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3月16日上午9點,英雄聯盟發展聯賽的微博更新了LDL自3月17日起將進行停賽整頓的消息。到下午三點,這條微博下面也只有幾百條評論,沒上熱搜,連大多都是電競從業者的群里也沒人討論。
借著這個事件,正好可以簡單地討論一下關于發展聯賽的前因后果。
關注度不夠,這就是所有職業賽事發展聯賽的現狀,不光是電競,職業體育如果不依賴地域化的運作,那么只有那些頭部的俱樂部和選手能獲得關注。這是電視轉播的鐵律,只要依托類似的傳播形式就不可能擺脫這樣的趨向。
哪怕是在北美,NBA的發展聯賽Gatorade League也是維持著輕資產運營的絕對思路,球隊的工資帽在20萬美金往下,而NBA球隊的工資帽在1億美金往上。即便是A檔的球員,在發展聯盟也只有2.5萬美元的年薪,這在美國基本和低保無異,在大部分城市都難以生活。但在這里是可以和NBA產生交集的,是那些沒有足夠天賦的選手必須經歷的磨難。
在絕對輕資產條件下,磨煉隊伍,抵御風險,這是發展聯賽的意義所在。在北美,把年輕選手賣一個更好的價錢從來都不是發展聯賽的存在意義。
而在國內,大部分的發展聯賽成了各家俱樂部軍備競賽的訓練營,選手16歲就被鎖定,一直等年齡可以登上LPL的舞臺。發展聯賽是國內選手進入LPL幾乎唯一的通路,試訓年齡越來越低,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這也是最初假賽在發展聯賽肆意的原因,并不是賭博,而是隊伍之間希望給某些待價而沽的選手刷出更好看的數據。今天你幫我刷,明天我再幫你刷,久而久之,默契賽成了風氣,進而讓更多的設局者有了可乘之機。
YM這樣只在發展聯賽的俱樂部存在,本身就是讓發展聯賽變得復雜了很多。這個本來就需要輕資產運作的聯賽,加入更多軍備競賽意味著之后也就走得越來越偏。
反過來需要思考的是,如今幾大頭部賽事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影響力和一定的商業價值,那么,在年輕選手進入路徑上,就需要重新進行規劃。如果LDL還是唯一的晉升路徑,那么刷數據是永遠無法杜絕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又會造成整個賽事體系對年輕選手的信任危機。
FPX打野選手周楊博遭遇的危機其實是整個聯盟對于年輕選手的信任危機,而這背后則是未來商業價值的斷送,整個聯盟都會因此而陷入長線的危機。這可能也是本次整改LDL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對這個問題,可能又會說回兩個老生常談的講法,一個是年齡的問題,一個是科學訓練的問題。電競選手到底是不是只有16歲就接受職業訓練才更厲害,這種低齡的選擇是年齡本身的問題,還是由不科學的訓練所導致的。當我們看著33歲的庫里還在不斷地打2+1,投更遠的三分球的時候,很難不生出這樣的質疑,我們的選手過早退役是俱樂部和他們自己沒有控制和保護好自己,還是真的應該退役了。
回到核心的問題,LDL可以是LPL各家俱樂部的練兵場,就像NBA Gatorade League一樣,但不能是本土進入LPL的唯一路徑,甚至是主要路徑都不行。
選秀大會、大學生賽事和業余賽事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走個形式,這背后需要科學的選手評價體系,不是某一兩條制度可以改變的。
最后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的節點,NBA的發展聯賽是2001年才由美國東南的幾個州一起成立的,那個年代NBA已經通過電視轉播讓自己的品牌價值徹底完成躍升,所以才有了這么一個以訓練梯隊和儲備選手為主的聯盟。
如果各個母隊本身的財政并不良性,發展聯盟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所以并不是整頓LDL就可以解決根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