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靈燕
古人曾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天之厚也。”中國的書法藝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它自身就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底蘊。為了提高學生的寫字質量,讓學生欣賞書法家的優秀作品,了解書法藝術的源遠流長,感受書法大師的勤學苦練,我們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逐步開闊學生的眼界,使他們認識到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書”。
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寫字情趣
(一)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呵斥
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可以采取建立學生作業檔案的方法,開展評比活動,每周一小評,每月一大評,對優秀的作品給予表揚,并在教室的學習園地展覽,對進步的學生加以鼓勵使之更上一層樓,對暫時落后的進行個別指導,使其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寫好字的信心,激發寫字熱情。
(二)身教最可貴,行知不可分
教師教育學生寫一手端正的好字,首先自己應寫一手漂亮的規范字。學生的模仿能力最強,因而我們的一筆一畫對他們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讓學生寫規范字,首先自己就要端正寫字態度,注意寫字姿勢,寫端正、寫規范、寫美觀。教師尤其要重視課堂板書、作業批語、作文評語的示范作用,千萬不能使用已經廢止的異體字、繁體字或不規范字。
二、把握科學訓練,提高寫字技能
(一)直觀為主,教法靈活
提高寫字質量,關鍵在于教師的課堂指導。教師要充分使用形象化的語言,設計直觀的教學方法,并通過示范進行指導,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消化。寫“點”時,我告訴學生“點”像一顆瓜子,起筆輕,收筆重。寫“撇”時,我就告訴學生,“撇”好似大象的長牙,落筆稍重,最后輕輕收筆出尖。如“走之底”的點、橫折折撇、橫捺三者的關系十分微妙,學生初學時難度較大,普遍存在著“四病”,即翹尾巴、翻肚皮、尖頭散尾、海獅頂球,這時,我們就應及時將學生的習作懸掛起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對癥下藥,對接受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這樣的效果很顯著。
(二)把握特點,訓練有度
寫字教學應努力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接受能力,學生的寫字訓練應努力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先從基本筆畫訓練入手,再練間架結構及點畫結合呼應變化等,循序漸進。例如,我在教學低年級基本筆畫的運筆時,和學生一起歸納出了每一個筆畫口訣,如“橫——輕點點,橫過來,點一點,收回來;垂露豎——點一點,提上來,豎下來,點一點,收起來;垂針豎——點一點,提上來,豎下來,尖出去;提——點一點,提上來,尖出去”。如“之”中的平捺,“乎”中的彎鉤,“式”中的斜勾等,這些筆畫,我們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找準主筆,反復練習,不能平均用力。看來,學生只有這樣把握字的特點,持之以恒地訓練,才能提高寫字教學效率。
(三)依照規律,循序漸進
寫字訓練要符合漢字書寫的規律和要求,讓學生在寫字訓練過程中體驗到寫字的樂趣,樹立寫好字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教材編排體系,熟知不同年級段的寫字要求,才能使教學更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三、堅持學以致用,提高寫字水平
(一)注重讀帖,講練結合
漢字是由每一種基本筆畫組成的,每種筆畫又有自己的書寫要求,而每個字都有自己的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或上讓下,或左讓右,或穿插或避讓……變化多端,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處理好筆畫之間的關系,協調好結構之間的避讓,字帖就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讀“帖”習慣,每次動筆前要“觀其形,品其韻,悟其神”,始終做到讀字在先,動筆在后。
(二)營造氛圍,互補提高
搞好寫字教學,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寫好字的學習氛圍。比如,我們學校專門開辟了一個為學生展示作品的書法長廊,將班級中優秀的書法作品在書法長廊上展出;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行現場書法比賽,選取優秀的作品掛到學校的展示區。
(三)回歸生活,張揚個性
寫字教學不應只關注寫好幾個字,而應與鍛煉學生的意志、耐力、審美情趣等諸多因素聯系起來。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身邊的寫字活動,如在春節來臨之際,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到街頭開展為市民寫春聯的活動。這樣把寫字教學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好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師要努力抓好“興趣激發、科學訓練、學以致用”三個環節,扎扎實實地指導學生寫好規范字,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質量,真正讓美在筆尖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