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劍
摘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不僅是初中語文教學最受關注的問題,還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然而,閱讀教學中,教師把教材作為主要的閱讀教學材料,它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有一定的局限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閱讀教學活動是語文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快速獲取材料、積累知識,還可以提升能力、發展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閱讀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整個初中語文課堂的質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如何進一步優化閱讀教學手段,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逐漸成為我國一線語文教師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在總結以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筆者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索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
一、依據課程標準要求,重視閱讀方法的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規定,7~9年級的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朗讀、默讀和略讀的閱讀方法,能準確地閱讀,養成默讀的習慣,熟練地運用略讀、瀏覽等方法擴大閱讀范圍。語文教材的選擇是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依據。以部編版教材七年級語文上為例,在初中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有三種訓練方法:朗讀、默讀和快速閱讀。教材中每個單元的閱讀前都提示、建議了閱讀方法。以《植樹的牧羊人》為例,讓學生默讀文章,然后圈出關鍵詞并畫出象征性的句子。此外,要選擇合適的段落引導學生默讀。這篇課文閱讀訓練不僅注重閱讀方法的教學,還培養了學生的默讀能力,提高了理解和記憶的效率。
二、注重課內外閱讀資源的重組
整合和重組課堂內外的閱讀資源需要做很多事情。一方面,自然科學知識或技能的發展將隨著課堂的增長而深化,對學生的需求也將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雖然它們中的一些要求與以前的不重疊,但它們是互補的。在讀寫教學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問題,由于知識的特殊性,涉及教師的整合和重組,為了系統化閱讀知識和實現最好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應先熟悉課本,甚至每個版本,對所有級別的文本和知識的結構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如果課本上的知識不足以達到教學效果,教師應積極學習課外材料,對知識進行重組,努力形成課外知識與課堂知識的反饋,實現課堂內外知識的整合。
三、注重課堂管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方面,教師應注重管理方法,如針對不同性格和習慣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課堂管理方法,讓學生能積極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教師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適當調整教學節奏,特別是時間,從而增強教學的適應性,減少外部管理,增強其吸引力,提高無形管理的效率。
四、優化評價方式,構建評價機制
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就是對課堂教學過程與結果進行的評估,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反映。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評估是實施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在我國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一直都提倡通過閉卷考試、檔案盒記錄等形式來對學生的成績和學習進行評估。然而,由于受到應試教育、課程壓力、班級條件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檔案袋記錄等這些評估形式收效甚微。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從心理上給予肯定,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信心,又能起到良好的評價效果。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課堂測試等方法,這樣不僅能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反饋,還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閱讀中的優點和缺點。
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是每個語文教師所追求的理想與目標。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語文課堂的質量,在我們實施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實踐入手,反思當前我國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改善,不斷改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和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龍衛海.初中語文課內外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技巧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
[2]周吟歆.閱讀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