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小祥
摘 要:當前初中生面臨多重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因此道德與法治課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要通過對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把握,在明確其心理發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以良好心理環境和正向教育的相互配合來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從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踐組織方案。
關鍵詞:心理發展;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教學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分析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在明確學生不同的身心發展狀況基礎上,通過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削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排斥感,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過程中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認識和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的內涵,并在社會生活中加以實踐與運用。而在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前提下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設計,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者以及實踐者,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設計,要注重個人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實踐工作中,要具有較高的學識水平與組織能力,既要把握初中生整體的身心發展規律,也要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與優化,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個人學習能力與工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的全面性與完整性,在此基礎上設計更好的、更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課堂,真正實現適合學生的、易于學生接受的好的課堂[1]。
如果說課堂是評價教師的硬件因素,那么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是軟件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至關重要,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在參與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進行把握,提高個人專業素質,還要通過得體的穿著、文明的語言、良好的舉止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積極的情感感染、號召學生,發揮導向作用。
二、培養師生情感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更為強烈的表現欲望,也處在快速發展期,為了創設與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相適應的課堂環境,教師要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展現自我。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活動主要是為了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的培養,而該種偏理論性的知識學習以及一些較為苛刻的行為規范的學習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排斥與抵抗心理[2]。所以為了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方式與學生開展高質量的交流和互動,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積極探索學習。在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失衡和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友好溝通,做到在課堂上是導師、課堂外是朋友,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出困境,激發學生積極地追求真理。
三、培養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興趣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面對枯燥乏味的學科知識,教師要通過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生的思維有著從形象化思維向具象化思維轉變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也更容易接受輕松愉悅的知識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結合起來的教學方式。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動畫的導入方式,在多感官刺激下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參與課堂知識的學習[3]。在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學習階段,為了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與探究,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活動的組織,以歸納觀點、主動展示的方式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課堂的知識學習中,以主動思考促進學生認知的加深,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也要主動關注網絡熱點,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將道德與法治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融入課堂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扮演好掌舵人的角色,進行規范化的指導,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帶領學生思考、總結、歸納。
總之,面對當前初中生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的實際情況,教師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要明確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實踐,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莊艷娜.中小學思政課課堂教學藝術與創新課堂設計[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8):1.
[2]倉決.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J].教育(文摘版),2016(5):18.
[3]文國正.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