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金晶
[摘要] 目的:探討穩定型冠心病雙支病變后引起心肌缺血患者臨床診斷時應用無創性CFR評價的價值。方法:選擇到我院住院的100例穩定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TTDE中的顯像模式,于ATP注射前、中以及后三個時間點,獲取LCX、LAD雙支的顯像圖像。患者處于靜息狀態下,測量最大舒張期的峰值流速,對CFR值進行計算。同時,所有患者均通過SPECT開展心肌灌注顯像檢查。結果:以SPECT檢查結果作為對照組的數據,在疾病診斷無創性CFR評價無統計差異(P>0.05),但CFR≤2.0表示患者心肌缺血,CFR≤2.0評價提示LCX相應區域存在心肌缺血表現,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均在80.00%左右,而CFR≤2.0評價LAD相應供血區域心肌缺血表現,檢查結果中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在90.00%左右,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中具有意義(P<0.05)。結論:TTDE無創性CFR在臨床上,可對穩定型冠心病患者存在的雙支病變心肌缺血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可對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指導作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無創性CFR;穩定型冠心病雙支病變;心肌缺血;臨床價值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以下俗稱CFR)主要反映了人體內冠狀動脈循環的儲存能力。CFR越大,表明冠狀動脈血流的潛力越強,相反,則表示人體的心肌容易處在缺血缺氧的狀態[1]。目前,對于冠心病雙支病變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以穩定型冠心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了無創性CFR評價在雙支病變所致心肌缺血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主要選取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來我院住院的穩定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有52例,女患者有48例,所有患者的年齡在4-76歲,年齡的平均值為(64.23±3.21)歲;納入病例的標準為:明確同意參與研究,所有患者均是首次出現胸痛發作、疑似冠心病,經過CAG造影檢查后,篩選出LCX和LAD雙支病變;排除病例的標準為: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史的患者;診斷為不穩定型的心絞痛患者;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病癥患者;患有先天心肌病患者;已有支氣管狹窄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1.2 涉及到儀器與方法
經胸超聲心動圖(以下俗稱TTDE)檢查:儀器探頭的頻率設置在3.5-5.0MHz,并配備冠狀動脈血流顯示模式[2]。多普勒血流速設置為12-30cm/s,經過負荷后將其調整至40-60cm/s。檢查操作:患者體內的ATP超負荷前24小時,要立即通知準備好血管擴張劑、雙嘧達莫等心血管藥物,快速建立有效通暢的靜脈通道,為了了解患者心率等指標需連接心電監護儀,配備好急救的藥物與除顫儀。幫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待患側經過常規的TTDE檢查后,進入冠狀動脈血流顯示模式,以此來獲取LCX和LAD的血流頻譜圖像(靜息時),同時采取微量輸液泵經外周靜脈進行ATP輸注5min,之后再獲取各時段的血流頻譜圖,隨后將所有圖像存入到工作站,進行脫機分析。
單光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以下俗稱SPECT):所有患者均要經過SPECT心肌灌注的顯像檢查。檢查操作:對患者建立靜脈雙通道,采用微量泵注射ATP,時間5min,給藥方式為靜脈注射,并在3min時對另一個通道注射740-930MBq的99Tcm-MIBI,之后對患者實施血壓監測和心電監護,并記錄患者的相關反應情況。參數采集:矩陣數據值為128×128,以1.23倍放大,以25s為1幀,采集32幀。重建所獲取的圖像后,獲取不同軸線內的斷面圖像,對LCX于LAD雙支的掃描圖像進行獲取,觀察供血節段情況。評判標準:斷層圖像內有2個及以上方向存在灌注缺損,或統一部位上有3層以上的連續灌注缺損,均提示存在雙支病變異常。
1.3 評價標準
TTDE圖像采集和測量分別由兩名資深醫生(對患者信息不了解)來進行,以此來保證圖像的測量值和質量具有準確性。CFR的計算標準:CFR=冠狀動脈峰值流速(最大舒張期)/冠狀動脈流速(靜息時舒張期)
SPECT圖像檢查標準:由兩名資深的核醫學醫生,根據雙盲法來分析圖像;評判準則:在2個以上的不同方向斷層圖像中,在同一個部位有連續3層以上出現灌注缺損表示為異常。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 2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無創性CFR評價雙支病變心肌缺血情況比較,見表1。

TTDE無創性測量雙支CFR,可反映血管上游處的通暢性,了解供血微循環狀態,還可以掌握介入治療后的術后患者恢復情況,明確了解血液供應能力,微循環適應狀態,了解導管的通暢性,被廣泛應用在臨床科研中[3]。通過本次研究表明,CFR≤2.0表示患者心肌出現缺血表現,LCX病變的相應供血區域內心肌缺血狀況評估,利用CFR≤2.0評價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在80.00%左右,而LAD病變的相應供血區域內心肌缺血狀況評估,利用CFR≤2.0評價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在90.00%左右,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中具有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TTDE無創性CFR在臨床上,可以作為評價穩定型冠心病雙支病變心肌缺血的評判標準,可指導臨床治療方案落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蔣昭隆,劉劍雄.心肺運動試驗在冠心病的運用現狀[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9,40(09):1290-1293.
[2]黎維桃.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發作患者的診斷價值研究[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0,38(01): 52-58.
[3]鄭桂霞,朱紅,秦悅洋等.無創性CFR評價穩定型冠心病雙支病變心肌缺血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9,25(02):214-217.