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花
【摘? ? 要】現代化教學的改革要求教育者應當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到學生在學習中所具有的主體地位,并利用合適且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促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建立起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在,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注意力放到課堂中,且認真地堅持下去,獲取更多的收益。而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起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增加教學收益,是實現現代化教學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初中生物教學? 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37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地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構建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增進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有效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教學能夠取得更好的收益。在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法,是現代化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以及增加教學收益的需要。因此,教育者應當要更為認真地思考,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合理地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好,讓情境教學法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出更多的正向的引導作用,以促進教學效率的真正提高,進而有效推動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接下來,本文將以初中生物教學為例,結合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原則以及相應的理論基礎,和當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一些情況,去分析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原則及理論基礎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教育者應當構建適宜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生動情境,給予學生一定的情境體驗,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教學方法,它的核心就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且適時地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深化學生在教學中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引導學生積極向學,加深學生對于教學資源的理解和認知,啟迪學生的思維。
而為了使情境教學法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用,首先,教育者就應當要注意情境教學法運用的基本原則,即: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原則、愉悅輕松體驗性原則、師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則。其次,教育者還應當了解情境教學法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即情感和認知的相互作用、認識的直觀原理、思維科學的相似原理、有意識與無意識心理、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統一。只有擁有對于情境教學法更為深切的理解之后,教育者才能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并將情境教學法能夠起到的正向的引導作用極大程度地發揮出來,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收益的增長,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現代化教育改革的發展,倡導教育者應當要對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的方法手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避免在教學中出現“滿堂灌”“教育者成為課堂中的絕對主導、說一不二、學生不敢質疑、課堂氛圍枯燥沉悶”等不利于教學效率提高的現象。即便如此,在目前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還是有部分教育者仍受傳統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影響頗深,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對課堂進行應有的改革,又或者并沒有堅持改革,采取的仍是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模式,課堂中也沒有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予以足夠的重視,更多地注重于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的氛圍仍舊枯燥而沉悶,進而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學生也沒有真正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情境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結合以上所說的關于情境教學法運用的基本原則以及所依據的理論,加上目前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接下來,本文將就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運用策略進行具體的解析。
(一)構建有趣的直觀情境,有效進行課前導入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在著作《大教學論》中提及:“一切知識都是從感觀開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感觀認知在知識學習方面所體現出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一個直觀的并且足夠有趣的情境來進行課前導入,能夠更為有效地刺激到學生的感觀認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使教學能夠更為順利地開展下去,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效率。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有部分教育者仍舊堅持著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學中多采取單一的講解和灌輸,以督促學生對相應的生物知識點進行記憶,課前也并未設置什么較為有趣的導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而這也就導致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被動地去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記憶,難以感受到有關于生物知識學習的樂趣,從而使相應的教學效率始終得不到提高,教學收益較為低下。要改變這一現象,就需要教育者真正付出更多的努力,認真地思考,在實際的教學中依據所要教授的生物知識,去構建有趣的直觀情境來進行課前導入,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起來,讓他們更愿意投入到相應的生物知識學習中去,以促進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授到有關于“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這一課時,教育者可以適時地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有關人類起源與發展的動畫視頻教學資源,以構建一個對于學生來說更為有趣且直觀的情境,再輔以一定的引導和講解進行相應的課前導入,讓學生能夠對這一課程內容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來。同時,通過這些直觀的情境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加深學生對于相應生物知識點的理解,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讓教學效率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構建有趣的直觀情境、有效進行課前導入的前提是教育者要對所教授的學生有十分充分的了解,清楚地知道什么樣的直觀情境對于學生來說是真正有趣的,且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的。因為,只有學生真正覺得有趣的直觀情境才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相關知識的學習中來,也只有構建有趣的直觀情境能夠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啟發作用,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讓教學效率真正地有所提高,實現教學相長。
(二)設立生動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互動積極性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更好地利用情境教學法去激發學生的情感,教育者就應當依據教學的內容,適時地設立生動的問題情境,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一定的交流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思索和探究,并認真解答問題,從而增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從被動地學轉為積極主動地學,從“苦學”到“樂學”,使教學活動能夠更為順暢地進行,使教學的效率能夠真正有所提高。
情境教學法中所蘊含的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和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原則,要求教育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時,應當要更為注意學生在學習時多方面的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在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擁有一種更為輕松的狀態,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富有樂趣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全面的發展。而適時設立生動的問題情境,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并通過交流反饋,讓教育者更好地把握學生在教學中多方面所表露出來的情感體驗,及時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并通過適時調整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保有更好的學習狀態。同時,通過設問對答的過程,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讓知識點的學習不再顯得那么枯燥乏味。
在當下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育模式及觀念的影響,教育者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十分受限,即使有問答的環節其實也較為流程化。設立問題時也很少真正考慮到什么樣的問題是生動有趣對學生思維有一定啟發作用,且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高。要改變這一現象,教育者就應當更深入地了解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應用情境教學法。在恰當的時候,設立生動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情感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注意力集中的同時保有更為輕松的學習狀態,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樂”中“學”,在“學”中“樂”,同時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教學效率實現有效增長,學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三)創設輕松的實驗情境,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很多與實驗相關的學習內容。但在目前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在教授到某些實驗內容知識點時,往往只是由教育者來進行相關的生物實驗演示,或者干脆只是通過書本來進行簡要講解,很少會設置讓學生都參與進來的實驗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去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這樣的教學模式,實際上很難充分地調動學生對于實驗學習的積極性,也讓他們無法體會到生物實驗的樂趣,無法清楚學生對于所學生物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也難以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應有的主體地位。
要改變這一現象,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生物知識,實現自身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增長,教育者就應當要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地創設輕松的實驗情境。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動手進行實際的探究,真正參與到生物實驗的過程中來,讓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創新的精神都能夠有所提升,真正體會到學習生物的樂趣所在,感受到實驗的奧妙,強化他們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更好的體現,進而有效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進一步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受某些實驗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在實際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是無法讓學生一一進行動手體驗的。這時候,教育者就可以將演示實驗與問題情境設置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觀看實驗的同時更好地進行相應的問題思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代入到實驗中,獲得更強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聯系實際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里有提到“教學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物學學習的重要性”,而情境教學法中所蘊含的思維科學的相似原理,也提到情境中的形象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相一致能夠更好地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相似性思維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應當依據所教授的相關的生物內容,聯系學生實際的生活,構建恰當的生活情境,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相關的生物知識。同時讓學生們感受到生物與實際生活之間緊密的聯結,認識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愿意更為積極地學習生物相關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舉個例子,當教育者在講解到初中生物“輸血與血型”這一課時,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本課所講解的相關生物知識點,向學生進行提問。如“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血型嗎”“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你們去醫院查血型呢”“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檢查血型嗎”等問題。更好地去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并有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讓他們更愿意去了解有關于輸血與血型中所蘊含的生物知識,接著再適時且恰當地以實際生活中輸血的例子來進行講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讓他們形成更為深刻的記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而要真正做到聯系學生實際的生活,恰到好處地設置能夠促進學生理解、吸引學生注意的生活情境,需要教育者真切地關注到學生的生活,善于捕捉學生的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生物現象,并有機地將這些現象與課堂中所需要教授的知識結合起來,適時地在教學過程中去進行運用,并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五)利用多元化教學評價,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被有效地運用起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和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原則、愉悅輕松體驗性原則、師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則。而這些原則,實際上都在要求教育者應當要尊重學生,將學生視作理智與情感同時活動的個體,認真對待學生在學習中的需求,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更為積極正向的情感體驗,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當要建立在學生積極、主動和快樂的基礎上。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更好地貫徹情境教學法的原則,使情境教學法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其效用,那么首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者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做到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一切以學生未來的全方面的發展為考量,多元化且適宜地利用教學評價,去激勵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與學生建立起更為良好的師生關系,真正做到師生之間能夠相互信任和尊重。只有當師生之間能夠擁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情境教學法才能夠擁有更好的實施環境,也才能夠更好地在教學中發揮出其積極正向的作用。換句話來說,良好的師生關系其實就是情境教學法順利實施的基本保證。
四、結束語
情境教學法要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運用,教育者就應當對情境教學法擁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同時真正地做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多地以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未來發展為考量去進行相應的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曾錫俊.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運用探究[J].新校園:閱讀版,2018(1):2.
[2]王智軍.初中生物教學創設情景教學法的組織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
[3]黃琰華.初中生物教學創設情景教學法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上旬,2020(2):1.
[4]嚴麗.淺析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法實施策略[J].南北橋,20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