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俠
蘇教版數學初一上冊前幾章編排了幾節數學活動課,凸顯了不同時代各類名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字里行間都吐露出了拳拳愛國情和殷殷報國志。數學活動課教學是初一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如何在初一數學活動課堂上講出有味道的愛國主義主題課,這是新時代數學老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小組合作,樹立團隊研究精神
例如,在第一章“數學與我們同行”的章頭語: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也是對數學及其作用的人生感悟。學生在學習教材之前,教師將學習單發放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逐個解決學習單上的任務。同時向學生提出要求,每個小組的組長負責將學習單上的任務分配給每位組員,鼓勵大家借助各種資源去研究問題。
二、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教學,補足歷史的知識
初一學生對歷史知識匱乏,僅僅通過文字不足以了解作者通過人文歷史表達怎樣的感情,抒發怎樣的情懷。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打開了一扇啟迪之窗。基于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播放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的視頻資料是以卡通的形式向學生播放。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學生將收集的文獻資料與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對比,查缺補漏,有助于學生對作者的歷史背景深入了解。例如,在章頭圖中,主圖是火箭升空圖,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神舟九號”載人航天飛船介紹運載火箭的有關數據。這樣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
三、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將表演融入課堂
學生閱讀完教材第49頁“漫長的歷程”,了解了負數產生的背景后,教師將鼓勵學生模擬數學史的情境,還原古代數學家“創作”的場景,表演當時數學家如何在生活中應用數學。在表演現場,學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的學生借助古代漢服的寬袍大袖,有的學生借助筆尖正放、斜放,有的學生借助黑紅兩種顏色表示正負數,有的學生借助小圓點與小圓圈……他們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將正負數演出來。這樣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可以說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數學活動課教學就在這樣的課堂上生根發芽,教師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所做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托古言今,將愛國主義的種子埋在學生心間
數學課堂上的愛國主義教育,既是宏觀層面的思想哲學教育,又要貼近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課程的最后,教師可以結合鄭州特大暴雨進行深度的話題探討。教師先向學生播放河南特大暴雨的聯播快訊,接著拋出問題:“如果你當時身在河南,你該怎么辦?”引發學生的討論,教師不做評價。播放第二個視頻,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源源不斷向河南支援。教師拋出問題:“如果你已經長大成年,你將為突發災難做些什么?”引發學生第二次討論,教師仍不做評價。播放第三段視頻,是特大暴雨期間,人民群眾奮力自救的場景,是警察在忙碌,是無數志愿者奉獻的場景……通過這些鏡頭的切換,教師拋出問題:“什么是愛國?現在的你會做些什么呢?”學生很是激動,紛紛舉手,依次表達了自己對愛國的理解。
五、多學科教師進行愛國情懷的總結
課程結束前,邀請語文教師進行總結:古時邊塞詩人借助詩詞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沒有安定、富強、團結的國,哪來安穩、幸福、溫情的家。
邀請思治教師總結:每次突發災難的襲擊讓我們都能再一次體會到祖國的強大,對人民來說意味著希望。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強大的祖國和人民做后盾,我們堅信:我們一定可以打贏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一位愛黨愛國的中華兒女,他們在新時代用自己的行為和溫暖的身軀,再次筑起了新的長城。
數學教師總結:數學活動課教學的大膽嘗試,主旨是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如果把活動課堂比作一部精彩的電影作品,學生永遠是劇中的主角,而教師是電影的導演和客串角色。學習最好的幫手是興趣,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才不會枯燥。基于數學活動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樂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知、體會什么是愛國,從思想上體會什么是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