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穎
摘 要:新課標要求初中生物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為中心任務。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然科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圍繞初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廣大初中生物教育者提供幫助,繼而全面發展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生物核心素養;初中生物教學;能力培養;綜合素質
生物核心素養是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力、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一直都是初中生物教學的核心任務。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倡導的不斷加強,新課標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已經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現筆者結合自身的淺陋見解對培養學生生物素養進行分析,希望能夠與相關人士共勉。
一、科學導入教學,激發學生探知生物的欲望
課堂教育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合理、巧妙的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必須利用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動機。眾所周知,教育者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吸收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師一定要選擇恰當的導入,活化課堂,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成功落實夯實基礎。例如,在落實“人的生殖”一課教育時,教育者的引入可以以問題的形式開展:同學們知道自己是怎么來到世上的嗎?你們知道身體是如何形成的嗎?利用諸如此類疑問引發學生猜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中主動學習。
二、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物是一門與實踐息息相關的課程,教學中有很多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的實例,如遺傳關系、雜交技術、生物分子學、遺傳臨床運用、細胞學等等,只有讓學生真正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才能幫助學生感受生物學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也才能進一步地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為培養生物核心素養打下堅實基礎。
三、善用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1.培養實驗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所以,實驗教學就成了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生物科學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因此,生物實驗是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初中生受自身客觀條件的制約,各方面發展還不夠完善,他們的實驗技能也非常匱乏,但是年齡導致他們有較強的好奇心,極易在新鮮感的驅使下參與生物實驗。生物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意義以及實驗目標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開展實驗教學,幫助學生培養實驗興趣。
2.培養觀察能力
實驗課的完成基于觀察以及操作,尤其是觀察,如果觀察質量難以保證,那么實驗課的意義就無法保障。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指導學生科學觀察,明確觀察的目標,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新”。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在保證觀察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操作技能
實驗課程成敗的關鍵是操作,操作會對實驗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一旦操作不當,不僅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更會影響學生形成生物核心素養。因此,教育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辦法,調動學生的動手積極性,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的問題,使學生真正地在實驗課中動起來,積極地克服內心的恐懼。長此以往,學生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儀器和標本,操作能力也會自然而然地加強,教師再在適當的時機內予以指導,學生操作技能的提升自然會水到渠成。
4.培養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應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生物學知識,形成知識脈絡和框架,從更高、更全局的角度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核心素養。生物探究是指學生能夠積極地獲取生物知識,能夠充分利用生物研究方法對生物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生物探究包括提問、假設、計劃實施、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等。探究式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生物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價值觀。例如,在落實“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一實驗時,就可以以提問形式開始,問學生這堂實驗課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假設,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進而明確實驗的步驟、意圖,在討論中思考,在思考中獲得答案,培養探究能力。利用上述辦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隨之提高,學生的生物綜合素養培養也會因此變得容易起來。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教育者要積極、大膽地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學生應該積極配合教育者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相信通過各方的不斷努力,我國初中生物教學一定能夠培養出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海娟.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研究初中生物工程實驗設計[D].上海交通大學,2012.
[2]朱佳.農村初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現狀與提高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