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青
語文素養和人文內涵(價值取向)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個教學目標。只是語文素養聚焦能力和技能的培養,人文內涵聚焦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對低年級學生較難,所以借助學生喜歡的繪本故事來引導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很有必要。
一、繪本對小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
“繪本,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桎梏,給讀者創造了一個寬廣的想象世界,是兒童最好的閱讀媒材。”現在很多家長認為繪本很有價值,說明繪本有獨特的魅力,充滿童趣的語言和充滿童真的畫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敘述著生動有趣的故事。閱讀繪本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驗,更能激發他們進行創造性思考,培養對美的感受。我覺得繪本是引領學生走上閱讀之路的最佳媒介,結合農村學校一個班有十幾個學生的情況,也適合每周的繪本故事會。
每一次不同的人文主題都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有思考的閱讀,一次精神和情感的熏陶和引領。繪本閱讀教學不僅僅停留在生活常規和學習認知方面,還包括自我認同、家族情誼、關懷他人和尊重生命、愛與分享、關懷環境、珍惜友誼等價值取向上,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養。而繪本的閱讀和教學恰恰是小學語文課程有力的延伸,是學生對“周圍世界”的探索。
繪本的主題可以說是豐富而多元、簡潔而又深刻的,
在我國一、二線城市的小學里、書店里、繪本館里已經開展這樣的課程,對語文素養的提高起著錦上添花的效果,
深受家長的喜歡。因為它可以啟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如語文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智能、運動智能等,低齡兒童更容易受到繪本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在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價值取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觸發人內心深處的真、善、美。但是在教師帶學生走上閱讀繪本的路上一定要巧妙地將教學目標藏在活動之后,多讓學生自主表達,把閱讀的快樂交給學生,讓閱讀的幸福寫在學生的臉上。如在教學獲得童書界的桂冠——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安東尼·布朗的《我爸爸》時,可以依次安排5個教學活動實現本書在多元智能延伸的教學思想,最終潤物細無聲般地實現價值取向的滲透。安東尼·布朗的《我媽媽》系列書也是如此。現在這兩本書越來越暢銷,走進了千家萬戶,正是因為這兩本書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想象力的豐富,開拓了思維,還讓學生體會到來自爸爸媽媽的愛,讓學生在家庭觀念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可是現如今農村的孩子在繪本面前還是比較陌生,特別是一些經典的繪本作品接觸得還是很少。他們接觸的圖畫書,作品內容良莠不齊,這也就是農村小學家庭和學校中共同缺失的現狀。面對這樣的現狀,我結合多媒體技術和自身資源以及學校圖書室的資源每周開展一節繪本課,作為閱讀課來上。通過一年的堅持,的確有了很大的收獲。學生借助繪本的翅膀,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帶領他們在各種各樣的故事內容里遨游,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開拓他們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珍愛自己,就像繪本《我喜歡自己》里可愛的豬小妹那樣每天鼓勵自己、欣賞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點;思考如何關心父母、孝順父母,當他人陷入困境時關懷他人、關懷弱勢,就像繪本《媽媽的紅沙發》中的小女孩那樣,為了讓辛苦工作的媽媽回到家以后可以坐在柔軟的沙發上休息,努力攢錢,最終和媽媽高興地買來了沙發,還像書里的喬阿姨、小姨、表妹、爺爺、隔壁老先生那樣,當小女孩家被火燒了之后給他們送來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和家具;思考如何關心社會環境,熱愛生活,就像繪本《荷花鎮的早市》里生活在都市里的陽陽一樣,看著都市生活里從未出現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喜愛。
二、關注繪本價值取向的同時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
從教學的角度講,引導才算得上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梳理繪本故事中作者的本意以及讀者可以體察到的正向能量,剔除一些偏頗的想法。總之,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必須建立在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上,小學生的思想情感處在不穩定、不成熟的發展狀態,他們在思考中往往站在自己僅有的生活經驗里,所以他們思考的結果有偏頗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在尊重學生獨特情感體驗的同時加以引導,在學生的思考中尋找合理的部分列舉生活中的案例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價值取向。
有一本很獨特的繪本《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它的獨特來自它是由一個經典的童話故事改編的。狼說是因為第三只小豬的語言侮辱了它的奶奶,所以才吃了它,這樣聽起來狼講得頭頭是道,聽起來完全就是一只無辜的狼呀。果不其然,當我問學生,這是一只怎樣的狼呢?他們的回答如出一轍,這是一只被冤枉的狼。緊接著我又給學生重溫了經典童話故事《三只小豬》,聽完之后學生都閃動著明亮的大眼睛,嘴里嘟囔著“這只狼真壞呀”,這時候我認識到小學低段兒童的眼界和經驗都有不足的地方。最后我引導他們明白:有時候需要換個角度想問題,還要稍加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有思考的閱讀。
三、不同主題的繪本對小學生的引導作用
(一)以繪本《我喜歡自己》引導小學生關愛自身
《我喜歡自己》是寫一只豬小妹的故事,這本書很有影響力,因為書中的圖畫形象很可愛,故事內容也很有趣。里面的小豬就像每一個生活中的小孩兒一樣。書里豬小妹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學生一見到她就覺得很可愛,眼神里充滿喜愛,也許是從沒見過這樣的小豬。他們對豬小妹充滿好奇,我告訴學生她真是一只積極樂觀、
快樂豁達的小豬。用封面圖片吸引他們之后,我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和圖畫,最后學生已經習得了一種價值取向,就是當爸爸媽媽不能陪伴我時我自己也可以陪伴自己,傳達了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往往會形成一種依戀型人格,這也是幫助他們精神上斷奶的一種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和自己友好相處。最厲害的是這只小豬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她都會想辦法讓自己開心。這一點真是太重要了,這讓學生明白了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開心,是健康成長的關鍵。每次跌倒的時候她會叫自己爬起來;每次做錯事的時候她會鼓勵自己再試一次。這就是堅持做自己,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這本繪本讓敏感的孩子感受到正確的價值取向,那就是我們一定要學會對自身的關愛,照顧好自己的一切,包括心情、身體,也就是內心積極樂觀了、強大了,我們才會有可能關愛他人。
(二)以繪本《媽媽的紅沙發》引導小學生關懷他人
《媽媽的紅沙發》講的是小女孩和媽媽把工作賺來的零錢都存放在一個大玻璃瓶里,為的是買一張紅沙發。一場大火燒毀了她們的家,好心的鄰居送來了各種生活用品和家具,最后還缺一張紅沙發讓辛苦工作的媽媽休息,每天他們都往大玻璃瓶里放錢,終于有一天瓶子里的錢滿了,他們高高興興地買了一張紅沙發回家了。這個故事為我們呈現了家庭生活的溫馨,一種家庭間彼此扶持、和樂融融的溫馨氛圍。讀完繪本后首先設計了故事接龍活動,讓學生從“我們”家發生火災開始講,初步理解倒序的寫作方法。這是語文要素的培養,接著我重點讓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我是小管家”的活動,讓學生準確記錄家庭一周的支出情況,理解父母掙錢養家的辛苦。然后讓學生樹立幫助父母干家務活是自己的責任,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有所承擔。利用“家務事服務卡”,讓父母感受驚喜的感覺,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書中的家居生活方式滲透到我們的生活里。最后重點學習本書中最光輝的情節,就是在小女孩家發生火災之后,
大家把各種生活用品和家具送到小女孩家的情節。我把這個環節設計為“送溫暖”,問一問學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送溫暖的事情,讓他們懂得關懷他人、關懷弱勢,理解捐款和救濟。這就是我認為本課中最重要的價值取向。但身為老師也一定要記住教學生的方式是潤物細無聲的,這一定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
(三)以繪本《荷花鎮的早市》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環境
翻開這本繪本故事,第一頁就是映入眼簾的綠,從第二頁開始就是滿眼的人,他們隨著江南水鄉的風俗而走動,而忙碌,開啟了清晨荷花鎮豐富的早市生活。這一切都出現在來給奶奶過七十大壽的住在都市里的陽陽的眼里,他被眼前景象深深地吸引著,教學時學生同樣被深深地吸引著,原先設計的各種啟發多元智能的延伸教學都被啟動。在語文智能培養中,我讓學生聆聽和朗讀故事,練習描述場景,通過圖片說故事,空間視覺智能中讓他們欣賞了圖畫中的人物、觀察圖畫中的場景,練習描述周遭的環境。自然智能中讓他們欣賞了河流之美,欣賞大自然中的美景,啟迪他們觀察身邊的環境。在人際智能中我試圖教會學生理解與人相處的模式,關心家人,關心社會環境,這也就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關心社會環境、熱愛鄉土!這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感受的最重要的價值取向。當今的小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充斥著都市文明之花,遠離鄉土環境,被電子產品吸引著。他們可能連草莓長在樹上還是藤蔓上都不知道。說明學生還是缺乏觀察身邊環境的習慣,就更談不上喜歡和熱愛了。這本書可以打開學生的眼界,啟蒙他們開始留心身邊的環境,觀察環境,最終在心里留下念想,成為一種情懷。
參考文獻:
王林,余治瑩.繪本賞析與創意教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