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世德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數學教學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黃金時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微課為引導,推動學生知識學習、自主創新,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為學生進行高級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微課;興趣;引導
微課是近年來廣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將視頻、文本、教師講解有機融合,以課程資源容量小、結構情景化突出、方便隨時隨地觀看和分享而廣受關注。在初中數學中應用微課需要堅持一定的原則,才可以更好地發揮微課助學價值,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一、初中數學微課設計的基本原則
1.簡潔性原則
微課,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微縮性課程內容。教師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要圍繞重點知識有機整合,將視頻資源控制在5~10分鐘,為學生呈現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對學困生而言,簡潔而集中的主題內容,方便他們反復觀看,極大地降低學生學習、理解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形象化原則
微課是電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顯著的不同,在初中數學微課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形象化手段,如視頻、圖片、模型等,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尤其是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如實數與虛數、近似數與有效數字、代數式與根式、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等,教師要探索通過形象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高效理解。
3.針對性原則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學生數量較多,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初中數學微課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很好地兼顧學生的學習基礎,注重因材施教。除了為學生錄制一些需要統一觀看的微課之外,可以兼顧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在學習中遇到的一些難點問題,設計一些拓展性微課,如重點知識鞏固類微課、拓展類微課等,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方便學生隨時隨地觀看。
二、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課前先導,助力課堂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做好課前先導工作,以導學類微課幫助學生梳理新課內容,做好學習準備。尤其是一些與前期知識關聯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幫助學生有效梳理和分析,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再進入課堂,可以使學習效率大大提升。結合先導類微課,教師再提出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討論、互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進取意識,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更加高漲。教師也能與學生開展有效互動,更好地捕捉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借助微課,可以針對圖像平移部分的知識為學生做好先導工作,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
2.習題微課,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課堂講解的內容,很多學生可以高效吸收,但是在具體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學生頻頻碰壁。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身對課堂所學知識理解不夠透徹,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生自身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應用意識。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稍有創新的題目,容易遺漏一些知識點。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首先,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典型例題,依托微課為學生錄制前期分析視頻,在教師有效分析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嘗試通過多種方法解答問題,培養學生的靈活答題意識。尤其是一些需要做輔助線的題目,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提供思路先導及具體的解題過程,讓學生自主完成,課堂上再讓學生嘗試繪圖和講解,幫助學生突破認知障礙,為學生獨立表達提供有效空間,使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獲得有效發展。
3.復習微課,推動學生歸類整理
初中數學整體的知識脈絡結構并不是非常復雜,但其中涉及的知識細節非常多。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地歸類整理,以使學生更好地形成連貫性思維,這樣學生在信息提取的過程中才能更熟練。依托微課,教師可以為學生錄制一些整合類微課或命題邏輯系列微課,將一些相似、相關的知識有效歸類和整理,推動學生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尤其是三角形部分的知識,其中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教師可以結合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判定、推理、證明等錄制微課,為學生自主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再延伸一些經典習題,幫助學生捕捉知識盲點,加強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意識。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有效銜接了課堂內外,滿足了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效捕捉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微課為學生提供有效學習輔助,同時匯聚課程精華,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