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愛榮
摘 要:閱讀與習作是語文學科中的“兩根柱子”,閱讀是習作的基礎和借鑒,習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造,將閱讀與習作結合教學,讀寫融合,相得益彰,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單元整合;讀寫遷移;策略
課標要求的小學語文教學,其理想境界應該是:讀寫有效溝通、工具人文和諧、文意能夠兼得。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寫作的美妙,在寫作的過程中領略閱讀的
重要。
一、單元整合,感悟寫法
單元整合教學,一般來說就是以一個單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單位,從整體出發,統籌安排,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連為一條教學線索,使單元整體運轉。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圍繞“革命歲月”這個主題安排的。“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是本單元的習作要求。緊扣語文要素和習作要求,在備課授課時我以精讀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為突破口。例如,在執教《狼牙山五壯士》第二課時時,我帶領學生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感悟點面結合的寫法。我采用一讀,整體感知內容。二畫,畫出群像描寫和個體描摹的語句。三探究,作者是怎樣把五位戰士的表現寫具體的。通過自主閱讀探究,不難發現,這一段作者先采用群像描摹,寫出五位戰士痛擊敵人的情形(面),再分別進行個體刻畫,寫出每位戰士的不同表現(點)。在刻畫個體人物時作者根據人物各自的身份、性格特征,抓住動作、神情、語言凸顯出每位戰士英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學完這一段,順藤摸瓜,我讓學生在全文中再找一找運用點面結合方法描寫的片段,并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做出批注。通過快速瀏覽,學生發現第6自然段“英勇跳崖”也是這樣來寫的……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這樣的描寫,給人以層次感和畫面感,讓人既能感受到五位戰士作為一個戰斗群體的團結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戰士的英勇頑強,令人敬畏的抗日英雄個體和群體形象躍然紙上。
二、讀寫遷移,運用寫法
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和《開國大典》后,我趁熱打鐵,適時進行讀寫遷移。運用習得的方法。如學習完《狼牙山五壯士》后,我讓學生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上周剛剛舉行過的拔河比賽的場面。我把當時比賽雙方僵持不下的激烈場面,通過多媒體視頻呈現回放,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再次回到現場,觀察運動員們如何團結一致、奮力拼搏,他們的動作、神情有什么特點;再注意啦啦隊的表現以及在場老師的語言、神情、動作,然后確定哪些作為面來描寫,哪些作為點來描寫,如何做到點面恰當結合。通過觀察討論,同學們認為運動員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的共同特點可以作為面來描寫,有鮮明特點的隊員和老師作為點來刻畫……
生1:比賽進入最激動人心的白熱化階段,隊員們個個使出了渾身力氣,額頭上一根根青筋顯現,一雙雙手交錯著緊緊抓住繩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楊×同學了,只見他憋足了勁,臉頰通紅,眼睛瞪得像兩個大銅鈴。一旁的老師也揮舞著手臂,扯著嗓子,與一旁的啦啦隊大喊:“加油,加油!”紅標記一點兒一點兒向我們這邊移來……
生2:隊員們更激動了。他們個個鉚足了勁,身體傾斜著,雙手交叉著、背弓著,膝蓋彎曲著,雙腳相互抵著,像松樹的根一樣紋絲不動地扎在那里。旁邊啦啦隊的同學也不甘示弱,有的拼命為參賽同學吶喊助威,有的手拿小旗子用力揮舞,還有的用手腳比畫著,為參賽隊員出謀劃策。他們快把喉嚨都喊啞了,腳底都跳麻了,恨不得沖上去幫隊員們一把……
(抓住了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的共同特點進行面的描寫,抓住了楊×同學和老師的動作、語言、神情進行點的刻畫,簡單羅列幾個有代表性的啦啦隊成員動作進行次要個體描摹,把比賽的熱烈場面推向了高潮。)
學習完《開國大典》一文后,我又讓學生寫今年搬入新校區與眾不同的開學典禮,引導學生可以仿照課文按照典禮前、典禮中、典禮后的順序進行梳理思路,然后聚焦重點部分,并恰當地選好描寫的點與面,做到有效
結合。
從兩課教學讀寫遷移訓練的片段來看,同學們已經較好地掌握了點面結合寫活動場面的方法,字里行間也流露出活動帶給他們的體會和感受。這為單元習作鋪就了道路,奠定了基礎,降低了難度。
參考文獻:
姚淑章.單元整合微格練筆[J].小學語文教學,2018(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