,黃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J].教育與職業,2021(9):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