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0日,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智能生活方式醫學專委會和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成立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俞華、會員部部長朱立華、醫療健康領域的專家、一線工作者、志愿醫務社工代表、媒體記者等,共計90余人出席了會議。
大會按照法定程序,聽取了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智能生活方式醫學專委會和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籌委會的籌建工作報告。大會現場全體委員以無記名方式投票、未到場委員通過線上投票方式,分別選舉產生了兩個專委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常務委員。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曾長青當選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智能生活方式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糖平衡醫生集團創始人、糖平衡學院和北京華夏康醫學研究院院長、資深生活方式專家宋淑娟當選為秘書長。
中國社工聯合會醫務社工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健康中國50人論壇專家組成員、副主任醫師、博士、北京春苗基金理事長劉東當選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主任委員;糖平衡醫生集團董事長、專委會主要發起人尹繼華當選為秘書長。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智能生活方式醫學專委會由曾長青、宋淑娟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北京華夏康醫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由尹繼華、劉東和糖平衡醫生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北京醫脈互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WHO指出,疾病防控60%要靠轉變生活方式。為此,美國已于2018年將“生活方式醫學”(Lifestyle Medicine)列為五大新興醫學專科之一。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生活方式相結合,是未來解決慢病院內院外協同管理的重要技術保障;醫務社工是有效連接醫院醫療與患者生活、技術與人文的重要橋梁與紐帶。醫務社工引入中國已有百年歷史,但發展并不順利,目前我國醫務社工隊伍極度缺乏。因此,成立大會上特別啟動了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醫務社工(糖尿病方向)千人培養計劃,為健康中國2030之15項專項行動中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的達標提供助力。
俞華副會長在會上指出,社會走出短缺經濟時代之后,健康水平將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力發揮基礎性作用。要破解慢病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影響,必須高度重視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通過推廣智能生活方式醫學,可以打通院內院外的服務鏈接,賦能普通百姓,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新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建立并非易事,需要醫務社工給與及時指引與專業陪伴。因此,在生活方式病大爆發的今天,這兩個分會成立有著積極意義,同時也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希望對降低我國慢病的再住院率,節約醫保,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起到建設性作用。
兩個專委會在同一天同時成立,源于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探索以糖尿病為代表的慢病管理新模式。



來源: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