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遠英
基于我國延續至今的教育方式來看,其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實踐課上表現得不積極,且對綜合實踐過程也體現出明顯的抗拒,這對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師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要求其自身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吸引力,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課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活動的開展符合現代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實踐,在教學中總結、積累經驗,促進課程教學實現深度改革。
一、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學應具備的條件
學校與社會組織要進行必要的合作,在校外建立一些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參與的實踐活動。比較常見的方式為:學校與一些福利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讓學生有良好的平臺作為支持,教師與專業人員帶領學生深入農村基層或區域福利院進行相應服務。只有學校與社會構建相應的實踐基地,才能使學生及時到社會上進行科學實踐,實踐活動的價值體現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避免存在相應的安全隱患。活動得以順利推進,學生得以積極參與其中,都與教師有著重要的關系,所以學校每年都要加強教師的考核標準,鼓勵教師及時開展實踐活動,并勇于創新、敢于創新。
二、如何在教學中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1.教師要在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優化、完善方案
在具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是開展良好教學活動的前提。所謂了解不僅包括學生所喜歡的實踐主題,還包括學生喜歡的實踐形式等,這些都會對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積極性和效率有重要影響。這是因為學生的地位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體現在室內教學活動中,還要落實到課外實踐活動中,確保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建立在學生發展要求基礎上的。學生能以更積極、自主的心態沉浸到教學活動中,才能確保學生享受其中,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意義。
只有當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性格、愛好之后,才可以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為學生起到引導作用,每名教師都應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前,有目的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大的動力,清晰、明確地知道實踐活動課所需要注意的事項,并組成實踐小組,讓小組長負責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教師積極地進行身份轉變,承擔起學生活動引導者的責任,確保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呈現出更積極、主動的情緒。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活動,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意見,從學生中選出一名代表對問題進行匯報。讓學生可以自主地發現問題所在,為下次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2.教師要明確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強化學生參與活動的動力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他們尚不能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些學生認為自己的本職就是要好好學習,對社會實踐活動有著較大的抵觸心理。通常情況下,他們不樂于參加班級內的活動,對室外活動也興致缺缺,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對綜合實踐活動做出詳細的闡述。在考核系統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以成績為依據,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給予更高的重視,只有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才能為學生的評價提供更全面的參考。教師除了要向學生強調綜合實踐課程的意義之外,還應不斷地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創新。教師可以積極創新一些新穎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產生好奇,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其中。教師要創造更多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意愿,在尊重學生想法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組織一些符合學生性格的活動,如由學生制定校內綜合實踐活動項目,教師與學校輔助開展。
在初中階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學生來說具有重大意義,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提升,還有利于學生良好“三觀”的形成,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楊.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創新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
[2]馮晨俊.探究如何有效引導學生上好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J].考試周刊,2020(57).
[3]劉雯.實踐活動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探析[J].科普童話,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